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十年磨一竹,形成独特的精神符号和笔墨语言
熊晓东:生于河南郏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工作室硕士研究生班,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硕士研究生班,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写意人物导师制高级创作班。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河南省美协中国画学会理事,河南省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委员,九州画副院长,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中心中国画院原执行院长。
作品参展及获奖:
1999年《云归故里》入选全国第二届花鸟画大展
2000年《云锁秋池雨满塘》参加河南省中国画晋京展获精品奖
2002年4月《唐人诗意画》入选河南省第十届花鸟大展并荣获金奖
2003年9月《云锁秋池雨满塘》入选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序列展——全国当代花鸟大展,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2004年10月杭州秋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竹雀图》《兰竹图》两幅作品被拍出,并集结出版发表
2005年1月河北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国花鸟画临摹与创作》《中国山水画临摹与创作》各有三幅作品入选
2005年9月应邀参加“金桂杭州——当代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在杭州展出,并在9月10日《美术报》上发表及参展画家名录
2005年11月《乐山美水》入选河南省第三届山水画大展荣获金奖,同时有8幅作品被提名参加“河南省优秀青年山水画名家联展”并在博物院展出,其中作品《山涧论道》被省博物院编号收藏
2005年12月参加全国首届青年书画学术邀请展,同月第三次参加“水墨心境——郑州青年画家八人展”并在升达艺术馆展出
2006年11月郑州当代艺术馆举办首次个展
2008年7月走进苏州南北画家对画园林并由雨村美术馆主办中国青年画家写生作品展
2008年9月河南电视台三套《文化视点》栏目播出《青年画家熊晓东》专题片
2008年12月由河南省美协、省画院主办画道自然——熊晓东山水花鸟写生作品展
2009年5月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馆联合主办贾又福先生苦行探道——从艺五十周年及优秀学生作品展
2009年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花鸟画库其花鸟作品入选八幅
2010年2月由大河画廊主办山水清音——熊晓东写生作品展
作品发表:
《美术》《书法报》《美术报》《东方艺术》《江苏画刊》《贾又福工作室.教学思想与实践》《中原风——河南省优秀青年山水画名家联展作品集》《华夏风情.美术家》《国画经典》《大河画刊》《国画研究》《画道自然——熊晓东山水花鸟写生作品集》1、2、《宣和遗韵——熊晓东》《熊晓东山水作品集》《当代中国名家.熊晓东》等。
熊晓东为人豪磊性情放达,观其作画如书狂草,笔墨挥运间不拘常法,理随心转意与物化,笔墨在激溅飞动间极见意气与脾性。其作画全以气胜,强调速度与力量、激情与韵致,在一挥而就与不事雕琢间元气淋漓暗藏匠心,画面上的这种匠心为其数十年来的胆略、才情、功夫与学养所熔铸。
熊晓东数十年来在全国各地写生,尤其钟情于西双版纳,几乎每年必去,而且每去少则半月多则两三月不定,去则几乎每日必画,且以大幅作品居多。其迅捷激越的作画方式和多年的匠心锤炼互为表里使其画作渐成己意革立新貌已成自家法相。
兰草系列是具有其独立面貌的题材之一。熊晓东的写意兰草改变了传统花鸟画的尺幅,多以两米以上的大幅作品见长,因此其在审美价值尺度的构建上营造出传统题材少有的震撼性、崇高性和动人心魄的野逸之感。
熊晓东常将兰草的群体性放置在一个大的自然空间来营构表现,画面往往以满构图取势,注重画面平面的空间构成和黑白灰及点线面的团块聚散分布,使得画面在浑然一体的氛围营造下有非常丰富的色层秩序。
另外其偏仰视和深远的视角让画面兰草群体性的整体气象迥同与古人凝视的单株静赏。其笔下空间的苍茫与深邃充满了人文的率性与生命的野逸。
他表现的是空谷幽兰,是兰草群体性的生命气象,是不加人工剪裁的自然之美,是幽静表象下的旺盛生命力。这种生命气象同画家恣肆放达的挥洒笔墨相结合,凸显了其特立独行的写意精神,成就了其率性豪磊的风格面貌。
竹画是中国水墨画中常有的题材,其有着特别的图像系统,其源远流长、根深果茂。熊晓东先生的墨竹与山水结合的作品或错彩镂金、或芙蓉出水,给人留下了深刻影响。
熊先生的竹子图式来源并不是简单写生,还有着坚实的图像历史的靠背,在他的竹子作品中处处能看到文同、八大、石涛、蒲华以及吴昌硕的影子。同时在他的作品中还能看到当代现实生活的气息,处处体现着画家对生活的的热爱。
熊晓东的画竹常将山水与花鸟有机结合在一起,他的竹子是放置在一定的空间之中,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竹子,在竹画的历史上有着极为特殊的性质。有人评价:熊晓东在墨竹的创作上将此领域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他画竹子以竹子的野性作为标准而延展出不修边幅、粗头乱服的另一面。在画面构图上主要体现出奇变的审美意味。看他的墨竹,就好像李方膺脍炙人口的诗句所言:“画史从来不画风,我于难处夺天工;请看尺幅潇湘竹,满耳丁东万玉空”。
熊晓东说:“如果一味强调胸有成竹,作品就会出现板、结、刻意,造成气息不生动,还会概念化与模式化。如果是胸无成竹则会发挥更好,作品有奇趣,也生动,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熊晓东抒写的是自己的欲薄之气、是对混沌的大自然的真实理解。于他而言,竹子就像“初恋情人”。十年来,他不忘初心,精准并智慧的寻找到自己的制高点,不厌其烦的去践行和突破,十年磨一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符号和笔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