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周六 |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我认为理智是伦理的第一准则
自己先去做一个循规蹈矩的人 | 第2237期
今日豆瓣评分8.2分,542人评价
1.只有那些知道自己智慧一文不值的人,才是最有智慧的人。
2.罗素曾说,人活在世上,主要是在做两件事:一,改变物体的位置和形状,二,支使别人这样干。这种概括的魅力在于简单,但未必全面。
3.一切的关键就在于必须承认一加一等于二;弄明白了这一点,其他一切全会迎刃而解。
1.关于国庆节和国庆长假。
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决议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自1950年起,即以每年的10月1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这就是把“10月1日”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日”,即“国庆日”的来历。 从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为了中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
1999年,中国国务院公布了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从而形成7天的长假。黄金周本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劳动节和国庆节两个节日的每个节日的连续七天休假。劳动节七天休假称为“五一黄金周”,国庆节七天休假称为“十一黄金周”。^_^五一长假是2007年11月9日被取消的,而国庆长假已经有20多年历史了。
2.为什么要推荐王小波?
10月就这样来了,主题是成长,想要借着10月的机会,给大家分享31个让人学习成长的人。长假第一天,推荐的是阎连科,他和莫言、贾平凹、残雪一个年代生人,但成名却是这些作家里面最晚的。他是河南嵩县人,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也是地地道道的乡土作家,乡土是中国文学绕不过的特色。昨天讲述的是他的成长历程,以及他的原生家庭,大家可以从里面一窥家乡对人的影响。他被称为莫言之后最有可能拿诺贝尔文学奖的人。之前在办公楼见过阎先生,朴实无华,很又亲和力。
今天想推荐给大家的是王小波。他是文学界的梵高,生前籍籍无名,死后名声雀跃,在那个“谈性色变”的时代,他独立独行,作品中三句话就离不开“性”,被人骂成“痞子文学”,在去世后,他却被誉为了“中国文学教父”,对于众多专家学者来说,如果他不是英年早逝,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本该是他,于是他又是无数人心中公认的“当代最伟大的作家”。
王小波有很多的金句,每一句都值得细细品味,也给了很多人启发:
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不管我本人多么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
人在年轻时,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
活下去的诀窍是:保持愚蠢,又不能知道自己有多蠢。
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摧残,一直到死。想明了这一点,一切都能泰然处之。
3.为什么要推荐《沉默的大多数》?
《沉默的大多数》是王小波的一部杂文集,其中一篇文章即《沉默的大多数》。这篇文章从体裁上看是一篇散文,从内容看是作者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以“个体”的眼光来反观社会的“群象”。纵观全文,作者一直在强调“沉默”的重要性,但从字里行间却能够看到作者对“自由”表达的渴求。
文化是一个能够激发我们感情的崇高东西,它和知识是不一样的。一个有文化的人,你会发现他的生命力是非常旺盛的。他不是冷冰冰的,而是富有激情、情怀,他会用充满了爱和诗意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就像王小波,他说:
我选择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假如还想学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 。
真正成熟的人,往往话并不多。急于表达,往往思考不够成熟,做出的决定也有所欠缺。实际上,学识的高度、见识的深浅,与一个人说了多少话没有关系,而是看一个人的洞见和行动。
我们无法浪费时间,我们浪费的只是我们自己。我们都老得太快,却明白得太迟。希望在王小波默默写作并让我们有幸看到的文字里,你可以把国庆节过得更加充实更加缤纷更有价值。
人生实苦。人各有不同,能力有大有小,减少痛苦最好的方式,就是量力而行。一个人长久地呆在舒适区,容易无聊和退步,过早进入困难区,容易让自己受挫和焦虑,最好的区域,应该是学习区,也就是比舒适区的难度高一点,比困难区的难度低一点,让自己时刻保持成长的状态。五色图书,五彩人生,周六自由随心日快乐!
悦读者: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