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宏生命日记(238):口头上的快感,只是心理的自慰

胡子宏生命日记(238)

口头上的快感,只是心理的自慰

(一)

很多人,在自己无能的时候,往往不能承认失败,于是用一种语言的自慰,来赢得短暂的快感。有的人,孩子的高考没有给自己赚来脸面,于是就大肆抨击现实的应试教育,或讥讽那些名牌大学生们只是考试的机器,即便是考上了清华北大,也未必适应社会,到头来还是难以跟官二代和富二代竞争。

有的人实在是难以致富,实在是囊中羞涩,于是就拿甘于清贫来自慰,似乎别人有了钱,就纸醉金迷、萎靡奢侈、低级趣味、道德败坏。往往是,一些情趣相投的穷人,凑在一起,骂一回富人,就解气了,就觉得自己高尚了。

这不,微信圈流传一篇文字《为什么说学习中等的孩子最有前途》,流传者还专门评述道:说的真有道理。我仔细地看了一遍,却发现,题目中的含义,与现实中的情况的大行径庭的——如果你家孩子是程度是中等,你信了这句话,甚至拿这句话来享受语言的自慰,那么,你就会误入泥淖了。

文章作者开始提出的论点是,以他多年招聘的经验看,在校学习成绩中上等的孩子是最有前途的,尤其是其中兴趣广泛的学生。因为成绩中等的孩子在学习之余,培养了一些出了校门之外十分有用的能力和经验。这就给人一种误解,那些成绩中等的孩子,往往因为没有把全部精力拿出来学习,才是中等,而且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出色。如此一来,假如我们家孩子的成绩是中等,那么,我们孩子比那些成绩突出的孩子还会有前途呢!

(二)

且慢,让我们继续读下去。人家提到的孩子,可不是小学生中学生,而是名牌大学的的学生。人家说的是,名牌大学的尖子生,是让自己可以放心交代工作的一批人,而爬上领导岗位的,是成绩中等的人,跳槽的也是学业上并不出类拔萃的人。哦,明白了吧,人家说的成绩中等,是名牌大学的学生,不是高中生,更不是小学生。我的理解是,如果你家孩子连名牌大学都考不上,那么,你连被人家议论的资格都没有。记住,名牌大学的中等生,也不是随便考的呀。

这篇文章,引用的论据,甚至来自台湾。我不知道台湾的社会状况如何,但是我肯定一点,台湾的社会阶层,肯定不如时下中国的社会阶层这么复杂,贫富差距这么大,社会问题这么多。换言之,台湾的学生对社会阶层提升的欲望,肯定不如大陆农村的孩子迫切。一个很有意思的论据是,林清玄当年考大学,复读了两年,才超过分数线半分,成了倒数第二,而倒数第一的张毅,后来成了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老板。林清玄想说什么呢,他可能是说,高考算什么啊,瞧我们是复读生,分数那么少,我们也很聪明,这不,一个是企业家,一个是作家。

唉,有什么指导意义吗?林清玄复读两年,才考上大学,成了著名作家。俞敏洪复读两年,考上了北大,成了著名的教育家企业家。嘿嘿,你让孩子也复读两年试试,说不定会把孩子读傻了,至少,成为林清玄或俞敏洪这类人物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你非要狡辩,俺可没工夫陪你费口舌,你偏执地试试就知道了。反正,我见到的复读两年的同学,还真没有成为红红火火的人物。

实际上,张毅和林清玄的成功,跟高考半毛钱关系也没有。也就是说,即便是多考几分,或者,高考落榜,张毅依然会成为企业家,林清玄依然会是作家。再就是,林清玄和张毅,根本不像大陆考生这样必须凭借高考来提升自己的社会阶层。这种压线录取的大学生,后来竟然成为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在大陆看来,也只能是马云之类的奇迹。试问,在中国大陆,马云之类的奇迹,有谁能复制呢?

(三)

因此,看别人的文章,不管什么道理,放在自己行得通的,道理才算是道理,倘若断章取义,那就误解了别人的意思。如果我们的孩子,在班级的成绩是中等,那就是危险了,如果是末等,那就更危险了。因为,时下的应试教育是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你家孩子在中下游,那就意味着与上一级的重点学校绝缘。上不了重点初中,就上不了重点高中,进而很难考上重点大学。

有些逞强的人,在寻找语言的快感时,还往往搬出别人的例子。譬如,下午,我的办公室来了两位家长,他们带着孩子来我这里,希望我给孩子做做思想工作。孩子妈妈感慨道,唉,考上大学又如何呀,周遭的这么多大学生,都没有工作,四处打工。我反讥说,哎呀,你看到的大学生是什么层次的大学生啊,都是本一以下的大学生,你周遭的,有985、211大学生闲得无聊瞎晃悠吗?我举了个例子,在海边,你会发现很多小虾小蟹闲得无聊而游逛,你见过鲸鱼来海边晃悠吗?

有些逞强的人,往往搬出北大学生卖猪肉的事例,来证明考上北大也不过如此。那好,你也让孩子卖卖猪肉,看看自家孩子能不能卖出名堂。北大学生卖猪肉是个新闻,当地政府觉得不好意思,卖猪肉的北大学生又被吸纳到公务员序列,得到一个不咸不淡的铁饭碗。恐怕你家孩子卖多少年猪肉,都不会翻身得解放。口舌上逞强,往往是掩饰自身的怯懦,修饰自己的失败而已。

面对一篇文章,会读的读出门道,不会读的读的是热闹。就像《为什么说学习中等的孩子最有前途》一文,题目和内容似乎并不怎么搭接。它其实没有回答出所谓学习中等孩子有前途的理由。即便是举例,也是有点歪,因为成功的例子,与所谓成绩中等没有形成因果关系。不过,文章的末尾一句话很好——父母想要孩子有出息,就要在提升自己的水平上下功夫。如果孩子是条船,父母就是载舟的水,只有我们自己的水位提高到一定程度,孩子才能扬帆远航。

还有一篇奇文,大概意思是,有一个老师观察了多年自己的毕业生,得出的结论是,班级里那些7-17名的学生,混得最有出息。这样的文章给人的误解是,我家孩子没有必要刻苦努力去争取前几名,获得7-17名,才容易成功。这又是扯淡的文字,如果前几名的学生不更接近于成功,那刻苦努力的意义又何在呢?而我这些年接触到的学生,那些混得成功的,生活幸福的,还是学业拔尖的人多一些。那些学业上的平铺塌,在生活中也没有混出多大的名堂。在学业上的拔尖者会拥有很多美好的品质,譬如专注,譬如修养,譬如刻苦,譬如思辨,这些都是7-17名乃至以下名次的孩子难以具有的。

语言的自慰是短暂的快感,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我们都要牢记,所谓理论,必须与实际结合才有理论。我们如果输了,那就不要找任何借口,只能抱怨自己天资不够,刻苦不够。如果你真的觉得中等的学生最容易成功,如果你真的拿“名牌大学毕业也不过如此”来遮掩自己在教育上的懈怠,那么,你只能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附:

为什么说学习中等的孩子最有前途

和一个在大公司做人力资源经理的朋友聊天,他说以他多年招聘的经验看,在校学习成绩中上等的孩子是最有前途的。尤其是那些自己兴趣广泛,学习还是中上等的孩子,出了社会都有出息。

他说这一类孩子往往精力充沛,学校的课业他们仅拿出部分精力对付,花时间涉猎很多与学习毫不相关的东西,比如怎么与老师交手、钻学校的漏洞,怎么和父母周旋、怎么想方设法搞点儿零花钱、怎么去追男(女)朋友、怎么和朋友斗智斗勇……总之他们在学习之余喜欢搞点歪门邪道,想办法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些实际上都是出了校门后十分有用的能力和经验。

他说他招的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学习尖子在公司里往往都是循规蹈矩地工作着,是可以放心把工作交代下去的那一批人。而最后爬上高层、领导他们的却是那些成绩中等的人,杀出公司自己单干或者主动跳槽寻求更好发展的也往往是这类在校时学业并不出类拔萃的人。

他说实际上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工作,只要智商中等、读书成绩普通的人都可以胜任,但是能不能得到机会、能否被提拔或者不幸被裁员,是由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决定的。

朋友说,不仅仅是后续发展,单是招聘这一关,起决定作用的都不是成绩。他们搞招聘的人都知道一句话:面试的时候,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比专业水平更重要。

无独有偶,中国台湾“中央大学”管理学院林子铭教授也发表过类似的观点。他在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演讲时说,台湾商业杂志调查发现,一般大型企业的老板都不是班上的第一名,通常排名在十名左右。这是为什么呢?林子铭解释说:学习太好的学生,每天回家都会被父母盯着做功课,从小到大看重的是分数,眼中只有自己,这类学生的情商通常不高,往往会为了一两分争得你死我活,而不会关怀其他同学。而第十名的学生智商和资质都是中上等,但是他们不会被分数控制,有更多精力去涉猎不同的知识,抗压能力比较强,人缘也比较好。

他还说,吃饭老插队的人,开车总想超车的人都不会成功,因为他们过于自私。此外,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爱是最重要的,他建议大学生培养自己的爱心,学会关心他人,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情商。

他们的论点都在于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孩子,因为太关注成绩,所以在情商方面的培养就无暇顾及。而情商也就是为人处世、人际关系这些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是以后事业成功的关键,比在校时的分数重要得多。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的成绩中等,而孩子并没有把精力都放到学习上,最常做的是耳提面命:“你要好好学习啊,你若是肯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些父母貌似正在拼命把一个大老板的材料往打工仔的模子里塞啊!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在一次讨论会上也谈到过这个问题:我发现大陆家长很在意成绩,都想让孩子考第一名,其实,现在世界精英都不是当年的尖子生,他们在班级的排名是第七名到第十七名。原因就是这些孩子人际关系更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后一名做朋友,而且孩子压力小,生活更轻松,也更有创造力。

他说:“我当年考大学,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也没考上,第三年终于考上了,大学录取分数是361,我考361.5,我琢磨起谁是那个考361分的幸运儿,原来是张毅,他现在是‘琉璃工房’公司的老板,世界五百强企业。

所以说,小孩成绩可能不是很杰出,但是不要放弃,因为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就像种植物一样,山坡地种竹笋、香蕉,沙地种西瓜和哈密瓜,烂泥巴里种芋头,不同植物适合不同土地,不是只有一个样子的。这个世界的悲哀就是把所有的不一样集合在一个校园里,希望教育成一个样子。”

林清玄那年的高考,排名倒数第一的同学成了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老板,倒数第二的成了出版过一百三十多本书的著名作家。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也是高考考了三次才考上大学的,从他们的例子看,在校成绩对于日后的成功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那么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呢?

林清玄认为重要的是:面对挫折的能力;爱的能力;认识生命的多元价值;正确的世界观;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俞敏洪在演讲中说起自己成功的关键:第一点,他是一个善良的人;第二点,他是个乐于助人的人;第三点,他是个勤奋的人。

他认为一个人的人品和道德是一辈子成功与否的关键。他还强调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绝对不是由你在小学、中学所得的分数决定的。分数对孩子来说很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孩子分数低就认为孩子没出息。请家长一定要改一改判断成功的标准。孩子分数高是成功的标准之一,但是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是必然的标准,更不能当作是唯一的标准。

这些成功者普遍认为人品、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世界观等品行情商比学习成绩更为重要。培养孩子的这些素质,说着容易做起来难。首先这些东西比较虚,难以用分数来衡量到底培养到什么程度了,也无法和外人比较,父母心里没底。另外这需要十八年细水长流的影响,比督促孩子学习提高成绩,督促孩子练钢琴难度大得多。

最关键的,如果我们做父母的本身不具备良好的品德,为人处世不够达观,世界观不够健全,那么就很难给孩子以正确的世界观和良好的品德。所以,父母想要孩子有出息,就要在提升自己的水平上下功夫。如果孩子是条船,父母就是载舟的水,只有我们自己的水位提高到一定程度,孩子才能扬帆远航。


  • 胡子宏,供职于河北邢台市文联,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河北作家协会会员,20多年来,在全国400多家报刊发表200多万字的散文随笔。作品有8篇次入选8册大中学课本、阅读教材。2016年7月罹患鼻咽癌,治疗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