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破裂高位造瘘术后消化液回输创造再手术时机

患者 女 43岁

主诉:腹痛4天

体查:腹部膨隆,腹肌紧,全腹压痛及反跳痛,叩诊鼓音,肠鸣音不能闻及。

实验室检查:WBC 15.12*109,NEUT97.2%

腹部CT提示:胆囊多发结石伴胆囊炎。肝周及腹腔内见多发积气影,考虑空腔脏器穿孔可能。腹腔脂肪间隙模糊,考虑腹膜炎可能。

有急诊手术指征,于2018年5月27日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探查:腹腔内有大量黄色消化液、食物残渣及脓液的混合物;腹内脏器表面有较多脓苔;术中距屈氏韧带150cm的空肠近系膜缘处有一处破裂(破裂口约2*2cm、靠近系膜缘处肠壁部分坏死),探查裂口处,除与肠腔内相同外,系膜中间可见一大小约3*3cm腔隙,腔隙内为脓性分泌物,考虑为憩室样改变,破裂口近远端小肠肠壁水肿,近端肠管近破口约4cm处肠壁轻度环形缩窄;术中诊断为:小肠穿孔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感染性休克。

行于破裂口近远端约4cm处楔形离断肠管,一并切除靠近系膜缘处的“憩室样”病灶。因患者入手术室后既表现有休克症状,术中血压需升压药物维持,考虑损伤控制,故决定行远近端肠管并拢固定数针后造口由切口中下1/3处。逐层间断缝合关腹(并行全层减张缝合四针)。

术后病理:

肉眼检查:

肠管一段,长4.5CM,直径2-2.8CM,附少许系膜3.5×3.5×1.8CM,距一切缘1.5CM另一切缘1.5CM处见直径1.2CM穿孔口。

镜下所见:

穿孔口周围肠壁全层及周围肠系膜出血、坏死,慢性炎细胞伴中性粒细胞浸润。

病理诊断:

(小肠)符合肠穿孔改变,部分区肠壁及肠系膜化脓性炎并坏死。

术后病人经重症支持转普通病房康复出院(术后26天),待全身状态改善,再行造瘘还纳术。

病人部分经口摄入肠内营养加接近半流饮食,但食物不能消化,造瘘处瘘量大,类似高流量瘘,渐渐导致水电解质及严重营养不良,需要经常至就近医疗机构经静脉输液维护。

2018年10月12日因水电解质紊乱导致休克、肾功能衰竭,经急诊再次入我院ICU,病情平稳后转胃肠外科,经诊疗组讨论,于造口处远端肠管置入导尿管,充盈水囊,经造口袋引出,嘱家属每天将造口袋瘘出液过滤后,经导尿管再回输至远端肠管。

待患者全身状态明显改善,恢复正常经口饮食(半流+肠内营养),患者营养状态明显改善,低蛋白血症基本纠正。暂予出院,待调养后再行造口还纳术。

2019年1月1日返院,患者体重由第一次术后体重不足70斤增加至80多斤,营养状况明显改善。遂于2019年1月7日行造口还纳术。

术中分离造口附近粘连后,肠管形态及功能恢复接近正常状态,将造口处部分肠管切除,行手工端端吻合。

术后约10天康复出院,病人恢复接近正常饮食。

至今随访,已经恢复正常工作生活能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