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创始人陈泽民:47岁弃医从商,汤圆大王打造中国速冻行业神话

他本是医院副院长,却在50岁,知天命的年纪,跨行踏入“速冻”的无人区,发明了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他被称为“汤圆大王”,他是中国速冻食品的开创者,也是他激发了中国速冻产业的蓬勃发展。

21年的时间,他把自己的产品从单一发展至目前的四百多种,他就是陈泽民。本期子牙童趣商将锦囊,就带领大家一起看看“三全食品”创始人——陈泽民的拼搏之路。

1943年1月,陈泽民出生在重庆江津,尚在襁褓中,他就经常被抱着钻进防空洞,3岁时,陈泽民就开始随着炮兵技术员的父亲走南闯北。

直到他8岁时,父亲带着一家人,辗转乘上了开往郑州的火车,他们一家才真正安定下来,落地生根。到了郑州的第二年,陈泽民便去了当地的王立砦小学,继续读三年级。这所小学中的学生年龄差异很大,有的人已经是孩子的母亲了。

(一)学习理发

到了初中,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作为三兄弟中的老大,陈泽民便在课余时间跟随着当地手艺人学习理发,老百姓剃头不讲究多好看,只要不是看不下去,都会给陈泽民两分钱的“工钱”。

除了理发,陈泽民做过卸火车皮,搬仓库,当建筑小工的活儿,一天下来,几分钱几分钱的挣,整合起来,能为家里增加一两毛钱的收入。

在拖拉机厂、轴承厂、矿山机械厂等地方,陈泽民去打小工时,总会遇到“好心”的技术工人。

他们可能心疼这个戴着红领巾的中学生,总是愿意教他点儿技术:车钳铆电焊,马达的修理、组装等。

陈泽民从小还是个实打实的无线电爱好者,他会爬上高树,把天线架在上面,用不同材料做成的矿石收音机,收听很远地方的广播;他也会摒弃电池,通过煤油灯散发出的热量,连通半导体发电,以带动矿石收音机发出声音。

陈泽民真的是一个“小发明家”,在高中学习的间隙,他还从理发推子中找到灵感,为当地农民改造了一台收割机模型。

喜爱“发明”的陈泽民大学报考了理工无线电,但命运就是这么有转折,阴差阳错的,陈泽民被分到了新乡医学院。

(二)毕业

1965年,22岁的陈泽民从医学院里毕业了,为了响应“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他主动请缨去支援四川的“三线”建设,在那个深山老林的战备医院里,陈泽民一待便是15年。

在那里他成了备受当地人尊敬的外科专家。

1979年,37岁的陈泽民被调回了郑州,他在当地第五人民医院当医生,因为工作期间表现优异,后又他又被调到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当副院长。

不惑之年,一位中年男人可以有的一切,他都有了。改革开放的春风为中国吹拂出了一大批实干的企业家。

1989年,43岁的陈泽民顶着来自亲友比例解的压力,毅然辞去工作,向周围人借了15000元钱,开了一家冷饮部,专卖软质冰激凌。

第二年,上海出产了一种有夹心的冰淇淋,陈泽民很感兴趣,便自己制作设备,用“土方法”做出了郑州第一款“雪花”牌绿夹心冰淇淋,生意可谓是异常火爆,这款冰激凌,为陈泽民带来了一笔财富。

夏天冷饮部的生意好,可不意味着冬天也可以。每年的10月之后,陈泽民没有了生意,他和工人就无事可干了。

这年冬天,陈泽民去哈尔滨出差。东北人爱吃饺子,他看见当地人把吃不完的饺子放在室外冻着,想吃了就可以直接拿来煮。于是他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在四川工作的十几年里,陈泽民与当地人民生活在一起,渐渐地他也学会了滚汤圆、腌泡菜等手艺,他还在当地人的制作手艺中,琢磨着加入了几招制作汤圆的绝活儿,使汤圆更加好吃。

(三)做汤圆

既然冰激凌生意是无法长久做了,那就尝试做汤圆吧。

饺子能冻着,保证长时间的新鲜度,那汤圆也可以,只要能打破季节限制,那食品也可以长时间远销售了。

凭着直觉,陈泽民意识到冷冻食品将会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一个手上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和实物,只有一脑子想法的事情,实施起来难不难?陈泽民不管难不难,他着了魔似的一头扎进了冷冻食品的研究当中。

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没有技术指标,陈泽民一点点摸索,攻关,将生产冰淇淋的设备做了改造,技术就是之前夹心冰淇淋的“土方法”,最终,第一颗速冻汤圆在1990年诞生了。

有了新技术与新产品,陈泽民便第一时间在当地做了申请了,他拥有了速冻汤圆的生产方法发明专利和外形包装实用新型的专利。

汤圆可以冻起来了!当人们知道这个消息时,便争相购买,三全凌汤圆一上市就打开了市场,也因为市场需求量实在太大了,三全一家公司根本无法供应,一时间郑州38家企业开始效仿,这也带红了整个产业。

即使有效仿者,但也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三全依然领先于中国速冻产业,陈泽民是一个开拓者,他十分宽厚。

说他宽厚是因为当时全国范围内,甚至是国营、外资企业也都加入了“速冻战场”,最疯狂的时候,一夜之间竟冒出几十家相关厂房。

他们对三全凌汤圆的模仿可谓是达到了极致。产品、包装、品牌标志样子、每包产品的重量与颗数……可以说几乎如出一辙。

但陈泽民是十分宅心仁厚的。面对市场上大量的效仿者,他仅委托律师在一家报社的报纸上,刊登过一条声明,并且言辞也不激烈。可能是陈泽民太过“温柔”了,效仿者并没有丝毫收敛,依旧我行我素。

创业初期,如果自己的产品被模仿,其实对企业本身的威胁还是挺大的。

像“老干妈”“王守义十三香”也面临过这样的事情,他们就走上了长达几年的“打假之路”。当有人建议陈泽民打官司时,陈泽民没有采纳这个建议。

他认为速冻行业是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新生儿,市场这么大,大家共同参与,百花齐放才会让这个行业更加健壮。而且我国的速冻食品工艺目前还比不上国外,与其挡住身边的同胞,让海外企业“登陆”中国,不如与同胞们齐心协力,形成自己的民族速冻产业链。

就这样,思虑再三后,陈泽民放弃了追究那些侵权企业的责任。

陈泽民的“大度”,使郑州速冻行业产品遍地开花。如今我国速冻产业的蓬勃现象,也有陈泽民的一份功劳。虽然有越来越多的竞争者,但三全的行业引领者身份始终没有被动摇。

1992年,陈泽民建成了我国第一条自动化汤圆生产线,当时汤圆的日产量,一下子被提高十倍,由原来的2吨变为20吨。

1993年,陈泽民直接住在了一线,与技术人员一起改良了自动化生产线的设备,使汤圆日产量提高到30吨。陈泽民实现了速冻食品由小作坊手工作业向现代化大生产的转变。

1995年,中国第一颗速冻粽子在三全诞生;1999年,我国国内第一条大规模速冻汤圆自动化流水线在三全建立;

2006年,三全投入了大量精力和金钱,设立了速冻行业里的首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三全完全把速冻行业当成科研项目来研发;

2008年,速冻行业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三全上市成功······

提到三全,大家可能也会想到也三全同处一街的思念食品吧。思念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企业,除了我们熟知的速冻水饺、汤圆等主业,它还跨入了搞资本运作和房地产的大门。

几十年了,思念越做越大,渐渐可以与三全分庭抗礼了,而三全还是“保守”地只做速冻食品。但不搞多元化是陈泽民自己的决定。

他要把三全打造成中国的百年老店,专注、专精地搞好自己的主业,他不愿意把时间、精力和金钱放在其他方面,因为涉及了其他,三全就不“纯”了,他要让百年后,人民提起三全,就知道,这是一个做速冻食品的。

他就像之前我们讲的王守义先生,专注于眼前,以小博大,扎扎实实,打造自己的王国。

在三全上市的第二年,陈泽民就退居二线了,现在的他正在履行着自身的社会责任,除此之外,他还在专心地搞科研,就像在实现自己儿时的梦想一般,继续着他新奇的发明想法。

一颗颗汤圆,就像“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样,在生产线上跳动着,幼年、青年时期受到的磨炼,被陈泽民化为了动力,他的专心与专注终将使他的企业走向更远的远方。

听了陈泽民的“三全之路”,你有什么看法或感想?欢迎留言评论。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为我点赞转发,你们的鼓励,将会是我做出更好内容的动力。

—END—

金闪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