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淮玉丨淮河岸边的童谣游戏
童谣游戏,伴随着不少孩童快乐的成长。那个时代淮河岸边的童谣游戏丰富多彩,孕育了滋润了许许多多淮河岸边的儿女们。现在,淮河岸边的童谣游戏,好像久违了。我们以拳拳的童心又想起了以往那天真烂漫的童谣游戏。
童谣多半是大人哄小孩时念唱的,或是和小孩子一起念唱的。先听个《扯郎郎》:
扯郎郎,拜小姐,小姐穿个花油鞋。
油鞋破,两半个,猫打柴,狗烧锅,老奶奶捏窝窝。
捏几个,捏三个。
猫一个,狗一个,留一个给哥哥。
哥哥没在家,让猫偷吃啦。
猫呢?上树啦。树呢?水淹啦。水呢?龙喝啦。龙呢?上天啦。天呢?天塌啦。地呢?地泄啦。沟里王八晒盖啦。
——《扯郎郎》
《扯郎郎》念唱得很欢心,小娃娃也被念唱得快睡着了吧。再听听《扯个郎,捞个箩》:
扯个郎,捞个箩,一斗麦推不着。
上姥家借一斗,姥娘不在家,惹得妗子扑啦啦。
扑到锅底下,烧个秃尾巴;
扑到水缸里,淹的滂滂地;
扑到磨道里,变成秃头老叫驴;
推磨打碾子,不要捂眼子,累岔她的屁眼子。
——《扯个郎,捞个箩》
可不要奚落妗子吆,妗子也要大方些才好。这不小外孙又要去老娘家了。听听《拉大锯》:
拉大锯,拉小锯,姥娘门口唱大戏。
接闺女带女婿,小外孙也要去。
——《拉大锯》
大戏唱完,还有小戏,这就有个《小板凳,摞摞》:
小板凳,摞摞,里头坐个大哥。
大哥出来买菜,里头坐个奶奶。
奶奶出来烧香,里头坐个姑娘。
姑娘出来梳头,里头坐个毛猴。
毛猴出来蹦蹦,里头坐个豆虫。
豆虫出来爬爬,里头坐个娃娃。
娃娃出来笑笑,哈哈哈哈哈哈。
——《小板凳摞摞》
扯着娃娃的小手,一推一拉,边玩边念唱。有趣的情节,朗朗上口的句子,诙谐的搞笑,会让小孩子愉悦,高兴,进入忘我的境地,尽情的玩耍。
童谣也多半是小朋友们做游戏时念唱的。听听《谈公元》:
谈,谈,谈公元,哪个老头该我钱?
今个要,明个要,这个老头跑不掉。
一五一十上高桥,俺问县官饶不饶?
一五一十上高衙,俺问县官打不打?
一五一十上高山,俺问县官打几千?
——《谈公元》
这则童谣就是几个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时念唱的。主持玩的小孩先坐庄,指到谁了谁就是“这个老头跑不掉”,就拉住这个小孩的手,问设置的县官“饶不饶”,要是县官说“饶”,就不打手了,要是“不饶”,就问县官“打不打”“打几千”,县官会说打“三千”。其实也就是在小孩的手上打三下。被打的小孩虽然挨打了,但却取得坐庄资格,游戏就接着再玩下去。
这是两个小孩互玩的,也可以是一个大人陪一个小孩玩的。听听《猜中指》:
猜中指,打赖皮,小鸡掉到茅缸里。
鸡鸡二十一,鸭鸭二十八,鹅鹅三秤砣,你吃鸡来你吃鹅?
——《猜中指》
被猜的大人或小孩,握住拳头,把其中的中指尽量隐藏好,或与其他手指混淆起来,让另一个猜,猜不对的就被被猜的抓住手边念唱边打;反过来,猜中的就抓住被猜的人手边念唱边打。一般都会选择吃鹅,因为三秤砣,也就是在手心里三下,不会多挨。游戏就这样反复进行,互相取乐。
这一般是四个女孩在一起做游戏时念唱的,名叫《磕花瓶》。
磕,磕,磕花瓶,
俺跟花瓶是挨门,
金草花,银草花
两个大姐起来吧。
磕,磕,磕花瓶,
俺跟花瓶是挨门,
金草花,银草花
两个大姐跪下吧。
——《磕花瓶》
四个女孩手拉手,俩俩面对面,念唱时,交替起来或跪下,以使游戏往复进行。
这多半是一群男孩子玩耍游戏时念唱的,他们玩起了《捡官兵》的游戏。
小磨子,一只眼,
俺的官兵让谁捡。
捡谁个,捡官兵,
官兵没胡子,
专捡那个白胡老头子。
——《捡官兵》
坐庄的小孩被蒙住眼,先检官兵,摸到谁,谁就是被捡的官兵。被捡的官兵蒙上眼睛再摸。大家在蒙眼者摸官兵的时候大声念唱。游戏就这样轮流进行下去。
这是多个小孩一起玩游戏时念唱的,男女小孩都可以参与,场面较为壮观,名叫《点大瓜》:
点点点,点大瓜,这边点,那边发。
问:“看瓜的,去哪啦?”
答:“看瓜去啦。”
问:“瓜长多大啦?”
答:“瓜开花啦。”“瓜长酒盅大啦。”“瓜长碗口大啦。”
——《点大瓜》
十多个二十多个小朋友围坐一圈,形成一个圆,小朋友都面朝圆心,双手握在一起放在背后。大家选出一个点瓜的,以小石子之类当瓜种,挨个从背后点去,点瓜的每点一圈瓜后,想让谁当看瓜的,就把小石子丢到谁得手里,被丢到的小朋友就得回答点瓜人的话,如“瓜开花啦。”“瓜长酒盅大啦。”“瓜长碗口大啦。”等,瓜得从小到大慢慢的长大,不可一下子长大。答问的圆满就可上升为点瓜的。这样循环进行,一起玩耍,趣味横生。
还有类似的游戏叫《丢疙瘩》,也是多个小孩围成一圈玩,选出一个丢疙瘩的,领着大伙边玩边念唱:
丢丢丢,丢疙瘩,
丢到南乡老岳家,
老岳不给饭吃,
给个驴屎蛋子,
驴屎蛋不好吃,
给个大红枣子,
大红枣不够吃
大家一起抢着吃
你也吃我也吃,
吃个疙瘩球子。
童谣、游戏还有很多,已记不清楚了。就这几则恐怕记得也不完全,也有可能是张冠李戴。现在的《灰太狼和喜洋洋》《熊出没》什么的动漫游戏,光电并用,声形具备,可能要比当年的童谣、游戏好的远,已经充斥了孩子们的视听和脑海。我们的大人们也许早就不稀罕用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破旧童谣游戏哄小孩玩了。但是曾经的东西总会在脑海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总会时时不断地想起,以至沉吟默念,将我们的思绪带回到那段靠童谣游戏长大的年代。淮河,孕育了灿烂辉煌的淮河文化,也催生了妙趣横生的童谣游戏。今天,淮河文化有些正在发掘,有些正在发扬光大,这些即将消失的淮河岸边的小儿科东西算不算淮河文化一分子呢?是不是也应该收集整理一下,以充实丰厚淮河的大文化呢?我想,我和我们大家都应该好好地思考。
作 者 简 介
刘淮玉,男,汉族,固始县三河尖乡人,1977年4月参加工作,大专文化,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现在淮滨县教研室任初中语文教研员。曾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教师和学术技术带头人。从事语文教学、教研多年,在《教育艺术》《语文教学与研究》《新课程教学》等杂志发表语文教研论文多篇,2014年出版语文教学专著《语文教学浅论》。爱好文学,在《读书报》《信阳报》发表过散文、诗歌作品,散文入选2013、2014、2015《信阳年度散文》,小品《替班》获信阳市情景剧创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