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视频,聆听最美音乐
一首曾成伟老师弹奏的古琴曲《秋水》。收录于专辑古琴音乐-蜀中琴韵系列4。
琴曲呈现出一幅空旷而宽广的大自然景色,泛音清亮而千稳, 仿佛是林中的山泉低语。
好像庄周置身于林泉大麓之间, 悠然自得,并有“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的意境。
楚天辽阔,明湖映天光,山青灭远树,云敛天末,气霁地表,木叶微凋,湖面始波,轻身万里来游,沐一湖秋风,听一曲秋波。
《秋水》无论是在乐曲结构的完整性, 还是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 都是极具美感的。它使音乐更为丰满、流畅, 韵味隽永、耐人寻味。
明日寒露。秋天的第五个节气,季秋的开始,秋季要接近尾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
寒露三候
我国古代将“五天”称为“一候”,所以一个节气大约15天,又被称为“三候”。寒露节气就被古人划分为:一侯鸿雁来宾,二侯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鸿雁白露节气已经开始南飞了,此时是最后一批,古人称后至者为'宾'。雁南归,万物收藏,寒秋来,遥望家乡。
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古时,人们见海边多了蛤蜊,其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所以有雀入大水为蛤。
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寒露习俗
寒露时节,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是秋意渐浓,蝉噤荷残。邀约亲朋,登高望远。
蛐蛐儿也叫促织,一般听见蛐蛐儿叫就意味着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
此时菊花盛开,为除秋燥,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曲酿制而成,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这时人们应养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
在我国南方,寒露时节告别炎热,阳光和煦,正是出游、赏花、吃螃蟹、钓鱼的好时节。由于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所以有“秋钓边”之说。
寒露时,秋收秋种进入高潮,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
寒露寄语
寒露,万物藏热心。
正午,天地沉淀出浓郁的底色,放眼望,红叶似火,南飞的鸿雁,蓬松的羽翼下悬着一颗火热的归心,在晴空中写下思念的轨迹。
人间深处,金菊满堂,丹桂飘香,柿子枝头笑,蟹黄味道长。
馋嘴的孩子肚子圆圆,老人们笑着说,寒露过后,秋才有神形,才有味道。
不经一番寒凉,怎见人心温暖。迎着深秋,我们要稳稳地走,用心地活。心中,始终不忘温和的呼吸、柔软的关怀。
寒露来了,大雁南飞,千里铺霜。红叶漫漫,秋天一片萧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