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阳光”散文有奖征文】我的端午情/杭丽
一、简说端午的由来
3000年前,中国古代百越的吴越地区,有一个崇拜龙图腾的部族,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以类似划龙舟比赛的形式,举行图腾祭祀活动,这天为祭祀节。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端,事物的开头,初始之意。五月又称午月(午属十二地支),初五是五月第一个五(一个月有三个五),故:端五、端午、重五、重午。
仲夏五月初,是阳气顺发,上升之盛始,同时也是邪毒瘟疫滋生,蚊蝇虫蚁、五毒尽出,皮肤病多发之季,聪明而有智慧的先人们,就在初五这天用兰草(佩兰)汤沐浴抗暑消炎祛斑。喝雄黄酒、朱砂酒辟邪,并涂抹鼻耳,以防虫蚁钻进耳朵里。把艾蒿、菖蒲悬挂于门上来驱赶蚊蝇。(艾蒿、菖蒲的叶茎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
就这样,一个由祭祀节、驱毒辟邪的节令就慢慢组合衍生成了端五节,又称端午节、重五节、浴兰节等。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公元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日,秦军攻破楚国京都,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面对国破山河碎,家破人亡,无回天之力,饮恨抱石投入汨罗江自尽。
于是楚国的百姓、渔夫们划船在江上打捞,寻找屈原的尸身,在江边凭吊屈原,并向江里扔饭团、鸡蛋等食物,让鱼虾蟹吃,不要吃屈原的尸身。后来每年五月初五包粽子往江里扔,以纪念屈原。楚国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纪念屈原的节日。这就是楚国的端午节。屈原是诗人,他写的《天问》、《离骚》、《九歌国殇》等流传百世,所以又有诗人节之说。
后来春秋时期,相传吴国端午节是为纪念伍子胥的节日,以及东汉时期传说曹娥跳江殉父,为曹娥纪念日。
这么多主题元素的融入,是端午节内容更丰富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06年,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由湖北秭归县“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俗”,三省四地联合“打包”,以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为主题;民俗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儿童戴五毒兜、戴香囊,驱瘟除恶、消炎、祛病等活动。湖北省受文化部委托代表中国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报“申遗”。
中国端午节,是中文名,Chinese Dragon Boat Festival ,是英文名。2009年9月,我们的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节日。从此,中国端午节用中文名和英文名走向了世界。
我们的端午节,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老百姓年年过,从未停止过,而韩国已晚了1000多年,他们的申报文“江陵端午祭”第一句就是“端午节原本是中国的节日,传到韩国已经有1500多年了。”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
二、我家的端午
碧艾香薄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中国端午节,名称气派、大气、上档次,是我们对祖先创造文化形态和价值观的传承。因此,要过好端午节。其实,每逢过端午节,孩子们都欢腾雀跃,却不知是大人最辛苦最忙碌的时候:做新衣、缝香囊、炸油片、蒸糖包、包粽子……
我们家更忙,姊妹多,母亲老早就一针一线为我们赶缝新衣服、新绣花鞋。还要缝香囊,这是我最喜欢参与的事情。母亲在端午节的前两天就把好长时间攒下的碎布块拿出来,根据布块的颜色、形状大小剪成三角形、四方形、多边形、月牙形、圆形,然后用针线把一片片布单独缝起来,再把从药店买回来的香草用一小撮棉花包裹住(这个活是我来做的),再塞进去,用针线封住口,这样一个个心形的、球形的、月牙形、红、绿辣椒形的,多姿多彩、惟妙惟肖的香囊就制作成功。再把搓成的五彩线缝上,两头一系,往脖子上一挂,掉在胸前,弟弟妹妹们抚摸着还有母亲体温的香囊,一个个蹦蹦跳跳高兴极了。
到端午节的早上,母亲早早地把艾蒿插到大门上,油片、糖包放到桌上,新衣新鞋整齐地放在床头,一切工作做完,才把我们一个个从床上叫醒,给鼻孔、耳朵、手心、脚心抹用酒调和好的朱砂酒,吃艾叶水煮的鸡蛋,喝一点雄黄酒。雄黄酒很难喝,但母亲说这雄黄酒喝了,把蛇就吓跑了,我是很怕蛇的,就强忍住抿一点雄黄酒。
端午酒,怎能少了粽子呢?母亲把糯米洗净放盆里,像蒸米饭一样,放进锅里蒸。这样就省下买粽叶的钱还有时间。再炒一锅猪肉,里面有海带、木耳、金针菇,可香了。一家人围着四方桌,桌上摆着韭菜炒鸡蛋,炒豆糁,炒豆腐,一大盆肉、油片、糖包、小花馍。每人再挖一小碗蒸好的糯米,洒一些白糖,这粽子就有了,甜丝丝的、粘粘的、热乎乎的。母亲从不让我们多吃,说不好消化,怕吃着了。父亲一坐下来,我们一大家人就开开心心的吃起来。
在那个年代,母亲和父亲用勤劳的双手自家养鸡、养猪,总能变着法儿,让我们过一个快乐的节日。
等到长发齐腰时,他来娶了我。我为人妇后,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我把母亲教我做香囊的本事发扬光大,做的花样繁多样子漂亮,就给我的左邻右舍们一人缝一个,她们都特别高兴。谁知第二天早上,每家就给我送来几个粽子,哇塞,一大盆,有枣粽子、肉粽子、还有洛宁的特产槲苞粽子,就是用槲树的叶子包住小米、红豆、绿豆、花生,用线缠住一绑,煮熟特别好吃。我们夫妻加上一个小宝宝,根本吃不完,我就留一点,然后换着花样,又分送给各家,后来我们一排邻居,每年过端午节就集体在一起包粽子,缝香囊,又说又笑,热闹极了。没几年,平房拆了,我们都住进了楼房,就再也没有聚在一起了,但端午节在一起的余味,一直延伸到现在。
作 者 简 介
杭丽,女,60后灵宝市人,河南省三门峡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三门峡日报》、《灵宝晚报》等刊物发表文章几十篇,爱好文学,爱好读书,爱好旅游。曾坐火车去越南深度游,从南到北。去年和家人又坐火车去蒙古、俄罗斯旅游,经历春夏秋冬季节,饮了贝加尔湖的水,看了普京工作的地方,浏览了列宁在1918讲话的红场,踏足了彼得堡大帝创建的王国皇宫,开阔了眼界,陶冶了心灵,增长了见识。
本次征文设金奖二名,银奖五名,视参加征文篇数设入围奖若干名。金奖奖品为张小斗先生的嫡作高档黄龙山原矿紫砂制作的西施壶一把;银奖奖品为张小斗先生的嫡作高档黄龙山原矿紫砂制作的功夫壶一把;入围奖奖品为国家级出版社出版的《行参菩提——2017年中国行走散文作家二十二强》散文作品集或作者为孙春雷、贾国勇的《行参菩提》(二者任选其一)。
要求投送Word或WPS电子版稿件,不收纸质稿件;投稿信箱为“289341034@qq.com”,邮件主题请注明“端午的阳光”散文有奖征文。
行参菩提·“端午的阳光”散文有奖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