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升不降的最强“抗跌股”——清三代瓷器
清雍正 青花三多盘口瓶
所谓清三代瓷器,是指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瓷器系列,近年来,清三代瓷器在拍卖市场上备受追捧,成交价屡创新高。
中国的制瓷工艺发展到清代,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无论质量、数量都是前代不可比拟的。
清三代瓷器是收藏界的宠儿吗,从来是只升不降的最强“抗跌股”,尤为值得关注。
根据近期的几个跟踪数据报道的拍卖品类看,中国书画、瓷器杂项、油画及当代艺术,这三大主流品类板块表现相对平稳,市场份额略微下滑:2014年秋季中国书画、瓷器杂项、油画及当代艺术三大板块总成交额为251亿元人民币,市场占比87.4%,同比下降1.25%,书画、油画板块份额双双下降,唯瓷杂板块份额提高。
清三代瓷器是专指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制作的瓷器。而这一时期出产的瓷器又往往同景德镇联系在一起。从历史上看,景德镇瓷器发展于五代,成熟于宋元,辉煌于明清。从烧制的工艺看,它走过了从青瓷到白瓷,又从白瓷到彩瓷三个重要阶段。明清时期的景德镇是我国瓷业的中心,连我国制瓷业的顶盛时期,官窑瓷几乎成了景德镇窑的代名词。尤其是永乐年以后,西方艺术和颜料传入我国,对制瓷业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明代帝王对制造瓷器极为重视,国家倾全力在景德镇烧瓷器,出产极精。明洪武二年,景德镇建窑,专供烧造御用瓷器,只求产品质量精美,不计成本多少,所以制瓷工艺得到了迅速发展,几乎所有宋瓷都能仿制,效果仿得惟妙惟肖,有的达到乱真的境地,令人有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之感。青、黑两色比前朝品质更加精良,纯素色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明代还创制五彩和青花五彩描绘,五彩一般以红、黄、绿、紫、赫五种色彩描绘,青花五彩一般是以红、黄、绿、紫及青花五种主要色彩描绘纹饰。
清代景德镇瓷业在明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最有成就和影响的是清代彩瓷取代青花瓷成为官窑瓷器的主流,改变了宋元明以青花瓷为主流的状况。在清代,景德镇还创制了珐琅彩瓷;发明了粉彩,又称“软彩”,可以说清代在色釉或彩瓷的烧制工艺上达到了顶峰的地步,许多品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汇全国技艺之精华,瓷器产量之多,品种之丰富,工艺之精湛,均无与伦比。另外,清代帝王干预要超过前朝,最典型的要数乾隆帝。由于乾隆帝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对器型、图案、品种等要求很高,须经御批审定和御出图样方可烧造。在清代还有一人不得不提,此人就是督陶官唐英。明清两都设有督陶官,成就最大、名气最大的要数乾隆时期的唐英,史称“唐窑”。唐英自雍正六年至乾隆二十一年,在景德镇督理官窑陶务长达27年,与当时的瓷匠同吃、同住、同干,而这段时期的官窑瓷生产,又集中体现了康、雍、乾三朝我国制瓷历史高峰的最突出成就。乾隆八年,唐英奉旨恭编《陶冶图编次》凡20则,较完善、系统地总结了景德镇制瓷工艺全过程,成为我国最早的一部陶瓷工艺专著。
康熙、雍正、乾隆烧制的青花器无论是器型还是釉色都极力追崇明代永乐、宣德和成化三朝,尤其是康熙青花,色调青翠艳丽,层次分明,浓淡笔韵能分五色,如水墨画一般,含蓄而生动。
五彩瓷器康熙时最为精绝,胎骨轻薄,釉色洁白莹亮,画工细腻,色彩柔和,线条流畅,让人爱不释手。雍乾时粉彩的成就最为突出,色调温润,鲜艳而不妖冶,立体感强烈,常常让人叹为观止。此外,这一时期仿宋代汝、官、哥、定、均五大名窑的作品也很成功,有的几可乱真,洒蓝、天蓝、祭蓝、冬青、茶叶末等单色釉亦是佳作多多。
康、雍、乾三朝的器型最为丰富,既有仿古又有创新,尤其是各式装饰性瓷器如瓶、尊之类较元、明代大为增加,其中康熙朝独有的器型如观音瓶、棒锤瓶、金钟杯、凤尾尊、马蹄尊等。雍正朝最突出的器型有牛头尊、四联瓶、灯笼瓶、如意耳尊、套杯桃洗、高足枇杷尊等。乾隆朝大件装饰性器物的造型与前朝相比变化不大,但各类精巧小器如鼻烟壶、鸟食罐、仿象牙、仿玉器及象生瓷等却出现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