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姥姥 【文友习作·请你来编辑·第六期】
忆 姥 姥
不知不觉间,姥姥离开我们已有十三年了,可在我心中她从未离开过,她的音容笑貌时常出现在我梦里。
姥姥生在旧社会,在苦难中长大,可她对生活从不抱怨,尊老爱幼,对老人及孩子们照顾有加,有点好吃的自己从不舍地吃一口,总是留给我们小辈吃,留给老姥爷、老姥娘(姥姥的公、婆)吃,乡里乡亲有困难她也总是倾囊相助,记得农田刚承包到户那会儿,有些家庭孩子多、劳动力少,粮食不够吃。每当他们来姥姥家借粮食,姥姥总是二话不说,留下仅够一家人吃的,全部借给他们并用称称得高高的。有的由于当年收成不好还不了粮食,她也从不催促,还劝他们说:“谁家没有点困难,大伙子拉一把,苦日子就过去了。”一通话把借粮的人家感动得直抺眼泪。
在村民眼中,姥姥是位和蔼可亲的“大夫”。在那物质馈乏、缺医少药、交通不便的年代,谁家小孩有头痛脑热大多没钱去医院,晚上来找姥姥,无论多晚她总是笑脸相迎,随叫随到、毫不犹豫。记得有一次,天下了大雪,夜深了,有人来姥姥家敲门,说他的孩子高烧不退。姥姥急匆匆地穿上棉袄带上年幼的我,冒着刺骨的寒风,踩着厚厚的积雪向那户人家奔去。当时见到孩子有两、三岁的样子,她呼呼地喘着粗气,小脸烧得通红,孩子妈妈急地快哭出声来,:“老嫂子,快看看我的娃吧,这可怎么办呢?。”姥姥从怀中取出白酒兑上温水在孩子后背、脚心、手心不停地擦着,并不时地给孩子喂白开水,半个小时过后,孩子体温开始渐渐下降,一个多小时后,孩子体温降至正常,当我们离开时天已快亮了,临走时孩子的母亲拿出仨个鸡蛋放在姥姥手上,感激地说:“老嫂子,今天孩子多亏了你。我们也没啥送给你的,就给你这几个鸡蛋吧。”姥姥一边摆着手一边说:“不要,不要,快给孩子煮煮吃了吧,乡里乡亲的谁用不到谁,你太见外了。”说完,姥姥便拉起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向家走去……
现在学医之后才知道,姥姥用的这两种降温方法是物理降温法及小儿推拿法。正是姥姥这种舍己救人的思想迁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多年后我有幸成为了一名白衣天使,至今仍坚守在临床一线,兢兢业业、无怨无悔,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当我迷茫时,我就想到姥姥那慈祥坚定的目光,身上顿时充满无穷的力量。
姥姥剪得一手好窗花。每逢临近过年过节及村子里有结婚的,来找姥姥剪窗花的人多了起来,姥姥忙完一天的活,晚上便点上煤油灯,拿起剪刀,开始劳作,往往一干就到下半夜。大红灯笼、大红喜字、花鸟、虫、鱼没有姥姥不会剪的,小小剪刀在姥姥手中飞舞,不一会儿工夫,一叠叠红纸变戏法般成了一张张栩栩如生的窗花。我时常想:姥姥如果生在当今,她定是位出色的剪纸艺术家。
姥姥亦编得一手好席子,席子编好后,天蒙蒙亮,舅舅就用绳子捆好用车子推到“南乡”卖了,换钱回来补贴家用。由于姥爷去世早,姥姥就是孩子们的天,她用瘦弱的身躯硬生生地给孩子们撑出了一片天,她教导孩子们诚实、守信、与人为善、互尊互让。她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直到现在一大家子人互帮互助、和睦相处,这与姥姥的谆谆教导是分不开的。
姥姥喜欢孩子。姥姥特别喜欢小孩子,有好吃的东西总是忘不了留给孙子、孙女、外甥们及邻家孩子们吃,唯独不想着她自己。她爱孩子,但从不溺爱孩子,时常以身作责教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记得二零零六年的春天,八十八岁高龄的姥姥听说我生了孩子就让舅妈带着她去几公里外的集市赶集,买回布料让我母亲带给我。见到布料,我再也控制不住我的感情,泪水止不住地流了下来,这是幸福的泪水。直到现在,我一直把这块布料压在箱底,看到它就像是看到慈祥的姥姥,微笑着向我走来……
二零零八年的春天,姥姥走了,带着对亲人地无限牵挂及对美好生活地无限眷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90岁。前来给姥姥送行的队伍排得很长很长,花圈摆满了整条胡同,送行的人中有同村的,有外村的,其中有老人、中年人、还有孩子,他们无不痛苦流涕,这是她们对姥姥善良、勤劳一生的充分肯定。
我为有一个这样的姥姥而感到自豪!亲爱的姥姥,愿您在天堂安息!
点击浏览相关作品:
关于写作部分作品点击查看:
滑动查看投稿要求及其他信息
东微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晓娣 娟娟 茶醉 文姐
投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