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一位退休民师的感触
民师,
一个伟大时代铸就的一个特殊形象。
以农民身份,
站在三尺讲台上。
身份特殊,
历史漫长。
最早始于一九六二年,
教育界的教师闹了“教荒”。
此刻,零星的村聘老师出现,
给偏僻的乡村孩子带来了希望!
时代的车轮碾轧到了一九七零年,
我省广泛聘用民师的号角开始吹响。
渐渐地出现了村聘、乡、镇聘和县聘的多重身份的民师纷纷登场。
民师的队伍在逐年地扩充、壮大,浩浩荡荡!
民师,一个伟大时代铸就的一个特殊形象!
面向学生,
上下五千年,
纵横东西方。
源源不断地给饥饿的孩童们喂养着知识的琼浆!
在计划经济年代,
每天在生产队记着工分,
每月还有几块钱的犒赏。
虽然津贴微薄,
但在社员眼里已是高高在上。
无需口试、面试和笔试,
就可录取进校,
大队两委点头就可堂而皇之地走上课堂。
社员们天天起早摸黑,
无休止地劳动,
民师却能按时上下班,
每周还有两天休息在望。
尽管仍是生产队的一员,
可毕竟成了青年人的向往!
参军,招工,进城,上大学等,
民师皆可优先上榜!
不仅如此,
还像磁石一样吸引着谈婚论嫁的小伙和姑娘……
民师,
这个不起眼名字,
在计划经济时代,
很自然地成了众多农民家庭的奢望……
民师,一个伟大时代铸就的一个特殊形象。
改革开放的大潮涤荡出了新的希望!
家里种着几亩良田,
月工资也在成倍增长。
呕心沥血 ,辛勤育人,改革开放并没有把你们遗忘。
国家一次次地考编,转正,
尽量把绿灯开放。
师范扩招“民师班”的号角连年在耳畔回响。
目的是改变身份,
走进事业单位的殿堂。
最终仍有部分民师未能如愿,
难忘的一九九八年,
我市最后一次性地全部把民师转正上岗。
从此,民师退出了教育的历史舞台,
彻底消除了他们的内心彷徨!
吃着财政饭,
耕耘黄土地,
生活一天天地奔小康!
有乐也有苦,
午收季民师则比陀螺转得还忙。
白天上课,课余下地,
有时还要挑灯夜战,
割麦,拉打,扬场,收粮!
劳动的艰辛,
磨练了意志,
强健了筋骨,
锻造了肩膀!
苦中有乐,乐中向上,
这就是双重身份的民师在改革大潮中的意气奋发,斗志昂扬!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增猛涨,
民师的形象也日渐辉煌!
小小的三尺讲台,
折射出你的贡献巨大,
业绩闪光!
风雨无阻,
冰雪猖狂,
你起早贪黑,
不知疲倦的日夜奔忙。
和公办教师干着同等的工作,
享受的待遇却悬殊得向天地一样。
你既要上课,
又要种地,
繁忙时,不分昼夜,
忘记了吃喝,
忘记了寒凉。
吃苦耐劳,吞菜喝汤,
再忙也不缺学生的一节课,
再累也不糊弄学生走过场。
写教案,改作业,
搞教研,守纪律,
处处都做得有模有样!
各类统考,次次获奖;
评比检查,样样表彰。
甚至有时带病上课,
批改作业也在病床上。
默默无闻,兢兢业业,
像黄牛一样为孩子挤尽了奶汁,
如蜡烛一样为教育把生命之火燃旺。
“小车不倒只管推”,
只要有一口气,
也要做好圆满的答卷交上!
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苦难,
拼劲最后的一滴血,
也要为教育放射出自己应有的热和光…
民师,
你虽是教育线上极普通的一员,
但平凡之中孕育着伟大,
普通之中把崇高隐藏!
你尽管渺小,
却填补了教师短缺的空档。
缓解了教育教学的巨大压力,
为当地的教育做出的贡献无法估量!
小黑板前,
挺立着你伟岸的身躯,
起到了他人无法替代的用场。
你的汗水洒满了校园的每一寸热土,
培养出的栋梁遍布祖国的四面八方!
各行各业都有你的热汗浇灌,
北大、清华、耶鲁、哈佛都有你的弟子歌唱!
工、农、商、学、兵,
科、矿、地、医、文,
无论哪个角落,
都有你的桃李在绽放、飘香……
啊!民师!
你的辛勤付出,
党没有忘记,
你的卓绝奋斗,
人民记在心上!
原来代课的年数统一算作教龄,
不知不觉中,教学年限又得以延长。
这为退休埋下了伏笔,退休金会随教龄的加大而增长。
民师,一个伟大时代铸就的一个特殊形象。
退休到龄了,
就光荣离岗。
其他行业退休了,
仅领退休金,
民师退休了,
额外保留土地,
照常播种收粮!
单就高额的退休金也令企退人员羡慕、向往!
离开了课堂,
有的尽享天伦之乐,
日日为子、孙奔忙。
有的打牌、下棋、锻炼、修养。
有的甘当志愿者、
为当地人民奉献着绵薄的力量。
有的创作、绘画、书法、演唱。
还有的发挥余热,
返聘上岗……
这支退休大军 积极乐观,奋发向上!
“老牛自知夕阳晚,
无需扬鞭自奋蹄”,
毫无颓废之状。
在艰苦年代,
他们为教育做出了贡献,
今天理应把幸福分享。
看吧!
橘红色的晚霞披满了西天,
多么令人羡慕啊!
璀璨的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