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雨虹老师:走出忧郁症三法
前几天看到电视新闻,报导患精神病的人数占全国总人口的15%,有确实资料的是四百多万人,大概是由医生诊断过的数字。 看到这个报道,还真有点吓一跳。其实在日常生活接触的人群中,如同事同学亲友等,常会发现某人不太正常,某人有些偏差,甚至自己有时好像也不太正常,思想也似乎有些偏差。
所以精神疾病如何界定,只能交给医生了。只不过,医生认定的精神病患,却生活在我们的四周,而我们常常并不觉得他们是精神有毛病的人。尤其是所谓的忧郁症,一般只是觉得此人想不开,心情郁闷不爽罢了。
我们现在生存的世界,太方便了,也太复杂了,有些人是难以适应的。再加上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难以解决的困扰纠结等等,难免令人烦忧,逐渐演变成了忧郁症。其实,根本的原因是自己没有舒解压力之道,而困在自我的压力牢笼之中。
十月十日台湾联合报有一则消息,引起很多人的注意,题目是“身心科医师靠三法走出忧郁症”。说有一位心理科的医师,自己曾患重度忧郁症,“他看过身心科,也服过药,但效果有限。他参考了中医对忧郁症的论述,透过生活调整,包括静坐、瑜伽、调和呼吸、规律运动、摄取多元色彩的蔬果等,同时训练自己转念,用感恩心和正面态度看人生,忧郁症不药而愈”。
杨医师的这三个方法,事实上就是身心两方面。心是精神层面,属于思虑的问题,应该以转移思想念头来应对,以免执着一件事,愈陷愈深。身的方面,要多劳动,因为劳动的时候,就不大会胡思乱想,念头自然转移到身体的活动上了。所以这样对治身心的问题,一定会比吃药有效。
记得南老师曾讲过,密宗修行人,如果遇到心情烦闷、躁恼、不安时,上师常会令他到山上无人处,对树木踢打叫骂,以发泄情绪。叫骂过后,身心也就舒畅了,再回来打坐才可以心绪安然。
所以修行路上随时都是坎坎坡坡,不会一帆风顺的,重要的是要有对治法门。
人生的路途差不多也是一样,谁能一帆风顺过一生啊!都是跌跌撞撞地走过,当时总觉得不如意,过后回头反而觉得很不错呢。这就是老老人的经验之谈,只要乐观对待生活(算是感恩之心吧),坏运也会转变的。
好几年前,有一个太太患了忧郁症,她是北方人,跟着丈夫来到江苏,气候、生活都不适应,丈夫每天早出晚归,她一人无亲无友,就忧郁起来了。她的先生不知如何是好,来向南师请教,南师说,我们这两天正需要人帮忙擦洗地板,就请她来帮忙吧。
她来洗地板,忙得大汗淋漓,三天过了,忧郁一扫而空,就高高兴兴的回去了。所以古人说“勤劳善心生”,人要多劳动,身心才能平衡。再说人劳动过后,静坐也比较容易定下来,效果较好。禅堂静坐后要经行,大概也是动静相辅相成的道理吧。
说到这里,又想到老太庙文化广场,自九月底落成,由于不收门票,环境建筑又很清雅有风味,远近居民络绎于途,前来游玩参观,听说会有公开活动安排(有人建议设研究唯识班)。网站建立后,会发布消息。
说到唯识,想起在台湾时,南师曾讲过唯识,并有十方听众整理记录,曾在《知见》杂志上发表,记得是三篇。由于南师改正这三篇记录,花了太多时间,还不如自己去写,故而就未再继续修改了。不过,实际上也没有工夫去写。后来网络上有人听录音整理,据说错误很多。所以唯识是很不容易的,要与修证配合了解。
(本文摘录刘雨虹老师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