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东亮丨六岁,看电视的记忆……

记得我第一次看电视是在一九七六年。

那年秋天,伟大领袖逝世,全国上下都沉浸在一片哀乐声中。记得有一个实况转播的节目。当时我们公社只有木楼村有一台九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于是,在一个略感微寒的夜晚,我们村的大队人马就涌向了木楼学校。那一间小屋立马变成了当时当地人口密度最大最热闹的焦点区域。音乐是沉重的画面是模糊的。当时的气氛和场景是紧张而沉闷的。

那年我六岁,还不知道电视为何物,只记得被大哥拉着手在人群中乱挤一气。仅仅是看见了几次很模糊的荧光屏。至于说画面上放的是什么内容,播音员在说什么,就不知道了。我在人山人海里被挤得找不到北,又哭又叫。被一个带着黑箍儿神情严肃的大人训斥了几句,让我不敢再吭声。那滋味真叫一个难受。几个钟头下来,接触最多的是人的鞋和屁股和酸臭之气。

第一次看电视的最深感受就是让人挤得上不来气儿,真叫一缺氧。我那时太小,真的是不清楚人们为什悲伤,为什么举国哀悼。不知道为什么人们的目光和耳朵都要聚精会神的集中在那个桌上放着的那个方盒子上。

时间进入了一九七九年,农村已经实行了联产责任制,农民们富起来了。我们村的第二生产队率先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于是,一到晚上我们拿出以往去木楼村看电影时的劲头儿,大队人马浩浩荡荡杀向二队,当时印象最深的是美国电视连续剧《加里森敢死队》,简直太吸引人了。那些卷发高个的美国人,中尉加里森、戏子、酋长、高尼夫……还有那些惊现刺激的斗智斗勇的战争场面,那个玩飞刀的家伙最让我佩服。我整天学着电视中那个最常说的一句台词,“哦,头儿”见到谁都是这一句。于是我也用钢锯条磨了一把小飞刀,一见到树木、门板或是桌子椅子就往上飞掷。有一次竟然将飞刀飞到了一头猪的屁股上。被主人臭骂一顿,从此封刀。

到了八十年代初,我们第五生产队也买了一台当时最大的黑白电视机,可能是十七英寸的。生产队长还专门找来木匠在队仓库的一面土墙上掏了个方洞,装上木门和木框,安上一把锁,做成了那时最早最流行的电视墙。比在桌子上放映强多了。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这面电视墙的前面就聚集起熙熙攘攘的人群,像赶大集一般。正巧这面墙上当年烁烁放光毛主席像还在,难怪大人们说,这比当年对着领袖像早请示晚汇报还积极热情。后来还专门在生产队新盖的大平房仓库里弄成一个专门的电视放映厅。下雨的时候能坐在屋里的排椅上看(注:所谓的排椅儿就是用砖头将木棍子,木板、房椽子支起来的长条凳)那个时候在看电视就慢慢看出味儿来了。印象最深的剧目有《敌营十八年》、《排球女将》、《蹉跎岁月》、《李清照》、《一代风流》、《秦王李世民》、《武松》等等。

从这那候起,电视,开始一步步走进我的生活,并开始影响我的成长乃至我的人生了。

作 者 简 介

宋东亮,男、45岁,笔名:始祖鸟。河南郑州荥阳人,郑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荥阳市作协理事。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自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世界汉诗协会会员,世界汉诗协会暨大河刊社驻荥阳工作站副秘书长。现就职于荥阳市住建局。本人自幼酷爱文学、历史,中学期间曾尝试诗歌、散文、小说的创作,多年来笔耕不辍。本人曾在《世界汉语文学》、《楚河汉界》、《荥阳文学》、《荥阳慈善报》、《荥阳学习》等报纸杂志上发表散文、随笔。2014年,散文《双清仰止》入选《中国散文选粹》一书。





(0)

相关推荐

  • 鲁北往事:麻大湖畔荡秋千

    鲁北传统文化原创作品(80) 阅读本号文章,请关注:jdlc2016 作者:初守亮 作者简介: 初守亮,山东省博兴县锦秋街道孟桥村人,滨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在<山东青年作家><齐鲁文学 ...

  • 柴扉旧事(19)非黑即白的岁月 | 张国领专栏

    柴扉旧事(19) 非黑即白的岁月 张国领 一天晚上和老父亲聊天,听他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在老家神后镇的河清煤矿上承包工程,因为工程干得好,年底矿上总结时曾奖励他一台黑白电视机.矿上规定,如果不要电 ...

  • 散文|挣长期工分的人们

    全文共 2082字         阅读全文需6分钟 几十年前的生产队时,人们挣工分分两种情形,一是出一天工记一天工分,另是一年到头干一样活计,挣长期工分的. 挣长期工分的人分两层,一层在大队,一层在 ...

  • 精美散文|看电视 作者:张东标

    看电视 小时候,爸爸时常领着我去他的战友家里看电视.爸爸的战友家里有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这样的电视机在那个时候,也是很少人家有的.        吃过晚饭,夜幕降临,我便跟着爸爸去看电视了.路程不 ...

  • 杨曙明作品《黑白电视》(纸刊备选)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作家驿站"关注我们!          <作家驿站>欢迎您!        本平台为: <乌苏里江.绿色风><知青文学专号>杂 ...

  • 【西南作家散文】史忠和/童年散记

    西南作家散文 童 年 散 记 史忠和(吉林) 走过了崎岖坎坷的路,经历了喜怒哀乐的事,一路走来,留下一串串深浅不一的脚印,人生的五线谱演绎出了酸甜苦辣咸的明晰节奏.生命的长河,自然界的风雨,在经历中感 ...

  • 散文| 数九寒天挖坑泥

    全文共 2428字         阅读全文需7分钟 作者:张国印 编辑:杨晓健 坑泥是坑塘里的於泥,挖坑泥是用坑泥做肥料.粪土,粪土,久粪成土.久土则也能成粪.而街边村路的尘土被雨水冲流进坑塘又沉积 ...

  • 【文·选粹】未曾老去的黑白电视机/张富存

    在我的居室里,至今仍放着一台旧式的黑白电视机.虽然都有些年头了,虽然已经老得不像样子了,甚至在几次老屋的拆迁中,妻总是劝我说还不把它当破烂卖掉,犹豫再三,我最终还是把它保留了下来,并且随着时光的韵染, ...

  • 看《你好,李焕英》想起了全村人看一个电视的那些事儿

    看电影<你好,李焕英>,有一个情节,贾小玲穿越回到了1981年,帮妈妈买电视,全厂人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的热闹情景. 这使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全村人围在一起看电视的那些事儿. 在我上初中之前, ...

  • 宋东亮丨看着你飞

    女儿到郑州某医院实习已经两个多月了. 从她确定好实习医院的那天起,就开始为她衣食住行担忧,六月份才开始实习,五月份我和妻子开始忙着为她租房子.从安全角度考虑,我们还是在她实习的医院旁边租了一间房子,美 ...

  • 宋东亮丨别样的说文解字

    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与载体,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几千年来时刻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在使用汉字的同时,不妨将文字拆解开来,用心品味,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方式,作出自己独特而别致的阐释. ...

  • 宋东亮丨静下心来读国学

    清晨,踏着一片清幽,走在花园的小径上,迎着这一阵阵和煦的微风,沐浴在这被夜过滤掉尘嚣后,留下的这一方清新的空气中.在葱茏翠绿的林间,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将露珠照得愈发晶莹透亮.捧上一本<诗经> ...

  • 宋东亮丨陇海铁路,连着梦和远方

    (一) 从小就知道,有一条陇海铁路从我的家乡穿过.一头向西,连着高山,也指着太阳落下的地方:一头往东,连着无垠的地平线,也朝着朝阳升起的方向.在这条两头不见首尾的铁路上,常常有火车这个长长的怪物风擎电 ...

  • 宋东亮丨 丽江行

    最初知道丽江这个名字,是因为看了北大才子余杰的一篇文章<丽江,更加接近天空的地方>,觉得那里简直就是天堂.触手可及的白云,玉带缠绕的玉龙雪山,世外桃源般的丽江古城,那叫人情愿居住一辈子的木 ...

  • 宋东亮丨塔山杏花醉芳春

    早春二月,应是"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时节.可眼下,虽说已到了惊蛰与春分交替的节令,天气尚且清寒未退,冷热无常.不过,听说塔山的杏花已经是满山竞放.遍野飘香了.听朋友讲 ...

  • 宋东亮丨一包烟

    总喜欢在傍晚的时候买一包烟.因为经验告诉我,这时候买包烟通常可以坚持到明天傍晚.若是当天早上去买烟,恐怕就坚持不到第二天早上了. 下班铃一响,离开座位,在临走之际,要收拾东西,首先检查是看看烟和火机是 ...

  • 宋东亮丨小别离

    春节,像个匆忙的过路客,没功夫在这里做过多的停留,它只在岁月客栈里门口的登记簿上潦草得画上自己名字与年龄,便十急慌忙地走开了. 转眼间又到了送别女儿的时刻.她到云南大理读研已经一年半了别离仍然是我们内 ...

  • 宋东亮丨回忆我的老师徐文洲(下)

    这场秋雨下得格外缠绵而悠长.我想这是上天专为徐文洲老师的离世而洒下的泪水.苍天有眼啊,怜悯人寰.为逝去的人铺就一条温润而富有诗意黄泉之路.让她在归去的路上不寂寞,有这一派潇潇风雨.黄花红叶的秋韵做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