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庆记忆】古代宝庆人外出谋生的血泪史

古代邵阳人外出谋生的血泪传奇1

福特锐际 风尚高性能SUV广告

清代邵阳人坐船顺资江下武汉闯世界清朝嘉庆年间,湖南宝庆府(今邵阳市)下辖新化、邵阳和武冈三县,当地盛产杉木、煤炭、土纸和笋子。

邵阳地区的木材、木炭、竹子通过水路经益阳、岳阳源源不断运往湖北汉口贩卖湖北汉口因“九省通衢”,水陆交通发达,是理想的商品流通的大市场,于是一些宝庆人以杉木造船,然后载上一船煤炭、竹子、纸张、茶叶之类土特产顺水来到武汉,在汉江边找到了一个避风港。

邵阳老乡们聚在一起把酒言欢,互诉衷肠由于回程乃逆水行舟,因而跑汉口的船就设计只用一次,连货带船一起卖。船上的水手,大多留在汉口做了码头挑夫。

清代邵阳商人在武汉建的宝庆码头久而久之,赚了钱的或出苦力的就在集家咀附近或盖房或搭棚子居住,并在附近建了专用码头——宝庆码头,于是,来汉口经商的邵阳人越来越多,其中以邵阳东部的人占多数(即邵东人)。

清代邵阳商人在汉水边修的宝庆同乡会馆道光年间,湖南宝庆籍商人何元伦主持在正街南侧、汉水岸边修建了五层楼的宝庆同乡会馆。当时各县经宝庆码头运到汉口销售的大宗物资,成交金额分别达到:煤炭一百二十万银元、木材八十万银元、纸张六十万银元、茶叶二十五万银元。

讲义气,做事不怕累、不怕苦,性格不屈不挠的古代邵阳人时有歌谣称颂宝庆人:“头顶太阳,眼眸邵阳,脚踏益阳,身落汉阳,尾摆长江掀巨浪,手摇桨桩游四方”。

邵阳人素以“霸蛮”著称,凡事不服输邵阳人素以“霸蛮”著称,凡事不服输,不信邪,做事不屈不挠。在湘帮中,宝庆商人尤以“霸蛮”著称,很具代表性,现在的“湘商”霸蛮精神就是邵阳商人此时在武汉打出来的。彼时有这样一句民谣,“天上的九头鸟,地上的湖北佬,十个湖北佬,抵不过一个宝古佬”,可见清朝邵阳商人名气之大。

当时宝庆码头是汉口最大最好的码头因当时宝庆码头是汉口最大最好的码头,故常引起他省商帮的觊觎争夺。从清嘉庆初年起到武汉解放的140年中,邵阳商人为了维护其在宝庆码头的利益,与其它帮派尤其是与徽州商人进行了无数场械斗。清嘉庆初年,邵阳人占据龟山头斜对面回水湾码头。

清代邵阳商人们歇脚的茶楼酒馆由于宝庆(注:明清时期邵阳称为宝庆)帮船只路远,往返时间长,当初又没留专人看守,宝庆码头开辟后不久,徽帮便乘宝庆帮返船之机占了码头,由此引发了两帮长达一百多年的码头争夺战,其中大战三次。2

邵商代表何元伦请大学士刘光南为老乡维护码头权益嘉庆中叶,宝庆帮与徽帮因争码头发生激战。邵阳商人何元伦献计,运动新化籍京官侍读大学士刘光南出面干预。

大学士刘光南射三箭划定宝庆码头界线恰巧刘光南乘船上京,路过汉口时徽帮阻其船只靠岸,刘光南大怒,便通过自己的权势,多方打点,最后以射三箭的方式,划定了宝庆码头上下游和内陆的界限,并亲书界牌,指定何元伦等人看守码头,将界内的非邵阳人的船只船民统统赶走。

湘军将领刘长佑将湘军统帅曾国荃请到宝庆码头邵阳会馆为邵阳人助威

湘军将领刘长佑与曾国荃巡视宝庆码头咸丰六年(1856年),湘军将领刘长佑将曾国荃请到宝庆码头,给宝庆帮壮声势,受到何元伦的盛情款待,后称为“丙辰盛会”。丙辰盛会后,七十多岁的何元伦气势大壮,操练人马,准备随时找徽帮寻衅。

徽帮人员也暗暗练习武功以对付邵阳人人多的安徽帮不甘势弱,也暗中请武师教习武功,率先袭击宝庆帮。

宝庆帮大败徽帮,乘机扩大码头地盘不久,两派又在汉阳宝庆码头大战,最终以徽帮败退告终,宝庆帮趁机扩大地盘,横扫汉江两岸,将上至大水巷,下至沈家庙,内至广福巷的区域全部划归宝庆帮。3

清朝时期县衙当差的衙役们光绪八年(1889年),怀恨多年的安徽帮看到淮军首领李鸿章等人在朝中做大官,就跑到汉口衙门同宝庆帮打官司,想以权势压倒邵阳人。

汉阳知府程庆煌坐轿到衙门办案当时的汉阳知府程庆煌是下江人,又得了安徽帮一大笔银子,便偏向徽帮。

知府不敢偏袒,想出一个极残忍的手段来判定宝庆码头归属权程庆煌派人到宝庆码头拆房子,想赶走宝庆人。宝庆人集合人众,痛打了拆房的官差,程要严惩宝庆帮。宝庆帮里有人献计反告程庆煌受贿,又四处扬言要进京告御状,程不敢再有偏袒,便想出一个极残忍的手段来判定码头归属。他找到一双练武用的铁靴烧红,声称只要哪一帮中有人能穿上红铁靴走上三步即胜。

邵阳帮一位理发匠自告奋勇穿铁靴,争回宝庆码头,其精神可歌可泣!宝庆帮会中有一个理发匠自告奋勇,用牙齿咬着短刀,穿上铁靴,忍着剧痛走了五步后倒地,汉阳知府程庆煌只得将宝庆码头判给了宝庆帮。从此,其他省份的商帮对邵阳人敬畏十分,再也不敢踏进宝庆码头半步。当年,邵阳籍理发匠用命来保护汉口商会老乡利益的英雄事迹与精神,被后来在外经商的邵阳人们大力敬仰并推崇至今。

坚强勇猛,敢为人先的邵阳人从这一段段史话,可一窥宝庆(邵阳)人谋生的不易和坚毅强悍性格的由来。邵阳人历来靠自己的勇武求得生存,宝庆码头就是这样打出来的,邵阳人的血性也就是这样锻造出来的。而今,这种血性已转化成一种隐藏的文化符号,作为精神密码沉淀在天下每一个邵阳人的血脉中,令每一个邵阳人都能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属。(转自:美丽的邵阳)

(0)

相关推荐

  • 武汉老行当 ▏会馆与公所 商家的会所

    粤东公所(广东会馆) 自明末清初起,汉口即为各省商贾来此贩卖与采购的集散货物中心.商品交易多,则经营商品的商人也多,籍贯同属一个地区的称为同乡,经营同属一种商品的称为同业.交易越频繁,越是需要订立一个 ...

  • 传说还是真有其事,湖南宝庆帮汉口穿铁鞋打码头

    作者王光,工作在汉正街的民间草根,执着地守护着500年汉正街的历史文化.清时,湖南宝庆帮与安徽帮,穿铁鞋打码头,是真有其事,或只是传说? 汉口宝庆码头穿铁鞋打码头传说的考证 现在汉水河畔的汉正街东片拆 ...

  • 故乡黄亭市系列之—— 赧 水 情

     赧     水    情    ●罗 森 赧水,源自城步苗族自治县青界山主峰黄马界西麓,由西南向东北流经武冈.洞口.隆回县境,至邵阳县双江口与资江南源夫夷水汇合,全长约188公里. 翻开<辞海 ...

  • 《人文武汉》试刊号连载(8)宝庆码头突现张公坟

    2017年11月的一天,一个表述方位的微信聊天,引起了人文武汉学会成员的注意.11月9日上午,人文学会副会长侯红志,顾问.武汉方志专家王汗吾,以及昌庆旭.韩少斌在新安街社区工作人员王光老师的指引下,到 ...

  • 武汉叫武汉的原因是什么?

    感谢邀请回答问题 武汉,简称"汉",湖北省省会.它是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统称. 武汉地区考古发现的历史存在最早在距今8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在东湖放鹰台遗址就发现 ...

  • 横街直路 | 汉阳鹦鹉洲 十里长街 百年风华

    我走过无数条大街小巷,但是汉阳鹦鹉洲上的那条用青石板铺成的十里长街,那些鳞次栉比的杉板房茅草屋与商行,那些说着湘鄂各地方言的男女老少,却总是萦绕于我的脑海.镌刻在我的心上,即便在睡梦之中也时常回放,因 ...

  • 【宝庆记忆】首部全面记录日寇侵华罪状的铁证一一沦陷区惨状记》编纂出版始末

    首部全面记录 日寇侵华罪状的铁证 一一<沦陷区惨状记>编纂出版始末 李鹏程 一部尘封了七十多年的<沦陷区惨状记>,终于在2016年6月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本书分十卷.计88 ...

  • 宝庆记忆——大祥坪

    大祥坪,又叫工农广场,旧时为打枪坪. 作为体育场的大祥坪,在历史上却曾经是靶场.刑场,所以,人们开初叫它为打枪坪.那时它只是复兴巷和乾元巷之间.南城墙脚下一块略高的荒僻平地,除了打枪,逢天晴,复兴巷和 ...

  • 【宝庆记忆】当年红军过隆回之五

      当年红军过隆回之五 热血青年 参加红军闹革命 文/隆回县党史办  当兵就要当红军,跟着贺龙闹革命.在红军"工农武装上前线"的号召下,我县有许多青年踊跃报名参加红军,拿起枪杆子替 ...

  • 古代被人瞧不起的3个“下九流”职业:尤其第三个,现今备受追捧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孔子 孔子曾将人分成上中下三等,当然并不是指个人出身.从事何种行业,而是指个人的天赋和学习态度.在古代,古人确实因出身 ...

  • 昆明老街承载着这座城的记忆与当下人的生活趣味

    昆明老街建筑群落中有很多老房子和一些有故事的老店.最古老的建筑有近900年历史,这些建筑承载着这座城市太多的记忆与当下的生活趣味. 其中的福林堂值得走进去看一看,它是云南现存最古老的药店,由李玉卿始创 ...

  • 五十年代的记忆,让人脸红的照片

    今天的人们回头审视历史时,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人.虽然当时生活水平并不高,但物质的匮乏并没有磨灭掉朴素生活中蕴藏的情趣,而那时的我们也有着属于我们的童年记忆. 第一套人民币:1948.1 ...

  • 古代识人术:“三角纹在手,富到九十九”

    神奇算命学 2021.05.10  微信 古代有这样一句俗语:"三角纹在手,富到九十九",也可以说是识人术,说的什么意思?什么是三角纹呢?那么手里有三角纹真的会富到九十九吗? .有 ...

  • 100件古代玉人 ,终于盼来了夏天

    新石器晚期 玉神人 上海博物馆藏 哈佛大学馆藏 (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 (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 (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 (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 西周 玉人 山西博物院 ...

  • 古代干饭人大赏

    最近,全民打工的热潮还没有退去,全民干饭的热潮又暗搓搓地兴起了: 干饭是我国人民自古以来的强项. 强到什么程度呢? 即使是在古代,没有发达的互联网和社交软件的时期,还是有一批干饭人的故事流传到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