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昌:那年代,那青春
1976年1月30日,国务院批准了当时的石油化学工业部《关于组织冀中地区石油会战的报告》,同年3月成立华北石油会战指挥部,一场席卷冀中平原的华北石油大会战拉开了帷幕。来自大庆、大港、辽河、胜利、四川、长庆、吉林、江汉、滇黔桂等全国各地的3万石油会战大军,和七十多台钻机,组成五个钻井勘探指挥部。在26300平方公里的冀中平原上全面展开。开始了我国石油史上最后一场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
会战之初 ,国内经济衰退,物资奇缺,人民生活比较贫困的时期。参加大会战的石油工人,一天三顿吃的是玉米面窝头、大白菜和土豆,夜晚睡的是挡风不挡寒的帆布帐篷。
面对极其艰苦的自然条件和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年轻的石油人埋头苦干,“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他们不畏艰辛,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甚至生命奉献给祖国的石油事业;他们勇于担当,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他们在盐碱滩上勘探,帐篷里安家,井场外吃饭,四海为家,走遍天涯。夏天,骄阳似火,在钻台上,灼热难耐;冬季,工服和泥浆常常冻在一起。为了抢时间争速度,钻机是不分昼夜,连续作业;雨季,道路泥泞,车辆进不去井场,靠着人拉肩扛,把各类生产、生活物资运进井场。为了会战,石油人自力更生、发奋图强,不计报酬、忘我劳动,人人吃苦在第一线。
艰苦的环境,特殊的职业,造就了石油人坚毅刚强的品格,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敢打硬仗、团结拼搏的精神。
华北石油会战已经过去近40年,我们再次回首那段峥嵘岁月,仍然心绪难平。它留给我们的,绝不只是一份关于石油工业的简单记忆。而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石油人创业史诗。“石油大会战”精神,永远引领着新一代石油人继续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迈壮歌。
作为一名业余摄影爱好者,能够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那个难忘的年代老石油人的工作和生活,感到很欣慰。
注: 纪实影社公众平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已提前开通打赏功能。支持原创!支持作者!欢迎各位关注打赏!关于打赏的赏金,十元及十元以上本公众号将与作者五五分成。一部分用于支付作者稿费,一部分用于公众号的活动费用。我们会举办一些活动来发展纪实影社,并支持鼓励更多的原创作品!纪实影社期待您的佳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