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看清朝初年上层社会流行服饰(1)
——从《红楼梦》看清朝初年上层社会流行服饰
毋庸置疑,服饰是一门文化和艺术。作为一种物质文化形态,服饰承载着不同社会的审美设计倾向和思想内涵。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审美意识的嬗变。不同的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审美意识,于是呈现出不同的服饰流行趋势。另一方面,服饰文化作为社会物质和精神的外化,如同一种符号,成为不同社会阶层、社会地位和权利的象征。特别是在中国,服饰文化已成为一种道德伦理规范,是维系封建社会的社会意识和统治思想的“礼”的重要内容,正所谓“垂衣裳而天下治”。管子曰:“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可见,服饰文化在中国社会中所承载的重要意义。
中国古代的先民从服饰起源之始,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积淀于日常生活的服饰穿戴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内涵,开创了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先河。
中国的服饰文化从上古商周时期发展至今,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式样和特征: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可谓璀璨华美、异彩斑斓。
特别是到清代,由于农业、商业、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城市经济和市民文化的不断繁荣,以及不可抵挡的民族融合的趋势,中国服饰文化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发展态势。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时代。清初统治者把是否接受满族服饰看成是否接受其统治的标志,因此满族统治者执意不改其服,并以强制手段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满族服饰,致使近三百年中国服饰,特别是中国男子服饰基本以满服为模式。同时在清初“男从女不从”的规定之下,满汉两族女子基本保持着各自的服饰形式,甚至出现满族女子服饰“汉族化”的倾向。清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也是在进入中国后,保留原有服装传统最多的非汉族王朝。
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的著名小说《红楼梦》是一部具有社会史意义的伟大著作。“书中叙述到清代初年,社会上层妇女以至男女婢仆衣着式样及使用丝绸名目,都相当详细,内中虽有部分出于有意附会,大部分还近现实,十分重要。”1纵观《红楼梦》中的服饰形象,主要为封建社会后期贵族地主及深宅大院丫鬟奴婢等服饰。其在表现服饰形象所具有的特点时,描绘颇为细致,语言也极美。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作为饱读诗书的汉族军旗后生,在创作小说时,有故意避开本朝社会政治的意识和目的,强调“真事隐去,假语村言”。这使得书中人物服饰的时代特征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特别是以贾宝玉为首的封建贵族男子服饰,很大程度上借鉴于前代小说话本等的描述,以及当时流行的戏剧化服饰。然而,作者又无法完全将艺术独立于社会政治之外,这种故意的“回避”总难免滴水不漏,常常有意无意透出一点清代的影子。“曹雪芹大约用了三种手法写他书中人物的衣饰:一是有意写假,却是着意描绘那些戏剧化了的服饰,如宝玉、北静王等人的冠带衣着。二是着意写生活中真实的美丽服装,特别是'金陵十二钗’等女性,花团锦簇、基本上是真实的。因明清二代,男装迥然不同。清初规定男人一律改装,女人则不改装。因之清代初中时期,汉人女子不着旗装,反而旗女有着汉装者。女人装扮继明代之旧,只是不断出现各个时期的时式样子,而无截然不同的差别。三是写官服时,略写,避免露出痕迹。如第十六回写贾母等入朝谢恩致贺:'于是都按品大妆起来。’'贾赦、贾珍亦换了朝服。’都是一笔带过,不加细写了。以上三种描绘服饰的写法,曹雪芹都是用过的。但一、三两种,是不得已而用之的。第二种写法是顺理成章的,写的也是最多的。”1
在《红楼梦》中描述的形形色色的服饰中,最“强眼”的当数第五十二回,贾母给宝玉的那件“乌云豹的氅衣”——“雀金裘”。书中写到:“宝玉看时,金翠辉煌,碧彩闪烁,又不似宝琴所披之凫靥裘。只听贾母笑道:'这叫作“雀金呢”,这是俄罗斯国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前儿把那一件野鸭子的给了你小妹妹,这件给你罢。’”2吴世昌在《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羽毛贴花绢”到<红楼梦>中的“雀金呢”》一文中对雀金呢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他旁征博引自汉至清初的历史资料,确认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鸟毛制的服装有十多种,大都制成裘以御寒,也有织成罗、缎、锦等奢侈品,供上层统治阶级妇女做衣裙之用。吴梅村有词云:“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翠装花支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清初叶梦珠《阅世编》卷八有一段记载说:“昔年花形丝织成华者加以锦绣,而所织之锦大率皆金镂为之,取其光耀而已。今有孔雀毛织入缎内,名曰毛锦,花更华丽,每匹不过十二尺,值银五十余两。”这就证明孔雀毛织物确实存在,而且有一定规格,也有市场价格,远在《红楼梦》之前七八十年,江南就有这种用孔雀羽毛织成的料子了。不过《红楼梦》中说它是俄罗斯国的产物,则纯属附会之谈。沈从文先生对《红楼梦》里的服饰也做过系统的研究,他在《中国服饰研究》一书中指出:“'晴雯补裘’所叙用孔雀毛织成的'雀金呢’(其实是平铺孔雀羽毛线,界以丝线而成,即明代的洒线绣法)……至于外来织物通称来自'俄罗斯’,和明代对于外来织物通称'大西洋’相似,含义笼统,等于解放前上海商人口语的'来路货’,或稍文雅一些称'舶来品’,用意相同。”据史料证明,雀金裘应为东南亚某国进贡的贡品,与“俄罗斯”并无关系。3根据陈诏的《红楼梦小考》中记载:“《国学丛刊》第四册载周肇祥《故宫陈列所纪略》一文中也说:'乾隆时孔雀毛织成蟒衣,……皆罕见之品。’可见解放前故宫陈列所里还有这种孔雀毛织成蟒衣的实物存在。这也是雀金呢确有的一个有力佐证。”4“孔雀金线——用孔雀尾毛捻成的金线,清初有用它织成蟒袍的,也有用来绣花的。”5据考证,这“雀金呢”每匹不过十二尺,值银50余两。至于宝琴的那件“凫靥裘”,根据《红楼梦小考》所述:“按:靥裘的名称未见著录。据吴世昌考释,《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在成都'以所着鹔鷞裘就市人阳昌贳酒,与文君为欢’。据《尔雅翼·释鸟》云:'鹔鷞,水鸟,盖雁属也。旧藏云:“有凫鸳鸯,有雁鹔鷞”。高诱注《淮南子》云:“长颈绿色,其形如雁。”’所以,鹔鷞裘很可能就是用鸭子的毛做成的。又,《晋书·武帝纪》云:'咸宁四年十一月辛巳,太医司马程据献雉头裘。帝以奇技异服,典礼所禁,焚之于殿前。甲申,敕内外有敢犯者罪之。’又,《南齐书·文惠太子传》云:太子'善制珍玩之物,织孔雀毛为裘,光彩金翠,过于雉头远矣。’此则进一步说明雉头裘是存在的,这是更接近于凫靥裘的一种鸟毛织物。”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