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世奇谋:职场生存法则,你是谁的狗,应该忠于谁,应该咬谁?
【故事】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回到洛阳,听说淮阴侯韩信已经被杀了。于是,他问吕后:“韩信临死的时候,有没有说什么话?”吕后回答说:“韩信说他特别后悔没有听从蒯通的计策。”
于是,刘邦下令逮捕蒯通。抓到蒯通之后,刘邦问他:“你是不是曾经教唆韩信让他造反?”
蒯通回答说:“是的!当年,秦朝失去统治的权力,天下人都纷纷起来争夺权位,能力强、下手快的人才能先得到。就像盗跖的狗对着尧狂吠,并不是尧不够仁德,只是狗本来就会对主人之外的其他人狂吠。那时,我劝韩信造反,也是因为我的心中只有韩信,没有陛下您啊!”
高祖听完之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说:“放了他吧!”
【谋略】
刘邦吕后问韩信临死之前有什么遗言,他的真正目的是想知道:韩信在临死之前有没有什么真情流露,比如说自己承认错误或者称自己是被冤枉的。这是刘邦想要知道的事情。
但是,吕后没有给他机会。吕后把话题直接拐到了蒯通这里,而这人还是教唆韩信造反的人。这就一下坐实了韩信谋反的证据与动机,还有人证。吕后这一下厉害,这样一说,其实无形中已经把韩信钉死在了谋反这个罪名上。
既然韩信造反有证人,还是给韩信出主意的人,那就没说的了,把人抓起来吧!于是蒯通的末日来了,跑肯定是没地方跑了,当时大汉已经统一了天下,除了出国,真没出路。蒯通就这么被活捉了。
如果刘邦真的想直接杀蒯通的话,真没有必要问。刘邦问的意思就是想了解韩信谋反的真实情况,蒯通虽然没有直说,但是,其中的道理还是说得清清楚楚。
第一,蒯通说明了情况,当年确实劝韩信造反了,而当时天下还没有安定,还是楚汉相争的时候。这就说明,劝韩信造反不是现在,这意思就明确了。现在,吕后和萧何用谋反的罪名杀了韩信,罪名是对的,但是与当下的事实不符。这一点很隐晦,蒯通并没有明说,以刘邦的智慧,他是能听明白的。
第二,蒯通阐明了其中的道理,使用的是历史中的典故性的例子。盗跖的狗朝着尧狂吠,原因不是尧的仁德不好,而是狗的本性与立场必须这么做。这一点刘邦也明白。蒯通把自己比喻成了一条狗,他是韩信的狗,所以,在他的心里只有韩信是主人。既然只有韩信是主人,那出给韩信出主意是理所当然的事。作为韩信的狗来狂吠刘邦,这是狗最正常的表现。这说明蒯通尽到了一个忠诚下属的责任,他忠诚于韩信,也可以忠诚于刘邦。
第三,在这个比喻里边,蒯通同时把尧的仁德标签儿贴到了刘邦身上。既然您是仁德之君,最应该做的事情肯定是要有仁德之心,要能包容一条狗。
刘邦是一位政治家,心里很清楚、很明白。他理解韩信与蒯通之间的关系,放过了快通。这是一种政治家的包容的胸怀。其实这也是向天下人表明,不会牵连太广,这是安定人心的举动。
蒯通说出了一个真理:在职场也好,官场也好,或者是任何地方,一个人必须要明白自己是谁的狗,自己跟在谁的后面混?或者应该跟在谁的后面混?
子曾经曰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也曰过:君子思不出其位。人必须明白什么是自己的份内之事。自己屁股底下坐的是谁给的位置,应该替谁着想?
但是,把这事儿弄得清清楚楚的人真的不多,反而是糊涂人不少。典型的错误就是老觉得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不清楚自己是谁的狗,这是最大的错误!
蒯通难道不聪明吗?他不也把自己比喻成了韩信的狗吗!如果刘邦愿意,他当然愿意视刘邦为主人,侍奉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