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中秋那轮月
月光满庭院
□路来森
小时候,我的家位于村庄的最西头,除东面与村庄相连外,其余三面皆毗邻于野:北面,是一片枣树林;西面,大约半里路外,就是一道山岭;南面,则是一大片庄稼地;西南方向,则有一片槐树林。
庭院院墙以篱笆扎成,夏秋两季,藤蔓璎珞,花草铺地,与周围的田野,浑然融为一体,故而,反增一番田园情趣。
那些年,每逢中秋节,我们总是在庭院中度过。
黄昏,庭院洒扫干净,然后,放置一饭桌于庭院中间。先摆一些供品,祖母和母亲进行“拜月祭”;然后,供品经过加工,就成为我们一家人的中秋美食。菜品很简单,大多是菜蔬,比如黄瓜、茄子、豆角、芹菜等,偶尔也会有一条鱼,或者一只鸡;月饼三两枚,分着吃;水果则大多为红枣,是当天下午从枣树上摘下的,红艳,而鲜美。
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简单、朴素,可一家人喜乐融融,节日的气氛极其浓厚。父亲和祖母喜欢喝点儿酒,酒是当地的土酒,浅斟慢饮,贫穷的日子也品出一份乐观的从容和潇洒。父亲和祖母饮酒,我们则随意取食,月亮就在不知不觉中缓缓升起。
最初,月光是照在西边的山岭上的,渐渐弥漫开来,满西岭都浮漾着乳黄色的光晕,仿佛奶黄的乳香在流淌。渐渐的,色彩在变白,这时回首东望就会发现,整个村庄清光浮泛,映出哗啦啦的清辉。
注视着,注视着,半个月亮,就爬上了村头,就爬上了树梢,霍然间,整个月亮,就跳到了半天空中。于是,清辉普照大半个庭院,就倾洒了一地银辉。月光开始在篱笆上流淌,在缠络的藤蔓上流淌,在铺地的花草上流淌;远望门前的庄稼地,月辉莹白,仿佛水漫一般,汪洋无际,但觉清寒弥散。
饭毕,我们不会立即回到室内,通常是铺一领草席,一家人席地而坐,坐在庭院中赏月、闲聊。
夜渐深,月愈明。门前刚刚收割的秋玉米散发出一阵阵秋稼的清芬;屋后的枣林,不断弥散出阵阵枣儿的甜香,整个庭院完全被一种中秋的氛围笼罩了。祖母在念念有词,虽不知她在念些什么,但嘟嘟囔囔的声音,给这安静的庭院增加了一份特别的幽密情味。月上中天,庭院亮如白昼,地面的花草都看得一清二楚,甚至能看清篱笆藤蔓上夜宿的蜻蜓缀在颤动的蔓枝上,安静而祥和。
西望山岭,山岭上是一片茫茫的白。或许,是月光太白太亮了,惊动了山上的鸟儿,于是,就不时有鸟儿,一飞冲天,伴随着的,是阵阵嘀啾嘀啾的锐利鸣响。西南方的树林中,则传来断断续续的猫头鹰的叫声,咕哇,咕哇,咕咕哇,咕咕哇。
庭院中,篱笆下,不时传出草虫的鸣声,祖母停止了她的“念念有词”,我们停止了闲聊声,一切,都安静下,一切,都沉浸在大自然中,沐浴在中秋的月光下——人与自然,浑然融为一体……
月圆思故乡
□钟 芳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就要到了。
夜幕降临,明亮的月光透过百合窗纱的缝隙渗入室内,在地板上洒下一片淡淡的乳白,如玉的晶润、丝的柔滑。感受着这一刻的月光,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飞回了故乡。
记得孩提时,每到中秋,正是五谷成熟的收获时节,黄昏的田野,秋风习习,弥漫着庄稼的醇香气息。天渐渐暗了下来,一轮明月从天边缓缓升起,散发着迷人光辉。慢慢地,月移中天,在薄如蝉翼的云中穿行,万丈银光倾泻而下,洒向山川河流、农舍村庄、树木野草,广博的大地沉浸于溶溶月色之中,令人遐思无限。
遍地作物的丰收,让父母亲起早贪黑地站在田地里摘棉花、掰玉米、收红薯……一片繁忙的喜悦中,他们依旧不忘腾出时间,为过节准备做月饼的食材。母亲先把面粉和好,揉到一定程度,切成小块擀成皮,包上馅料。母亲做的月饼是五仁馅的,有芝麻、瓜子、花生、冰糖、桂花、红绿果脯条等。包好馅料的面团放进事先刷过油的模子里印一下倒出来,月饼就做成了,再放到大铁锅里蒸熟,吃起来,柔软可口;而用大锅慢慢烤熟的月饼则外皮酥脆,色泽金黄。母亲把做好的月饼用纸袋装好放在橱柜里,说到中秋那天才能吃。于是,我们就常常望着那个橱柜发呆,在心里盘算着日子。
到了中秋节的夜晚,全家老少吃完团圆饭后,就围坐在院子里的桂花树下聊天。父亲搬了张小木桌子,放在院子中间。母亲沏好茶,摆上月饼、芋头、花生、大枣、石榴等。当圆圆的月亮高高挂在天上,如水的月光洒满庭院时,大人们就点上香烛,带着我们兄妹遥望月亮,默默地祈愿全家人幸福安康、团团圆圆。
随后,母亲便分给我们每人一块月饼,捧着垂涎已久的月饼,我们迫不及待地狼吞虎咽。而父母亲并不急于吃月饼,等我们吃完了,他们把自己的月饼再分一半给我们。大家品着月饼的香甜、水果的清爽,每个人的脸都变成了一轮圆月,荡着幸福的笑容。这时候,父亲就拉开话匣子,讲关于中秋和月亮的美丽传说。我们一边倾听着,一边抬头凝望明月,那轮中秋月洁白无瑕,仔细寻找其中奔月的嫦娥、砍桂的吴刚、捣药的玉兔,还真能隐隐约约看到他们忙碌的行踪呢。
这样的月夜,孩子们常不约而同地汇集到村里空空的晒地坪,在月光下尽情地追逐嬉戏,嘴里不忘唱着歌谣:“中秋夜,亮光光,家家户户赏月忙。摆果饼,烧线香,大家一起拜月亮……”圆圆的月儿静静地看着我们,跟着我们走,我们走到哪儿,月亮就跟着我们走到哪儿。月光轻柔地洒在身上,凉凉的秋风挟着秋虫的吟唱也在耳边响起, 温馨而畅快。
故乡的月亮一泻千里,轻盈纯美,给人们带来许多美好的记忆。许多年过去了,月月年年,故乡月色却永驻我心。
月辉洒我心
□王 骁
人过中年常感慨,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的月亮明如镜、浑圆如盘,高高地挂在天上,如洗的月光照亮天幕,照在地上、照进人间,也照在了人们的心里,照亮了人们无限的憧憬和美好愿望。
一轮中秋月,几多心间情。中秋月,牵系着我的情感、萦绕着我的思念,拨动了我的心弦,令我望月抒怀、对月畅想。
中秋月,象征着圆满,这不仅仅是时间赋予人们视觉上的感受,更有着触及心灵的精神含义。人们把人生没有缺陷、不留遗憾,事事满意如愿当作内心的期望,用来祝福人生、祝愿生活、表达心愿。虽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无论怎样,到了中秋时节,人们总希望能和远方的亲人团圆。这是中国的古老传统。到了中秋,天上的月亮圆了,地上的亲人们团圆了,大家在一起品尝着圆圆甜甜的月饼,欣赏着一轮圆圆的明月,感受团圆其乐融融的气氛,享受生活的幸福与美好。
中秋月,寄托着情感。这不仅仅是人们在时间、空间和特殊地理位置上才有的感觉,更有着明月带给人的思想启迪和感情寄托。这圆圆的月亮,温柔的月光,就像亲人、乡亲、同学、知己亲切且纯真的笑脸。当你遥望一轮明月,放飞思念的心绪,就仿佛一下子穿越了悠悠岁月之河,回到了久违的过去、纯真的从前,让人一时忘了今昔是何年。这中秋月,明的是心境,亮的是情怀,叙的是情感。她浸润着浓浓的感情,在悠悠的人生岁月中、在孤寂的深夜里、在漫漫的旅途上,为你升起的是一轮情感的月亮。
中秋月,是美的化身。月亮是美丽的,中秋的月就更加美丽了。许多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丰富了人们的想象,多少与月亮相连的故事讲述着天宫、人间的善良与智慧。传说中的《嫦娥奔月》演绎动人的故事,述说远古的真情;名曲《彩云追月》演奏出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二泉映月》则呈现出人生际遇里的凄美之境。诗词歌赋借月抒情、表达胸臆,苏轼醉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祈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感慨“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王维叹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中秋月,表达着乡愁。我一直以为,月亮像人一样,也是有着故乡的。我心中的月亮,往大里说,她的故乡在中国,因为她的肤色、她的情感传承了中国文化的血脉基因,每到中秋,这月亮才那么圆满、那么明亮;往小里说,月亮的故乡就在我的故乡,我的故乡所在的地方,自古就有着“月亮峡”“月亮湾”的名称,故乡的青山绿水、故乡的风土人情、故乡的一草一木,在中秋月辉的映照下,是那样地令人思念。
月明人尽望
□张燕峰
时近中秋,我心怅然,思绪像长了翅膀的鸟儿一样,飞到了几百里之外的故乡。
我的故乡是华北平原上一个民风淳朴、环境优美的小村庄,小溪潺潺,穿村而过,那婉转悠扬的歌声,日夜欢唱不息。
中秋时节,家家户户都在忙秋。妈妈带着我们兄妹在土豆地里挥汗如雨。爸爸不在场,他去十里外的镇上打月饼和采购水果。打月饼的人很多,得排队等候。因此,爸爸一大早就带着面粉、麻油和糖出了门。
眼看着在风中摇曳的土豆蔓越来越少,而太阳也渐渐收起了炽烈的光芒,我和哥哥姐姐准备一鼓作气,将土豆“一网打尽”。这时,妈妈下达了收工的命令。
我们愕然。
妈妈笑呵呵地说:“今天是中秋节,咱们要早点回家过节。”
“过节喽!过节喽!”我高兴地拍着手,跳了起来。
很快,我们把土豆全部装进小车运回家中。不久,爸爸也回来了,他从车上卸下月饼和水果,拿进屋里。妈妈拿出两个月饼,每个切成五小块。我们赶紧洗了手,把自己的那一份接了过来。倒不是因为良好的卫生习惯,而是出于对物的敬惜——这么好的东西,怎么能随随便便就接过来呢?轻轻地咬一口,面粉的糯软,麻油的醇香,糖的甜,果丝的酸,混杂在一起,在舌尖打转。慢慢地咽下去,唇齿留香,回味悠长……
吃过晚饭后,妈妈洗干净两个大盘子,一盘放月饼,一盘放洗净的水果。妈妈把盘子端到了院子里大槐树下的小桌子上。月亮还没有出来,我们全家人围桌而坐。
“爸爸,为什么要供月亮呢?”哥哥问。
“太阳掌管着白天,月亮掌管着夜晚,给夜行人照亮。这是人们在向月亮表达谢意和敬意呢。”爸爸回答。
不知不觉间,月亮升起来了,已悄悄爬过树梢,升至中天。
举头望月,月亮像一个精美绝伦的玉盘子。月光是那样皎洁,明亮,洒下一地清辉。夜来香幽幽吐露芬芳,老槐树的叶子已停止了亲密私语,院中的小菜园,人家的房屋和远处的山峦,一切都像在牛乳中浸泡过一样,有着一种难以形容的朦胧的美。
我们被眼前的美景深深陶醉了,忘记了说话。远处隐约传来几声模糊的秋虫的呢喃声和犬吠声。夜深了,我们欢天喜地地跟着爸爸妈妈进了屋。吃过被月亮祝福过的月饼和水果之后,就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后来,我在离家几百里外的小城安营扎寨,构筑起自己温暖的小窝。中秋年年过,我再也没有吃过家乡那样香甜的月饼,再也没有见过当年那样皎洁明亮的月光。在故乡与家人一起过中秋节的情景,成了一幅画,永远挂在我记忆的门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