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作对】出口成章:经年犹记乡关路(王乃谦)
本期收稿 :江中月 董景萱
图文制作:林看云
● 扫码入群全心作对
全心作对之出口成章
第六十一期
思归,时初为校书郎
白居易
养无晨昏膳, 隐无伏腊资。
遂求及亲禄, 黾俯来京师。
薄俸未及亲, 别家已经时。
冬积温席恋, 春违采兰期。
夏至一阴生, 稍稍夕漏迟。
块然抱愁者, 夜长独先知。
悠悠乡关路, 梦去身不随。
坐惜时节变, 蝉鸣槐花枝。
流淌在诗行里的乡愁
文/博华
中国人普遍有一种恋乡情结。这种恋乡情结在文人心中表现得尤为强烈。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饱蘸深情,用百转千肠的思乡情怀为我们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怀乡诗词。每每读到这些文字,心头总会自由不住地泛起淡淡的乡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中国文人的笔下,他们心中的乡愁总是伴着暮春,夕阳,明月,在烟波浩渺的江河波浪之上,在月色朦胧蜿蜒崎岖的乡间小路上迷离着,荡漾着……
乡愁是中国文化最深厚,也最动人心魄的一部分。倘若没有了乡愁,中国的传统文化就会大大地缩水,也就不会这样丰富多彩。中国人与生俱来的乡土观念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民族都要来得强烈。家是中国人的根,是中国人的精神寄托。正因为如此,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里,家与国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无论是平头百姓,还是社会名流,逢年过节,不约而同想到的第一件事那就是回家。于是在清明节,中秋节,春节这些特别的节日里,中国的交通显得特别地繁忙,巨大的回乡流不得不让国家和政府采取特别的措施。节日客流高峰成了中国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对中国人来说,回乡不但但是与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而且还有很多其它的仪式和礼节与家人一块举行。这些礼节与仪式包涵着中国人千百年来积淀而成的伦理文化。正是这些文化因素的影响,让中国人对家心存亲切和敬畏之感的同时,对自己的祖先也格外敬仰。在故乡举行的这些仪式里,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并最终形成一种无法割舍的思乡情怀。每当离别家乡,这种情怀便像一朵挥之不去的云,时时萦绕在心头,让人对家有一种无限的向往。
乡愁不单单是一种离怀愁绪。乡愁往往是人们偶然遇到某种机缘,触景而生发的思乡之情。在诗人们的笔下,因“缘”而生发的思乡之情,像一股淙淙流淌的高山溪流,把诗人们心中剪不断的乡愁,道不尽的怀念与思念,喷涌而出,以文字的形式,千古流传,并引发了无数后来人情感的共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触发诗人思乡之情的便是秋夜一轮高悬天空的明月。“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触动将士们怀乡之情的便是那婉转悲切,如泣如诉的芦笛之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触动诗人情思的便是重阳佳节的来临,让独在他乡的诗人渴望与家人团聚的心情更加迫切。虽然时空跨越千年,每每读到这些诗句,诗中流淌的那种那种浓浓的怀乡、思乡之情,仍像一首首婉转动听的古琴曲,撩拨着现代人的思乡情怀。
乡愁虽然人人都有,但每个人的感受却是千差万别的。在所有乡愁诗里,最令人难忘,感人至深的是那些反映因社会动荡或战争离乱而造成的有家不能回的诗歌。诗中流露了诗人痛彻心扉的思乡之情。这种情感中除了乡愁因素,还掺杂着诗人们落寞伤感的爱国情怀。“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此诗淋漓酣畅,将诗人因战乱而流离家园,与亲人不能团圆的痛苦心情,因年衰而无力报效国家的无奈,跃然纸上。望春而失春的强烈对比,让人读罢此诗,在一种撕心欲裂的情绪中,对战争带来的家仇国恨有一种痛彻的怨恨。“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丧国之痛,激起诗人对家国的无限感怀。但家国对诗人来说,已成为过眼云烟,属于诗人的只有像滚滚东流的江水那样浩荡的一怀对故国家园思念不尽的愁绪。这类乡愁诗中,最有意境,最为绚烂的当数台湾诗人余光中那首著名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人在大千世界之中,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意象和“这”、“那”两个简单的词融合在一起,将彼此隔离的人、物、时间和空间紧紧联系在一起,若有若无的距离和联系,给那些整日在相思、别离和相聚间奔波在海峡两岸的中国人一种强烈的共鸣,给人们一种难以言表的哀愁。
诗人在这强烈的情感中转入对现在的叙述。现在,那湾浅浅的海峡,竟成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深深伤痕,也是诗人心中的伤痕,是和诗人一样的千千万万中华子孙的伤痕。诗的意境在这里突然得到了升华。那乡愁已不仅仅是诗人心中的相思和苦闷,它还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相思和苦闷。诗歌由此具有了一种深层的象征意义。那母亲难道不是祖国的象征?那情人难道不是诗人的自喻?中国人常说,“叶落归根。”根是什么?根在何处?这根就是故乡。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无论在外面事业如何发达,中国人对故乡之外的土地在心灵深处总缺乏一种归属感。带着一颗漂泊的心,伴着一种游子情怀,在异乡的土地上生活得愈久,思乡的情感就愈浓烈,愈迫切。故乡就像远方的精神港湾,时时吸引着他乡游子思归的心。“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异乡的土地上,偶然听到一句乡音,或遇见一个乡人,心头便顿生一种久违的亲切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夜深人静,独自一人在他乡的土地上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之时,天空一轮高悬的明月,投下一地细碎的乡愁,静静的思念里流动着千里共婵娟的浓浓祝福。一首首思乡的诗词,像一朵朵美丽的浪花,载着不尽的乡愁,凝结着深厚的民族情结,千百年来口口相传,让人们突破时空的限制,在心灵深处编织着一个个思乡的梦,让人们对生养自己的故乡也多了一份格外的牵挂。正因为有了这份牵挂,中国人心中才涌动着一份思接千古,视通万里的乡愁,也正是有了这份乡愁,中国人才创造了如此动人心魄的乡愁诗篇。在这些美丽而又哀婉的诗篇里,寄托着、流淌着中国人一脉相传,千古不变的家国情怀。
乡愁诗词:
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3、落日暴风雨,归路绕汀湾。--苏舜钦《水调歌头·潇洒太湖岸》
4、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李颀《古塞下曲》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6、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贺铸《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7、万顷烟波万顷愁。--淮上女《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
8、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姚合《庄居野行》
9、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蒋捷《声声慢·秋声》
10、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杜牧《题齐安城楼》
11、黯乡魂,追旅思。--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12、夜来风雨,春归似欲留人。--辛弃疾《上西平·送杜叔高》
13、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14、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辛弃疾《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15、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周邦彦《兰陵王·柳》
16、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17、雁足无书古塞幽。--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18、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19、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20、客舍似家家似寄。--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
21、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22、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戎昱《桂州腊夜》
23、春色边城动,客思故乡来。--何逊《边城思》
24、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沈约《咏湖中雁》
25、长安恶少出名字,楼下劫商楼上醉。--王建《羽林行》
26、别后书辞,别时针线。--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
27、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28、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观书》
29、背庭缘恐花羞坠。--吴文英《虞美人·秋感》
30、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31、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32、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王建《海人谣》
33、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杜荀鹤《送人游吴》
34、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35、淅江归路杳,西南却羡、投林高鸟。--元好问《玉漏迟·咏杯》
36、诗酒社,水云乡。--辛弃疾《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
37、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38、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39、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张炎《解连环·孤雁》
40、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41、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郑燮《满江红·思家》
42、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崔与之《水调歌头·题剑阁》
43、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44、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45、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卢纶《逢病军人》
46、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47、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48、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49、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50、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51、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52、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王维《不遇咏》
53、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刘长卿《新年作》
54、归家梦向斜阳断。--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55、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苏轼《临江仙·送王缄》
56、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白居易《除夜寄微之》
“乡愁”入选出句
4.经年犹记乡关路(王乃谦)
8.欲画家山难落笔(贾云增)
12.秋雁空回独望月(马永平)
17.急转乡音攀远客(长乐舞)
19.鸦破暮云归远树(湖畔闲人)
22.关心最是家山月(李玉蕊)
26.征雁寒风期故里(刘惠敏)
29.吾家山月常萦梦(李卓)
35.凭栏远眺期来雁(江中月)
出句:经年犹记乡关路(王乃谦)
对句
本期共本期收对句55比,取优秀5比。
1、度劫仍安故土心(更云)
2、此夜重温骨肉情(王乃谦)
3、落叶重归树下根(李和平)
4、隔岸谁知游子心(溪客)
5、暮岁常怀发小情(王章羽)
6、累梦纷添水土情(傅士文)
7、万里难留羁旅心(张玉波)
8、终日常思故友情(燕树志)
9、一梦已回桑梓园(东篱主人)
10、异域相逢发小情(郭敬文)
11、入梦常思故岭梅(四叶草)
12、隔径还疑梦境时(长乐舞)
13、把酒频添客梦愁 (一鸣)
14、望月常思剪烛人(驿外芳林)
15 、千里时萦发小容(枣花)
16、此夜常怀尘世情(周俊)
17、万里空吟旅雁诗(子牙情)
18、增岁总思童幼时
19、永夜长怀故土情(青青)
20、累月频添羁旅愁(毛继锋)
21、向晚又添笔墨情(刘敏涵)
22、静夜常思豆蔻春(董景萱)
23、度日更怀父母恩(张志敏)
24、故友难逢石板桥(三宝儿)
25、到老长铭故土恩(雪静道人)
26 、晚岁常怀明月心(幽若兰)
27、昨梦重回童趣时(杨敏)
28、万里重寻骨肉情(刘惠敏)
29、隔海尚存赤子心(靳士平)
30、入梦常回少小时(杨淑英)
31、万里常怜沧海身(刘丽新)
32、万里难忘儿女情(黄瑞娥)
33、泼墨常描客梦情(湖畔闲人)
34、每日常怀故国心(百川)
35、入梦犹关老舍情(王桂芝)
36、何处能逢故友情(胡东华)
37、静夜常怀父母情(一枝莲)
38、回首蓦觉蹄隙驹(素履之往)
39、指日从回梦里城(海之恋)
40、彻夜空思儿女情(一联百对)
41、残夜尚谈海日心(象山道士)
42、 卸甲萦回橄榄城(孙秀菊)
43、告老不识桑梓人(京廊人家)
44、望月常悲羁旅身(百合)
45、入梦无缘鸿雁书(马永平)
46、对月常叹客里秋(江中月)
47、隔世常思祖辈恩(徐晓龙)
48、临郭怯询林野人(贾云增)
49、朝夕总牵长辈心(灏)
50、梦寐时逢故友情(李卓)
51、隔水难分两岸人(王文田)
52、半晌苦思童伴名(姚 凯)
53、千里每怀针线恩(王爱民)
54、无日不思杯水恩(刘克宽)
55、到老无更水土音 (王占奇)
点评:剑锋所指(廊坊)
入选对句
11、入梦常思故岭梅(四叶草)
14、望月常思剪烛人(驿外芳林)
20、累月频添羁旅愁(毛继锋)
29、隔海尚存赤子心(靳士平)
44、望月常悲羁旅身(百合)
总评:
因为是第一次评选,所以先总体说一下我挑选佳句的标准:对联,顾名思义,对且联。所以一幅看起来珠联璧合的联句,纵然不能做到小类工,但基本词性是需要相符的,比如“经年”是动宾词组,“乡关”属于偏正。“联”对于一个成熟联家来说也无需多言。就此出句而言,无非是游子思乡之情,好的对句便是乡情的延续与生发。基于上述标准,选句如上。
几个佳句,都基本做到了词句工稳,意境和谐。作者普遍运用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古诗中的意境:比如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的“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造境不在俗雅,最重要的是适合。
29、隔海尚存赤子心(靳士平)
这句对的比较有新意,只是孤平了,所以口感略差,“尚存”改做“犹存”如何?
公众号
hbyingl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