鄠邑故事之眉坞岭与运漆河
(1)眉坞岭
相传东汉末年,董卓攻占长安后,修筑了一条从长安到他的封地——眉坞(宝鸡眉县)的驰道,人称眉坞岭。 眉坞岭东西走向,横亘在眉县、周至、户县、长安的原野之上,岭依地势起伏、跨沟越涧修筑,堪称一条古代的高速公路。《后汉书》记载:“董卓发卒筑眉坞,高与长安城等,积谷为三十年储,自云,事成雄居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据说驰道用黄土夯制,动用了劳工数十万人,估计也是因为明白自己干尽了坏事,为防人刺杀自己,驰道修筑高出两边许多,车辆奔驰其上,可俯视两旁;卫队护卫身侧,可保全性命。很是快捷安全……
由于工程巨大,动用徭役甚多,因此,眉坞岭在民间就有了“北修长城,南筑坞岭”的说法。董卓大权独揽,贪婪无拒,骄奢淫逸,动用百万劳力,竟能为自己的出行修筑如此浩大工程,真的是胆大妄为,不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董卓因为粗暴残忍,嗜杀成性,罪大恶极,最后终被点了天灯。董卓被诛,汉军打开眉坞,内藏“黄金二三万斤,白银八九万斤”,其它丝锦绸缎、碧玉古玩“堆如山丘”。
遥想当年,一辆辆马车呼啸而过,旌旗猎猎迎风招展,盔明甲亮骏马驰骋,无数的金银财宝就这样被董卓运到老家眉坞,还有那美女貂蝉,香车宝马,几度春风,不过却落得红颜薄命令人叹惋。而今,眉坞岭在历史的沧桑中,渐渐淡去了,只留下这断断续续、厚厚实实的夯土层,似乎还在诉说当年的不可一世。
(2)运漆河
西安地面上,既有历史记载又有口碑相传的运漆河共有三条,长安两条,鄠邑一条,它们各有自己的神奇色彩。
第一条运漆河相传是秦二世胡亥为修筑阿房宫,运终南山之漆,欲漆其城而挖凿。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说:“长安西有渠,谓之漆渠。”据《长安志》引《括地志》载:“漆渠,胡亥筑阿房宫开此渠,运南山之漆。”
不过二世最终没有干成这件祸国殃民的事,得益于《史记·滑稽列传》记载的一位“善为笑言,然合于大道”的人,这人个子非常矮小,说话幽默滑稽,却很有道理,常在说笑中轻松劝谏暴君父子。他叫优旃。事情是这样的:秦二世胡亥继位后,一天他突发奇想,要把咸阳的城墙全用油漆涂刷一遍。这想法实在荒诞,但赵高之流巴不得二世玩物丧志,其他人谁敢说半个不字呢?这时优旃站出来了说:“陛下您的想法嘹扎咧!即使陛下您不说,我也要向您请示这么做呢。油漆城墙,虽然会劳民伤财,但涂漆之后漂亮呀!而且城墙上涂了新漆,油光锃亮,贼寇来了也休想爬上来,不过刷墙容易,但城墙刷了油漆可不能曝晒,需要搭建个房子来阴干,可是要建造足够大的房子来遮盖城墙,这就难办了。”秦二世再愚昧昏庸,也还是听进去了,哈哈大笑,这事就此作罢。
第二条运漆河相传是刘邦的儿子汉惠帝为修筑未央宫,运终南山之漆凿挖而成。宋《长安志》记载:“汉惠帝四年,筑长安城,漕运南山之漆而开此渠,故名漆渠,也称运漆河”。关于这条河,传说汉惠帝征发劳役数十万开挖运漆河,天上神仙看百姓疾苦难耐,于是用簪子在地上划了一道,形成了一条运漆河。事实上这条运漆河应该也没有挖成。
第三条运漆河在鄠邑。发源于终南山,流经甘河地面顺眉坞岭东行,途经涝店、大王,汇入长安境内的新河。关于这条运漆河,传说是这样的: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让大将尉迟敬德监修长安城。敬德要用生漆遍漆京城,以彰显大唐江山永固不衰。因此敬德准备割尽南山漆,油遍长安城,把终南山的生漆割光割完,顺便修一条运河至长安城,让生漆顺着运河源源而来,以供漆城之用。这件事惊动了终南山的山神,山神怜悯百姓疾苦,也怕会把终南山的漆树绝了种,于是化作一老翁,前来点化敬德。他对敬德说:“这一点点生漆,连漆我的手杖都不够,还能漆得了长安城。”敬德不信,但见老翁将拐杖在河中轻轻一拉,满河的生漆,才将拐杖漆了一半。尉迟敬德见状,惊骇不已,深知有伤天地神灵,再也不敢提漆城之事了。
甘河镇有一村叫运渠店,方言读音还是“运漆店”,相传此处就是敬德运漆的一个驿店。渭丰镇有个村子叫“坳河”,就是运漆河的一个河湾渡口。大王镇有村叫真守(镇守),相传是镇守河妖的要塞。可惜时光荏苒、流年沧桑,眉坞岭还能看到那么一点痕迹,而这条河却再也找不到任何痕迹。但运漆河的传说,如飘在历史河流中的丝带,总能勾起我们的记忆,更让我们看到了故事背后响彻亘古的警告,那就是当政者一定要节俭爱民,仁政天下。
不管是运渠店的来历,还是坳河村的传说,运漆河沿着眉坞岭,淌过真守村,流经大王店,进入了长安,汇入了渭河。说到渭河,本地人将渭河叫御河,这些,都和秦汉大唐离不开关系,这片沃土之上,真的是凝固了丰厚的历史,而眉坞岭、运漆河,一定是让人沉醉、让人流连的秦地上众多人文古迹中亮眼的一抹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