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自然︱梁明健:重拾画笔,再寻心中之源
梁明健,2005年本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2011年硕士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花鸟专业。作品《晨风》、《暮霭》获2010年“广东岭南美术大展”优秀奖。作品《静谧》获“广州美术学院王嘉廉奖学金”毕业创作奖三等奖;获2005年第二届“黎明、黄咏贤中国画奖学金”优秀奖。作品《色彩构成》《意笔花鸟临摹》《色彩静物》《静谧》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收藏。
静谧
布面设色
152cm×162cm
2005
寻心中之源
文/梁明健
我的毕业创作,初稿是在番禺大夫山森林公园所写。那是我第一次留意到翅荚决明这种花,在那阳光灿烂的初夏里,森林公园的路边以及公园里面,开满了这样热热闹闹的明黄色的花丛,在干净的蓝天加持下,霸道的撞进了我的眼帘。那一瞬间,是惊艳的。我围着森林公园里面最大的那一丛花转悠了好久,上上下下的打量这丛热闹的花。绿色的叶子、明黄色的花株、蓝色的天空、花丛里偶尔飞来玩耍的蝴蝶、身边的微风……真真是美极了。我拍了很多不同角度的素材照片,然后坐着小板凳画了些构图,记下了最初的感动。
晨曦
纸本设色
160cm×180cm
2011
这种最初的感动,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外师造化”,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中得心源”。翅荚决明的写生稿,我回家后初步尝试了放大整理构图细节,都感觉不甚满意,就暂时搁置了,直到研三开始考虑毕业创作的时候,我又把它翻了出来,因为实在忘不了那一刻的惊艳。当然一开始是非常不顺利的,构图、色稿都与我的初衷背道而驰,根本表现不出来那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幸而有梁老师在旁用她多年的学术修养、艺术素养、丰富的绘画经验、教学经验对我进行指导,让我重新调整状态,重新思考画面,给予翅荚决明新的生命跟意义。
暮霭
纸本设色
180cm×50cm
2010
在研二的时候,我跟师兄们去了西双版纳写生。在那里,远离城市的喧嚣,我们在勐仑植物园呆了半个月。每天除了吃饭跟睡觉时间之外,都在植物园里写生,晚上回来后再互相看看当天的写生互相学习,严格来说,是我跟师兄们学习讨教。整个期间都非常的充实,没有什么比每天只想着画画更美好的事情了。最后在勐仑,我收获了一批扇面小稿。回到学校后,我又去了肇庆端砚村写生,对于田园风物,我有一定的喜爱,每次回肇庆,都会去端砚村跟河堤边逛逛采采风。看到田边杂养在一起的玉米跟葱花,忽然觉得被微风吹起的玉米穗咋这么好看?葱花咋这么好看?遂把这场景给予我的感动绘成小稿。
晨风
纸本设色
180cm×50cm
2010
回校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画《晨风》。至于我那张山茶花《暮霭》,取材于肇庆鼎湖山宝鼎园里的茶花。春节期间基本都会去鼎湖山参拜,用粤语说就是“去行个大运”。去到宝鼎园的时候,发现宝鼎园里基本都种着茶花。灰瓦、白墙、铜鼎、红花,让我觉得这山茶花透着一股正气、透着一股肃穆、透着一股端庄、透着一股凛不可侵的气势。有些红可以很娇,有些红可以很艳,但此时此地茶花的红,却让我觉得很正,正气的正。到了最后,这两幅条屏与扇面,就成了我研究生中期筛选的画作之一。
扇面小品
纸本设色
2010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纵观我短短的学画之路,造化自然是我的大部分,从自然得到的感动与灵感,支撑了我大部分的画作。但是最重要的,是心源。取于自然,高于自然。怎么从自然中提炼概括,进而转化成自己的艺术表达形式,发展自己的艺术语言,兴许是我往后艺术学习与探索的方向。
扇面小品
纸本设色
2010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最近脑海老是闪着这句词,研究生毕业八年,有困惑有浑噩有迷茫有思考,浮沉许久,在我终于想静下来回头拾起画笔时,它却是否还在灯火阑珊处等我?希望,从今往后,回归初心,砥砺前行。
扇面小品
纸本设色
2010
扇面小品
纸本设色
2010
扇面小品
纸本设色
2010
扇面小品
纸本设色
2010
扇面小品
纸本设色
2010
扇面小品
纸本设色
2010
《文化参考报·艺术周刊》
主管: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岭南美术出版社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