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凌云丨提个火笼去上学(散文)

“妈,提个烤火笼来,我脚冷,”坐在暖气房里的儿子喊。坐在温暖舒适的房间还叫冷,心想,现在的孩子多幸福啊!哪像我的童年,在那个贫困而窘迫的年代提着火笼去上学。

小时候我就读在烽火尖下的小学,木质结构无天花板的教室里,玻璃窗及木门早已残缺不全,透风处老师用塑料薄膜或报纸勉强遮挡,怎么也挡不住呼啸而至的寒风,坐在教室里总是冷得瑟瑟发抖,学生们就在家提一个自制的火笼去取暖。

那时的火笼可不像现在插电的烤火笼,阿爸在一个破残的盛汤铁盆边钻两个对称的小洞,然后用铁丝系一个提手,火笼就做成了。钳一块在火炉里燃尽了红彤彤的山茶饼(榨完油后剩下的饼渣)放在火笼里,上面再盖点热柴灰,燃尽了就不冒烟了,但暖烘烘的感觉比白炭更持久,更经济实惠。

天还黑咕隆咚的就要去早读,家到学校有一里多路程,山沟沟的农村冬天格外寒冷,刺骨的寒风使山和树木都冷得直打哆嗦。我提着阿爸为我特制的火笼,踏上被雪覆盖的羊肠小道去上学,小雪花飘落在火笼里发出嗤嗤的声响。远远望去,崎岖的山路三三两两到处是提着火笼的同学,火被风吹得一闪一闪的,像天上闪烁的星星,我们的心也随之跳跃着。白雪皑皑的旷野一片寂静,我们踩着积雪,咯吱咯吱声格外清脆。一路上小小的火笼不仅暖透我们全身,那点星星之火还为我们驱赶黑暗。

到了学校,同学们几乎都提着火笼。火笼可谓是五花八门,大小不一,材质也各不相同,有的用铁盆,有的用铝罐,有的用喝水的大铁缸,有的是土钵,还有的直接用小炉罐,但我这种较为普遍。火笼里的火种有的同学用的白炭,有的用茶饼,还有的同学用柴火直接燃烧。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提着火笼陆续进教室,把火笼规规矩矩地放在自己的座位下方,教室里便升腾起一股暖气。突然,我同桌火笼里的柴火熄灭,浓烟瞬间弥漫整个教室。老师厉声呵斥,一再警告,他慌张用嘴巴不停地使劲吹,教室乌烟瘴气,大家被呛得咳起来,老师一气之下把他的火笼丢到操场,只见窗外火星四溅。待老师转身去黑板写字时,他还踮着脚偷瞄火笼摔在窗外的惨状。我悄悄把火笼挪向中间共享,趁老师不注意用铅笔头悄悄拔弄柴灰,露出红彤彤的茶饼。

每到课间时,校园就热闹沸腾起来,几乎所有同学都专心致志去捣鼓自己的小火笼。

记得班里有一位男同学,家里很穷,尽管天寒地冻,他总是穿一件单薄的上衣,为了使不合体的上衣暖和些,腰间还系一根布带,当时有一句俗话:“拦腰一根稿(带子),抵得三件破棉袄”。一条裤子裤腿一边长一边短,一双没穿袜的小脚丫,一个脚趾还露在鞋洞外,脚上长满了冻疮,鼻子下的两条鼻涕从来就没干过,同学们时常唱着顺口溜取笑他:“一条巷,二条巷,两只白狗出来望……”他为了取暖,就在学校周围拾掇些残枝当柴火,然后趴在地上歪着头,小嘴巴对着火笼吹,两条欲滴的鼻涕像两只蚯蚓随风扭动、颤抖,被熏得泪流满面时,再用袖头一擦,鼻涕眼泪柴灰糊满一脸,但那跳动的火焰,让他露出满足的快乐。

有些嘴馋的学生把家里的小红苕拿到学校放在火笼里烤,烤红苕需时间过长,上课时有老师在又不敢妄动,等下课掏出,就像一个黑炭头,但仍不甘心,掰开里面仅露出一点红心,也吧唧吧唧吃得香甜,弄得一嘴黑炭,惹来同学一阵嘲笑。

我也会把家里的粑崽(过年做的米粑)放在小书包里“偷”到学校来烤,因为粑崽制作时已蒸熟,只需烤软就可以吃了,把火灰扒开,直接放在茶饼上,这个烤法也是有讲究的,因为小米粑平时是泡在水里的,水没干时不能翻动,直至烤黄,就不粘灰了,再翻一面,金黄灿灿,香味诱人,小伙伴蹲在地上围着火笼,等待过程直流口水,烤熟后味道更是香软清甜,回味无穷。

尽管我们提着火笼上学时,父母们都千叮万嘱要小心:“过细点啊,莫物(烫)倒了”,可有的同学还是会出些小状况。

有个同学用书本当扇子给火笼扇火,未料火苗串出书被烧着,他连忙拿着书在地上不停的摔打,书本还是被烧了几个黑角,一向与他“不和”的同学大喜,立即报告老师,老师看到破残的课本大怒,结果那男生被罚站一节课。

还有些胆大的小男生提着火笼伸长手臂划着圆圈随着旋劲甩起来,甩着甩着火越烧越旺,火苗呼呼作响,还伴有柴枝或竹片被烧的劈啪声,就像一个以身体为支点的风火轮。调皮的小男生为了吓胆小的女同学,故意追着她们边走边甩起火笼,就像杂技团里的杂耍小生,让女生不敢靠近,步步后退,直至落荒而逃,然后得意的笑得前仰后合。

但这个动作一般女生可不敢效仿,操作稍有不当,会有火笼倒扣到头上的危险。我也是在哥哥的多次指导下才完成这个高难动作,令班里的女生羡慕不已。但在甩动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旁边是否有人,有一次我就撞到了同学,火笼的火泼洒一地,尽管我用手奋力打火,可她的小棉袄还是烧了一个洞,幸好人没烫伤。事后被老师训责不说,阿母知晓后也免不了一顿数落,从那以后我就学内敛一点的女生只甩半圈,像荡秋千一样把火笼前后摆荡。

快放学了,同学们无需再加柴火,都提着火笼奔跑在操场上,享受着火笼互撞烟灰飞扬带来的欢愉。在寒冬,小小火笼不仅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更能让我们温暖一冬。

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年纪渐长,可每当进入风雪载途的寒冬,脑海里总会出现珍藏在心头那点最暖的记忆:同学们都手提火笼在寒冷的教室中朗朗读书,寒风撩拨他们柔软的发丝,火笼里的微微红光映衬着一张张稚嫩的小脸。这火笼,就像每个孩子心里装着的一个太阳,暖着自已,也温暖着他人。

作者简介:


朱凌云,供职于湖北省通山县文体新局。湖北省舞蹈家协会会员,咸宁市作家协会会员,通山县作协副秘书长。在《珠海特区报》《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香城都市报》《九头鸟》《咸宁周刊》《通山文艺》《孝感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若干。写作于我,犹鱼之于水,让我心灵浸润其中。



(0)

相关推荐

  • 【江苏】任家宝《那一刻,我无比激动》指导老师:刘海侠

    那一刻,我无比激动 秦淮第一中心小学五年级 任家宝 今天是期末考试后的第一天.虽起了一个大早,但还是不愿去学校领取成绩单. 早上去学校时心里一直在想考试的事,妈妈的那一大段鼓励的话竟没有听进去一个字, ...

  • 你若不勇敢,谁替你坚强?孩子,加油!

    <路在手下延伸>3-3 滑板刹车被破坏,险些丧命 下课以后,朱一鸣和韦啸天只等老师出门,就迫不及待地转身把黄笙豪看着,用眼光询问:刚才商量的那件事情你做好了吗?黄笙豪明白他们的意思,举起右 ...

  • “我儿子被同学掀完裙子又被老师骂哭”:穿裙子的小男孩,一定是“娘炮”吗?

    盒  妈  来  了 2021/7/9 Fri. 焦点 | 育儿 | 片刻 | WeLive | 好物 我们不仅要负责孩子的吃喝穿戴,还是孩子的道德标尺. \

  • 跟我去上学

    跟我去上学 05 我上一二年级的时候,任课老师是一位女的,个子很高体态魁梧.她性格开朗声音高亢,同学们都怕她.她是母亲很亲近的一位本家姐姐,我叫她二姨,但在学校里是不敢叫的,我也怕她.她有一把戒尺,一 ...

  • 【第二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提个火笼去上学/朱凌云

    "妈,提个烤火笼来,我脚冷,"坐在暖气房里的儿子喊.坐在温暖舒适的房间还叫冷,心想,现在的孩子多幸福啊!哪像我的童年,在那个贫困而窘迫的年代提着火笼去上学. 小时候我就读在烽火尖下 ...

  • 周刚振 || 那年冬天,我们提着火炉去上学

    (题图来自网络) 小时候的冬天,那才真真正正地叫做冬天!整个冬天几乎都与下雪有关,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天就冷的怪. 早晨天不亮就起了床,寻来一些干柴棒,折成碎段放在小火炉里生火,一阵烟熏火燎,眼泪也流了下 ...

  • 提着火盆去上学(散文)

    入冬以来,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据说今年的冬天会特别冷,然而我对此却一直将信将疑.由于地球的温室效应,这些年来,冬天似乎变得不那么冷了,我这个南方人已经有好多年没有看到本地下过严格意义上的一场大雪了.忽 ...

  • 朱凌云丨乡里酒香

    儿时的记忆里,又是一年高粱红,父亲背着手站在田埂上,半眯着眼望着沉甸甸的红穗在风中摇曳,一脸醉意,似乎正在品尝香醇可口的高粱酒. 父亲好两杯酒,年轻时属于白酒一斤半,啤酒随便灌的那种.当然,我只是比喻 ...

  • 朱凌云丨阳台的蝶

    说起蝴蝶,想到的是她的美貌,她的舞姿,她的缠绵,还有她的悲戚.其实蝶本身没有悲,应该还是励志之物,她不甘于做丑陋的蛹,破茧而出,化身美丽的蝴蝶.就因梁祝两位悲情人物,死后化蝶,从此只要是关于蝶的音乐, ...

  • 朱凌云丨茅屋豆腐香

    小时候家里穷,过节没肉吃,阿母总少不了打桌豆腐来丰盛一下饭桌.阿母做的豆腐好吃,细嫩爽滑.阿母做的豆腐也好看,玲珑剔透,乳白色带点微黄,块块成形有弹性.在制作时,整个茅屋都弥漫着浓浓的豆香味. 那时打 ...

  • 朱凌云丨大幕杜鹃红似火

    大幕的杜鹃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游客更是爆棚如织,为了避开假日的高峰期,文化馆与文化通山一起举办的"我爱大幕红杜鹃"笔会定在了星期五.看大幕山的杜鹃,我们占尽天时地利,要比别的城里人近 ...

  • 朱凌云丨狗这一辈子

    在人的温饱都有问题的年代,狗更是不曾有过一顿饱餐,即便有些剩饭剩菜也要给等着过年杀肉的猪吃,对人们可有可无的狗来说是没有这般待遇的.唯独只有在人吃饭的时候,在桌下等,当然全村的狗只要瞄准哪家吃饭,可随 ...

  • 朱凌云丨太平山往事

    很小的时候就听二哥说过,太平山的人家,太平山的森林,太平山的奇峰异石,太平山的道观.我不用想,不用看,二哥的神态言语就透出了太平山的神秘与传奇. 三十年前,在家里最艰苦的年月,十八岁的二哥背井离乡,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