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峰峦依旧呈波澜,坐看云起,云中识得旧容颜​ ——延庆缙云山长城

我们站在崖壁之侧,眼前是一条深不可测的幽深的沟壑,看得见对面山崖壁立,陡峭而险峻。

山峰之上,云雾弥漫,更远处的连绵山系,已经隐于云雾之中,不识面目。

 

云由山生,山由海生,亿万年的岁月,却依然年轻雄峻。

海生山,山生云,山连云海

山入云,云入画,人在画中 

那曾经的沧海,虽然化为雄浑的山系,却依旧波澜壮阔,宛如惊涛骇浪,起伏不息;在山中看那云雾升腾,看峰峦在云雾之上起伏,如浪峰在浩瀚的大海之上的逐戏,依旧识得当年大海壮阔的容颜。

曾经沧海,峰峦依旧呈波澜,坐看云起,云中识得旧容颜

 

其实脚下的路,并没有那么险峻,我们行走在山脊之上平缓的山路之上。而在这些壁立的山崖间,其实还有两条沟。

侯志刚老师指着这两条沟向我们介绍,左侧的翻越山脊上方的垭口,叫鞑子口;右侧一条沟,名石人沟。

所谓鞑子,蒙古人的一支,泛指蒙古人,过了这处山口,就是鞑子的地盘,在明代,是指归顺的蒙古属夷驻牧之地;石人沟,是在沟中有块岩石,形似人,故名。

 

脚下的这条山路,民间称金鸡道,是一条使用了数百年的古商道,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仍在使用,从古至今,将中原王朝的盐、铁器、生活用品,运送至塞外,将草原的马匹牛羊,运往中原。这是一条石板铺就的山路,可供骡马商队通行。

(下图由侯志刚老师提供)

 

可惜的是,这条极具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古商道,却于近年整修道路时,全面遭受破坏,原貌了无痕迹。

 

沿山路北行,穿越密集的灌木丛,寻找依稀可辨的山道。

来到山脊的垭口处,一堆坍塌的乱石,侯老师告诉我们,这就是缙阳山段的长城,此处垭口俗名金鸡口。 

 

从高处俯视金鸡口及垭口处的石垄。

这是海拔800余米处的一道边墙,一道长城遗产网没有记载的长城。

 

以前只知道延庆长城复杂。《长城踞北.延庆卷》曾有介绍,说有些地段的长城,相互不连,走向不明。见到此处的墙体,还是惊了一讶。

知道缙云山长城,也是通过侯老师的三篇文章:《跑步寻长城:被遗忘的缙阳山长城》、《跑步寻长城:千年旧县的北山长城遗迹》、《跑步寻长城:黑谷深深十八盘》。也根据他的文章,了解到缙阳山长城,在《隆庆志》等史料还是有记载的,只是这些记载,均是零散的片断。

 

金鸡口的西侧墙内,有一处小铺房,应当是守卫这座垭口的士兵栖身之处。

 

这段墙,被茂密的林木所遮掩,在远处难辨踪迹。

 

能够看清墙体处,墙体分布于自然形成的山脊上,墙残高约一米余,有些地方还能看得出墙体的立面。由于这一带远离村庄,较少人为的打扰,边墙基本保持了原貌。就是说,这道长城,规格等级很低。

这样的墙,能防得住鞑子的兵马吗?

  

有些地方,荒野掩没了墙体。

 

金鸡口东侧的一个山头上,有一处坍塌的墩台。这座台,侯老师考证为缙阳寺东山口墩。

 

墩台规模中等,残高在自然形成的山头保存有约2米左右,坍塌的石块散落于台体周围,多处可见立面。北侧是较陡峭的石崖,应经过人工铲削,南侧坡度略大,东西两侧接应山脊。台上有残砖,看来以前曾有铺房;西南角似是登台路径,路径侧边有立面(我从台上往下走,不小心从台阶上失足跌落,几乎是头朝下着地,才发现这台阶侧面的立面);台顶有直径一米余的坑,不知用途;台体外围有墩院墙体。

 

站在台上,通往白河堡(明代靖胡堡)的道路一览无余。据说能见度好的时候,可以清晰看到白河堡。

这种地势,北侧山势缓和,其实防守不易,倒是南侧,多断崖陡坡;墩台距金鸡口还有一段距离,不可能对通过金鸡口进犯的敌虏进行打击。因此,这座墩台,应是以守瞭传递讯号为主,主要的侦测方向即是北侧的沟谷。

 

西北方向,山势逐次升高,缙阳寺所在的缙阳山,如同海上仙山,在虚无缥缈的烟云之上浮荡,照片中已经难以分辨。座落于其上的缙阳寺,已经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拆除。其下还有一座缙阳左寺。想像当年云端之上,深藏寺庙与高僧,无形之中,更增缙阳山之神圣与神秘。

 

缙阳山与缙阳寺东山口墩之间的次高山峰上,距缙阳寺东山口墩约700米,无人机拍到了另一个体量巨大的墩台,由于位置高,鲜有人打扰,台体保存下来较好的残高,目测可能有五米左右。这座墩台,侯老师考证为缙阳寺墩。

 

缙阳寺东山口墩东偏南约800米,又有一处墩台,面向缓和的北侧沟谷,立于南侧峭壁之上。这座台,即使被攻陷,也无法直接向长城内侧进犯。

这座台,侯老师考证为缙阳寺东墩。

 

这座台,也应当是守瞭传递讯号之用。台上有大坑,或为烽火的灰坑。

 

沿缙阳寺东山口墩东行,与墙体相连,出现一处规格较小的窝铺,保存状况尚好,各面坑体的立面基本都保存了下来。窝铺不大,长一米余,宽、深均六七十厘米,最多挤两名士兵躲避风雨。窝铺为下沉形制,或为有些老师所称地坑铺。

 

下山路上,还有一处与墙体相连的环形空间,位于较为平坦处,此处墙体残高仅数十厘米,内侧倒卧的石块,显然不是墙体倒塌所致,并且石块间残留有立面。因此,此处应是又一处窝铺。只是此窝铺并非下沉式,只是普通的窝铺。

 

再看这段墙体,疑虑更大,这种墙体,宽仅四十厘米左右,高不足一米,这样的墙体,能够挡得住什么?

其实,这就是宣示领土主权或势力范围的一种方式,如同孙悟空用金箍捧画的圈,如同猛兽用尿液标识势力范围。北虏见到这种矮墙,就要明白这是大明地盘,再往前迈一步,就是挑衅,就是刀枪火影的战争。想好了,承担得起,就过来;知趣者,就自己回退——当这道尿液阻挡不住敌虏的时候,一场血雨腥风的战争就要爆发了,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2021-9-12,28日补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