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义取利,点亮商业文明之光
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活于世,追求高质量的幸福生活,追名逐利是世俗生活最基本的常态,一个人要建功立业,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远大抱负,厚实的经济基础、显赫的名声地位,都是非常重要的助力和支撑。
古训云:“君子爱财,取之以道。”意思是说,商人爱财,是人之常情;商人逐利,也无可厚非,天经地义;但无论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赚钱,都一定要讲规则,讲规矩,讲道义,坚守商业道德底线。
商人是社会分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商业的天然属性决定了商人在追逐财富中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地位。《史记·货殖列传》云:“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虞不出则财匮少,商不出则三宝绝”,“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商人要低买高卖,赚取差价,才能满足生存和扩大经营所必需,同时也要坚守商业道德,协调“利”与“义”的关系,才能保证商业经营活动的健康、有序、长远发展。
中国古代的商业氛围受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影响较深,传统商业行为强调以义取利,以义制利,义利相济,明目张胆的损人利己、惟利是图,甚至见利忘义、背信弃义都要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道德批判和谴责。
曾经富甲天下、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归纳出“五字商训”:天、地、人、神、鬼。天为先天之智,经商之本,智者有先见之明,能审时度势,料敌先机,快人一步。地为后天修为,靠诚信立身,信乃人立身行事之本也,为人之道,守信为最,诚实守信,大事可成;轻诺寡信,事终不成。人为仁义,懂取舍,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义取利,有所为,有所不为。神为心志,料事精准,勇敢无敌,有勇有谋,敢闯敢干,不断开拓创新,是成功商家的必备法宝,只有不断开拓创新,企业才有精气神。鬼为心机,手法活络,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商道者诡道也,虚虚实实,鬼神莫测,谋篇布局,出奇制胜,不计较眼前利益,更注重长远利益。
胡雪岩“五字商训”,凝练着他作为商业经营的成功经验和智慧,总结出传统商业的经营技巧,和所蕴含的商业道德原则和精髓,闪烁着其经商处世之道和人文精神的光芒。
杭州胡庆余堂是胡雪岩于光绪四年所创办的中药房,门楼上“是乃仁术”四个大字是胡雪岩所立,表达了胡庆余堂创办宗旨是广施仁德,济世为怀。大厅内高悬“真不二价”金字匾额,即做生意讲诚信,老少无欺,贫富无欺,不能有丝毫掺假,“采办务真,修制务精”。店堂内侧“戒欺”匾额系胡雪岩清光绪四年四月亲笔所写店训,它告诫属下:“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戒欺”是胡庆余堂以“江南药王”饮誉120年的立业之本。
商人逐利的本能属性与重义的商道义利观交织一起,形成了传统商业秉持的以义取利,以义制利,义利相济的商业伦理思想,为合理规范商业经营行为,推动商业的良好成长,构建了中华商业文明独树一帜的商业价值体系。
遍布全球的商帮会馆:晋商会馆、山陕会馆、潮州会馆、闽粤会馆、徽商会馆等,都把忠肝义胆、义薄云天的关帝尊奉为通祀主神,将关帝精神中的忠义、信义、仁义、礼义等文化精髓,当作至关重要的商业圭臬、信条予以崇奉。
四川自贡西秦会馆悬挂有“钦崇历有唐有宋有元有明,其心实惟知有汉;徽号或为候为王为帝为君,当日只不愧为臣”楹联,表达经商不忘爱国的忠义情怀。
湖北汉口《山陕会馆志》写有:“秦晋商人体夫子(关公)之心,以事君则忠君也,以事孝则孝子也,以敬先则孝悌也,以交友则良朋也,忠心忠行,行心笃敬。”表达对关帝的崇敬,以身作则,将传统道德思想融入日常生活、学习、商业经营中。
传统商业的义和利并非“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易传》云“利者,义之和也”,“和”是相应、统一的意思,商人追求利益,需要遵循道义,以义取利,才能长远恒久,建成百年品牌,取得商业上真正的成功。
作者:关公文化彭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