一到夏天,又到了广大女性减肥的季节。毕竟骨感美是现在的风向标,每次嚷嚷着要减肥的你是不是恨不得生在唐朝,因为一直流传着以胖为美的传言。
那么,事实上唐代的女孩儿真的流行胖胖的么?在许多出土的陶俑观察发现,确实看起来胖了许多,如果你要真这么想那就真的错了!
在唐朝之前的审美,从先秦时期一直到汉朝,都是以纤细的身材作为是美女的衡量标准的。最为熟知的就是流传已久的“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故事。虽然楚王的审美标准太过于苛刻,但是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审美标准是以身材苗条来作为评价美女的其中一条。从汉代的著名美女赵飞燕到南朝的张景婉,苗条一直是女性审美发展的主流标准。即使是在隋朝,从西安西郊李景逊墓出土的陶俑中,女性也都是高挑苗条的。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唐朝早期。
初唐武德贞观年间,社会上还是秉承前朝遗风,这从初唐一些诗人的作品中就可知,杜易简的诗歌中无论是“小腰丽女夺人奇”,还是“纤腰向舸”,都是对女性身材苗条的赞美之词。除此此外在绘画艺术作品中也有反映,在阎立本的《步辇图》我们可以观察到环绕在李世民身边的宫女显然是身材非常婀娜。虽然小宫女不处于贵族阶级,但是想要入宫,在帝王和后妃的身边,当然是要符合当时女性体态美的发展趋势。所以可见唐开国时期三十多年间,女性还是延续着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纤细婀娜的审美情趣。小编可以大胆推测,初唐女性的审美观仍然是纤瘦匀称的。即使身体看起来稍微丰满,也是一种刚健的矫健之美。
还有一点不能够忽略的事实是,伴随着唐朝综合实力的的提高,当时的GDP非常高,唐朝市民的幸福指数也蹭蹭上涨,尤其是西域胡族生活习惯的引注入,社会风气开始出现了明显的转变。这种转变主要发生在高宗朝,并在武后时期成型。
《新唐书》中记载:“公主丰硕,方额广颐,多权略,则天以为类己。”
可见武则天本人的长相肯定同样是额头比较宽,下巴比较丰满的。史料记载武则天正是凭借自己的美貌被太宗选入宫中,显然武则天的容貌是当时标准的美人脸,否则得不到媚娘的称号。武则天入宫的时间是在贞观十二年,可见从太宗后期开始人们已经对那种清瘦美女不再过于宣扬。唐玄宗比较宠爱的妃子有著名的梅妃,当然,还有杨玉环。当时对梅妃的形象描述是非常清瘦又俏丽的。而杨玉环的描述也是丰满艳丽,并没有说杨贵妃胖的。董逌就有评论:太真丰肌秀骨。这也可以证明当时的审美并不是喜欢胖的。如果史料记载你不相信,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考古发现。从唐代纪年墓中的考古发现的壁画还有女佣中发现事实也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女佣中的形象既有清瘦型,匀称修长型的也有、大家记忆深刻的珠圆玉润型的女佣也有发现。
从出土壁画作品中也可以找到相关的证据,李晦墓壁画中的侍女也是面部丰腴,体态略胖,但还不至于丰满。李晦所处的时期正是正是高宗目眩武后掌权时期。
所以就可以推测,高祖到武后的百年间,女性的审美整体上呈现这样一个趋势:在早期认为纤腰袅娜是美女,发展到了后期又开始推崇丰腴肥美。
发展到了中晚唐,安史之乱后成为唐朝的转折点,大唐盛世的局面开始崩塌,生活水平大不如前,人们的审美观就开始恢复如常,又开始崇尚纤细羸弱的审美了。李群玉诗云:“腰支一把玉”。据《本事诗》记载:“白居易的姬人叫樊素擅长唱歌,还有妓人小蛮擅长跳舞,白居易作诗称赞: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直到现在我们还把小蛮腰视为是好身材,这种审美观一直延续了下去,一直到宋朝依然是崇尚清瘦的的审美。为什么会造成这种转变呢?统治者的提倡当然是最首要的原因,稍微懂点历史的都知道李唐皇室源于关陇军事集团,家族尚武,女性也受到了影响。当然受到这种风气的熏陶,女性们纷纷走出闺房,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而且还乐于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像骑马射箭这种活动可是不在话下,于是身材比较健硕是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当时的社会风气受到胡人影响也比较深,李唐皇室就带有鲜卑人的成分。贞观年间唐朝军队灭东突厥、薛延陀,当时许多的突厥人和铁勒人迁入。当时的胡人长期从事生产劳动,所以体格看起来健壮也是不足为奇的。最后,就是当时人民幸福指数的提高,生活水平比较高,经济发达,物质生活比较富足,所以身材比较肥胖的女性逐渐增多了,这大概就是“幸福肥”吧。随着安史之乱后,国家的残破,这样的女性也就很少了,审美观也恢复如常。所以说认为唐朝崇尚以胖为美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不能仅仅凭借某些观点就就被轻易洗脑。有唐以来,审美观经历了由纤细为美,盛唐发展为以丰满为美,到后期有回到的以胖为美的这么个过程。说到这里,手中的鸡腿是不是不香了,赶紧动起来才是真正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新唐书》
2.《广川画跋》
3.《本事诗》
作者
锦年,自由撰稿人,历史学爱好者,致力于研究历史。期望用历史垂训鉴戒,塑造集体记忆,鉴往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