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句常用俗语谚语集锦:牛无力拉横耙,人无理说横话
--
【宁挑千斤担,不抱肉疙瘩】(谚)肉疙瘩:对婴儿的戏称。宁肯肩挑千斤重担,也不愿在怀里抱个婴孩。指抱着不会立不会走的婴孩是最费力的。孙远平《轻和重的辩证》:“说婴孩重吗?不重,但抱着可不是容易事。左扭右弯,又哭又闹,任你体大力壮,有劲也使不到地方。人说'宁挑千斤担,不抱肉疙瘩’,真是说得不错。”【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谚)鸡口:鸡嘴。牛后:牛的肛门。宁可做小而能进食的鸡口,不愿做大而出粪的牛后。比喻人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受制于人。《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〇也作①〔宁为鸡头,勿作牛尾〕。程树榛《大学时代》二八章:“这真是!对此,李庆大为苦恼,在别人手下当个二等角色,难啊!俗话说'宁为鸡头,勿作牛尾’,这真是至理名言!什么时候他才可以成'头’呢?”②〔宁为鸡尸,不为牛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按延笃《〈战国策〉音义》曰:'尸,鸡中之王;从,牛子。’然则口当为尸,后当为从。”③〔宁做鸡头,不做凤尾〕。冯贵生《贺老总在岢岚》:“门口这幅画喽,画得实在好!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你们这幅喽,画的卖国贼'宁做狗头,不做牛后’。”
【宁养一条龙,不养十只熊】(谚)龙:传说中能腾云吐雾的神物。熊:笨拙的狗熊。宁愿养一条神奇的龙,也不愿养一群无用的熊。比喻养育后代,重在优质,不在数量。高慧《误诊以后》:“俗话说:'宁养一条龙,不养十只熊。’这么孝顺的儿子,有一个就心满意足了。”〇也作〔宁要一条龙,不要百条虫〕。黄飞卿《三试新媳妇》:“俗话讲:'宁要一条龙,不要百条虫。’如果是不长进的角色,空送又有什么用呢?”【宁要一艺精,不要百艺通】(谚)见“百样通,不如一样精”。【宁愿林中做鸟,不在房中做小】(谚)见“能当天上一只鸟,不做官家一房小”。【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谚)指妇女疑难病症多,难治;小孩儿不知配合,更难治。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三八:“谚云:'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此谓妇人之病不易治也。小儿之病,古人谓之哑科,以其言语不能通,病情不易测。”
【宁撞金钟一响,不擂破鼓千通】(谚)宁愿撞一下金钟,也不去擂千通破鼓。比喻宁愿和能人作短暂的接触,也不屑和平庸低劣的人多打交道。王勤《救兵》一:“人常说:'求人须求大丈夫。’我如今走投无路,想来想去,还是前去找叶老前辈。俗话说:'宁撞金钟一响,不擂破鼓千通。’我求他设个法儿,料定他不能不答应。”〇也作①〔宁撞金钟一下,不打破鼓三千〕。姜仰槐《认定的目标》:“大哥,我是专程来寻你的,不管他们怎么胡搅蛮缠,我只听你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宁撞金钟一下,不打破鼓三千。’”②〔宁打金钟一下,不敲铙钹三千〕。铙钹(狀á狅犫ó):铜铸的打击乐器。陈荫荣等《兴唐传》五四回:“新文理见是魔国元帅出马,心中高兴。俗话说:'宁打金钟一下,不敲铙钹三千。’我今日要把你匪首秦琼走马活捉,就是奇功一件。”
【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谚)宁可绕着走远点,也不要图近少走一步,担当风险。指凡事不可只图省事近便,必须以稳妥安全为要。《三侠五义》一一〇回:“咱们与其涉险,莫若绕远。俗话说得好:'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〇也作①〔宁绕十步远,不走一步险〕。李英儒《上一代人》三七:“你找民兵大队部,可要躲开那个山口。'宁绕十步远,不走一步险’,一定争取天明之前,把民兵队伍领回来。”②〔宁绕千步远,不涉一步险〕。钱亦勇《黎明时刻》:“人都说:'宁绕千步远,不涉一步险。’是的,这比较安全,但你会丧失难逢的成功机会。”【宁作治世犬,莫作乱离人】(谚)治世:没有动乱的太平盛世。乱离:兵荒马乱的动荡时局。宁愿在太平年间做狗,也不想在动乱年间做人。指动乱年间人们苦不堪言。宋·刘斧《青琐高议·别集》卷三:“当是时,父不保子,夫不保妻,兄不保弟,朝不保暮。市里索寞,郊坰寂然,目断平野,千里无烟。古语云:'宁作治世犬,莫作乱离人。’”
〇也作①〔宁做太平狗,莫做乱世人〕。陈残云《热带惊涛录》一〇章:“常言道:'宁做太平狗,莫做乱世人。’谁叫我们生活在这倒霉的乱世!”②〔宁作太平犬,毋为乱世人〕。蔡东藩《后汉史通俗演义》一一回:“中黄门觅得粮米,每人给与数斗,才得一时救饥。未几,又复绝粮,仍做了长安宫中的饿鬼。俗语说得好:'宁作太平犬,毋为乱世人。’照此看来,原非虚言。”③〔乱离的人,不如太平的狗〕。张培林等《秦淮歌妓董小宛》二一回:“俗话说:'乱离的人,不如太平的狗。’这盐官城里前些时,真把人吓得怕呢,杀人不算一回事的!”【宁做蚂蚁腿,不做麻雀嘴】(谚)指人应当像蚂蚁那样勤劳,不可像麻雀那样贪吃。吴韵《榜样》:“我们庄户人家,要的是勤劳,怕的是馋懒。人常说'宁做蚂蚁腿,不做麻雀嘴’,这话是不错的。”【牛鼻子穿环——让人家牵着走】(歇)指自己没主见,完全听从别人。也指受制于人,只能任人摆布。张长弓等《娜敏伊虹》五章五:“'噢,闹了半天你也跟着人家娜敏伊虹表态啦!’白丽朵有意地火上加油,'你还说老米大哥斗不过人家呢,你也是牛鼻子穿环——让人家牵着走。’”〇也作〔牛穿鼻子——任人牵〕。刘子威《在决战的日子里》一一章:“如今哪如我当土皇上。那当儿,皇上的旨,将军的令,我一口气说了算;四面玲珑,八面威风,多阔绰!这一编可倒好,牛穿鼻子任人牵。”
【牛不吃水强按头】(惯)比喻强迫别人做不愿做的事。《红楼梦》四六回:“鸳鸯道:'家生女儿怎么样?牛不吃水强按头?我不愿意难道杀我的老子娘不成?’”艾芜《乡愁》二:“你们听完我的话,再骂不迟!去不去还由你们,牛不吃水我会强按头么?”〇也作〔牛不喝水强按头〕。刘绍棠《水边人的哀乐故事》七:“那一年通州的男女洋学生下乡大扫茬,遇见没有剪辫子的男人便牛不喝水强按头,咔嚓一声铰掉后脑勺的猪尾巴。”【牛不喝水,不能犟饮】(谚)见“按牛头吃不得草”。【牛不喝水难按角】(谚)见“按牛头吃不得草”。【牛不嫌角弯,驴不嫌脸长】(谚)见“马不知脸长,牛不知角弯”。【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谚)见“马不知脸长,牛不知角弯”。【牛打江山马坐殿】(惯)比喻自己奋斗得来的胜利果实被别人享受。安危《我爱松花江》二八章:“唉,人家是矮子上楼梯呗!咱是给人垫背的——牛打江山马坐殿嘛。”【牛大自有破牛法】(谚)比喻问题再复杂,事情再难办,也自有对付和解决的办法。《山西地方戏曲·闻仲归天》一〇场:“你提太师本领大,我'牛大自有破牛法’。你有长子黄天化,我有金吒、木吒、小哪吒。”
【牛耕田,马吃谷】(惯)谷:谷物。受累的不享福,享福的不受累。比喻分配不公。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六章二:“'你将来打算归田,还是出洋?’脚一跺:'哼!“牛耕田,马吃谷”,这就是革命成功的下场!’”〇也作〔牛耕田,马食谷〕。陈残云《山谷风烟》三〇章:“俗话说:牛耕田,马食谷;农民种田,地主享福。”【牛角套竹笋——正合适】(歇)见“老何家的姑娘嫁给老郑家——郑何氏”。【牛圈里头伸进马嘴来了】(惯)骂人多嘴多舌,多管闲事。艾芜《我的旅伴》五:“老女人大声骂老何道:'有你说的!牛圈里头伸进马嘴来了!’”〇也作①〔牛圈里插进马嘴来〕。艾芜《百炼成钢》七:“'牛圈里不要插进马嘴来。’张福全叱责地说,'我同你段长谈话,我没有同你讲。’”②〔牛槽里伸进马脑壳来〕。古华《芙蓉镇》一章:“'她摆她的摊子,你开你的店,井水不犯河水,她又没踩着哪家的坟地!’'今天日子好,牛槽里伸进马脑壳来啦!’”【牛口里的草——扯不出来】(歇)比喻东西再也拿不出来。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五章四:“'依我说:就照她在电话上说过的分五成,我们两个得三千,她一个人独吞六千就不行。’这是赵再云的意见。'嘿!你真傻,牛口里的草,扯不出来的。’张树声说了这几句,往烟铺上倒下去。”〇也作〔牛口里的草——不容易扯出来〕。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八章五:“余楚农和陈世昌、吴建国三人又跑去兴业公司商量,想从各庙产项下打主意。这是季交恕以前同他们说过的,只是牛口里的草,不容易扯出来。”
【牛栏里关猫】(惯)比喻采取的防范措施漏洞太大,不管用。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二二:“通地坪的一张耳门打开了,显然贼人是从这里大摇大摆出去的。'忘了把耳门子从外边反锁。’陈大春十分丧气。'你这是牛栏里关猫。’李主席这样地说,算是责备,没有说别的重话。”【牛老了奸,马老了滑,兔子老了不好拿】(谚)牛老了拉犁就不老实,马老了跑路就偷懒,兔子老了就有藏身经验,不好捉拿。比喻人老见识广,待人处事就会圆滑世故。刘德珠《假鲁班与真木匠》:“常言道:'牛老了奸,马老了滑,兔子老了不好拿。’假鲁班老了,经得多、见得广,历史的教训在他那并不聪慧的大脑皮层上刻下道道沟痕,使他变得狡猾了。”【牛马年,好收田】(谚)旧指每逢牛年和马牛,往往风调雨顺,农业丰收。李泰《河东风情》二:“人老多少辈,辈辈都这么说:'牛马年,好收田。’看来还真有点意思,今年是个牛年,风调雨顺,大约是要丰收了。”〇也作〔牛马年,好收田,就怕饥猴饿狗年〕。文晋《奶奶下地了》:“农谚说:'牛马年,好收田,就怕饥猴饿狗年。’我看也不尽然。去年是猴年,这里的庄稼还是满好的嘛。”【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谚)见“火车不是人推的,牛皮不是人吹的”。【牛皮灯笼——肚里亮】(歇)亮:本指明亮,转指亮堂、清楚。指心里清楚、明白。孔厥等《新儿女英雄传》七回:“张金龙翻着白眼说:'他找我干吗?’双喜说:'哼,牛皮灯笼肚里亮,你心里还不明白?’”〇也作①〔牛皮灯笼——外头不见光,内里亮堂〕。柳青《创业史》二部四章:“生宝心中无限地感慨:他这伙伴可是一个牛皮灯笼,外头不见光,内里亮堂着哩!”②〔纸糊的灯笼——心里明白〕。李英儒《还我河山》二七章:“团长,你啥也不要说了,纸糊的灯笼,我心里明白!”
【牛去一毛,仓去一粟】(惯)比喻损失很小,微乎其微。周立波《暴风骤雨》二部一九:“我爹说:'您家拿出两个布的钱,不过是牛去一毛,仓去一粟呀,却是成全咱们小子一辈子的好事了。’”【牛食如浇,羊食如烧】(谚)农作物被牛吃过,就像被水浇过一样,会长得越发茂盛;被羊吃过,就像被火烧过一样,会干枯死去。指牛吃青苗无害,羊吃青苗必枯。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一七:“凡草木经牛啖之必茂,经羊啖之必枯,故谚曰:'牛食如浇,羊食如烧。’”〇也作〔牛吃粪浇,羊吃火烧〕。清·王有光《吴下谚联》卷二:“谚云'牛吃粪浇,羊吃火烧’,此言种植之物也。”【牛套马,累死俩】(谚)农家驾车或拉犁,要是把牛和马套在一起,马快牛慢,劲儿使不到一起,双方都受罪。比喻人事上条件不同,却强行搭配,对双方都有损无益。周立波《暴风骤雨》二部三:“我养活的是牛,走得慢,又不能跟马搁在一起拉车,'牛套马,累死俩’。”
【牛蹄子——两半儿】(歇)半:谐“瓣”。牛的蹄形为两瓣儿。指彼此分开或各搞各的一套。刘林仙等《薛刚反唐》续集三三回:“薛葵说:'能不生气吗?这豹小子也太不是东西了。他从来都听我的,这次不知怎么回事,他跟我牛蹄子——两半儿。’”〇也作①〔牛蹄子——分两瓣〕。从维熙《雪落黄河静无声》:“'姜老头说了,他搞他的政治,我抓我的生产,’范汉儒悄声说,'牛蹄子分两瓣,各弹各的调儿,各走各的道!’”②〔牛蹄子——两掰〕。吴越《括苍山恩仇记》四一回:“要是自作主张地胡干一气,跟二哥他们牛蹄子两掰着,再想掉过头来可就难了。”【牛头不对马嘴】(惯)比喻胡言乱语、所答非所问或所说的两件事对不上茬儿。《警世通言》卷一一:“苏雨道:'人是苏爷的嫡亲兄弟,特地从涿州家乡而来。’皂隶兜脸打一啐,骂道:'见鬼,大爷自姓高,是江西人,牛头不对马嘴!’”《活地狱》四二回:“鲁老大当时虽然听得明白,无奈到了堂上,又忘了若干,虽然是认作窝家,说的话可总是牛头不对马嘴。”草明《乘风破浪》一章:“他忽然发起烦来,对母亲说:'看你们多啰嗦!妈,你怎能把我结婚的问题扯到炼钢上去哩,那不是牛头不对马嘴么?’”〇也作①〔驴唇不对马嘴〕。曲波《桥隆飙》一九:“我被他这驴唇不对马嘴的怪论,弄得哭笑不得。”②〔驴头不对马嘴〕。《情变》四回:“别人做写情小说,无非是写些痴男怨女,我说这部写情小说,却先写出一个道学先生来,岂不是驴头不对马嘴?”③〔驴唇不对马口〕。《三侠五义》九四回:“书中有缓急,有先后,叙事难,斗榫尤难。必须将通身理清,那里接着这里,是丝毫错不得的;稍一疏神,便说的驴唇不对马口,那还有甚么趣味呢?”④〔牛头不对马面〕。《文明小史》二四回:“内中有几个人肚里略略有些丘壑,尽其所有写上,都是牛头不对马面。”【牛头不烂,多费柴炭】(谚)牛头没煮烂,是因为火力不够,多加些柴炭就是了。比喻办事遇到难题,多下点工夫就成了。杨啸《亲人》:“'不过,要让那玉娥嫂嫂转变呀,我看是难。’'牛头不烂,多费柴炭。’李玉林笑着说,'我呀,非要让她转变过来不可。’”〇也作〔牛头不烂多加火〕。单田芳等《大明英烈传》三五回:“尽管常胜执意不从,但他怎能架住众人的劝说?常言道:'牛头不烂多加火。’说着说着,常胜方寸已乱,只好由大家摆布了。”
【牛头高,马头高】(惯)比喻二人争高低,谁也不让谁。《何典》二回:“恰正钉子碰着铁头,两个牛头高,马头高,长洲弗让吴县的就打起来了。”【牛无力拉横耙,人无理说横话】(谚)耙:平整土地的农具。牛疲累无力时就胡乱拽耙,人到理屈词穷时就蛮不讲理。指人说话蛮横是因为他不占理。苏群《大别山人·怒潮》:“'牛无力拉横耙,人无理说横话’。他既然贴出来,必定编好了一套鬼话,就算把他找来,还不是七扯八拉的诡辩?”〇也作〔牛无力胡拽哩,人无理胡说哩〕。裴健《臭嘴王老五》:“人常说:'牛无力胡拽哩,人无理胡说哩。’臭嘴王老五到了满嘴喷粪的时候,你最好是连看也不看他半眼。”【农民观天气,商人观市场】(谚)农民关心的是天气变化,商人关心的是市场行情。指不同行业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敏感问题。映泉《桃花湾的娘儿们》一四:“人说'农民观天气,商人观市场’,干部对人事的变动是极为敏感的。”【弄花一年,看花十日】(谚)指养花护花,得用全年工夫,等花盛开时供人观赏,不过只十来天。泛指凡美好的事物,付出的代价总是高的。宋·陆游《天彭牡丹谱·风俗记》:“天彭号小西京,以其俗好花,有京洛之遗风……其俗有'弄花一年,看花十日’之语。”【弄手脚】(惯)见“做手脚”。【奴要白饭,马要青刍】(谚)白饭:白米饭。青刍:青草。奴仆要吃饭,马匹要吃草料。指使用人和牲口要付出代价,不是白使唤的。明·汤显祖《紫钗记》一二出:“昨日相公转托韦崔借人借马,荣耀成亲,分付到时好生安顿。可知道哩,奴要白饭,马要青刍,都不备一些子,叫俺管顿,好不颓气也。”
【怒于室者色于市】(谚)室:家室。市:街市。在自己家里生了气,却到街市里给人们摔脸子。指人有了怒气,往往容易迁怒他人。《战国策·韩策二》:“公叔之与周君交也,令我使郑,立韩扰而废公叔。语曰:'怒于室者色于市。’今公叔怨齐,无奈何也,必绝周君而深怨我矣。”〇也作①〔室于怒,市于色〕。室于、市于:均为介词倒置,即于室、于市。《左传·昭公十九年》:“令尹子瑕言蹶由于楚子,曰:'彼何罪?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舍前之忿可也。’”②〔怒其室而作色于父〕。父:父老,年长的人。《晋书·苻坚载记上》:“六十岁举动如此,不能思愆免退,以谢百姓,方废君以自悦,将如四海何!谚云'怒其室而作色于父’者,其桓温之谓乎!”③〔怒其室作色其父〕。宋·王楙《野客丛书》卷二七:“古人谚语,见于书史者甚多,姑著大略于此。如曰……'怒其室作色其父’。”【女不女,男不男】(惯)见“男不男,女不女”。【女愁哭,男愁唱】(谚)见“男愁唱,女愁哭”。【女大不由娘】(谚)指女儿长大了,自有主见,很多事就不听母亲的了。周恩惠《珠剑缘》三:“你爹已经出口,让我当个和事佬儿。我来见你,就是想听听你的意见,'女大不由娘’,更不由爹。”〇也作①〔女大不由娘作主〕。赵新《张王李赵》:“常言道:'女大不由娘作主。’我心里急,唠叨多了讨人嫌。”②〔女大不由母,儿大不由父〕。吴强《堡垒》一章:“我把她一把尿一把屎地摆弄大,管了她十七八年了,'女大不由母,儿大不由父’,她长了翅膀,我也管不住了。”
【女大不中留】(谚)指女儿长大了就应该出嫁,不可久留娘家。《警世通言》卷三八:“妈妈老儿互相埋怨一会,只怕别人耻笑。常言道:'女大不中留。’留在家中,却如私盐包儿,脱手方可。不然,直待事发,弄出丑来,不好看。”〇也作①〔女大不中留,留下结冤仇〕。《龙图耳录》二〇回:“'两个孩子都不小了,什么有没有的,将就着办了吧。’婆子一听,他说的也是。俗话说'女大不中留,留下结冤仇’,办就办了吧。”②〔女大留不得,留下惹是非〕。王宝成《三女闹北园》:“三家人闹合得还没着落,有人就把嘴巴贴住黑女妈耳朵说:'女大留不得,留下惹是非!’于是不几天,就有很多人给黑女提亲。”③〔姑娘大了不可留,留来留去非出鼓鼓头〕。出鼓鼓头:方言,指出丑。高梦龄《浮云》五:“尽管号召晚婚,可在丁香沟这地方,却还没有二十四五岁的大姑娘没出嫁的。老潘的老伴最为这件事着急,'姑娘大了不可留,留来留去非出鼓鼓头’。”【女大当嫁,男大当婚】(谚)见“男大当婚,女大须嫁”。【女大十八变,牡丹显红艳】(谚)见“大姑娘十八变,变到上轿观音脸”。【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谚)见“大姑娘十八变,变到上轿观音脸”。【女大自巧,狗大自咬】(谚)指女孩子随着年龄的长大,自然就心灵手巧,就和狗长大自然会吠叫一样。李準《黄河东流去》一八章:“'女大自巧,狗大自咬’。爱爱性格活泼,又爱说爱笑,聪明俊秀,在这块黄土沟里,就显得引人注目。”【女儿不断娘家路】(谚)指出嫁的女儿不会中断与生身父母及兄弟们的亲密关系。李玉梅《走娘家》:“俗话说:'女儿不断娘家路。’在诸多亲戚关系之中,女儿和娘家人的关系是最亲密的。”【女儿是娘的挂心钩】(谚)见“孩子是娘的连心肉”。【女人不穿嫁时衣,男儿不吃分时饭】(谚)见“好男不吃婚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女子无夫身无主】(谚)见“男子无妻财无主,妇女无夫身落空”。【女人一朵花,全靠衣当家】(谚)指女人漂亮得像朵花,其实主要还是靠衣着打扮。董玉振《聪明人的苦恼》二:“人家比你还小一岁,正是讲穿戴的时候。'女人一朵花,全靠衣当家’,还是这种新鲜颜色的好。”【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谚)见:被。女子无论美丑,入宫就会被嫉妒;士人无论贤愚,入朝就会被仇视。指人只要处在互相竞争的环境,彼此嫉妒在所难免。《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故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昔者司马喜膑脚于宋,卒相中山;范雎折胁折齿于魏,卒为应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画,捐朋党之私,挟孤独之位,故不能自免于嫉妒之人也。”〇也作①〔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否,入朝见忌〕。明·许自昌《水浒记》二〇出:“女无美恶,入宫见妒;士无贤否,入朝见忌。昨日晁盖数人相投山寨,本该留他,只是我区区一介书生,颇无过人谋略。”②〔女无美恶宫生妒,士无贤否众成疑〕。《七十二朝人物演义》卷一八:“造出许多鬼话,把景公用孔子的意思弄得冰冷。正是:女无美恶宫生妒,士无贤否众成疑。”③〔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新唐书·李邕传》:“正人用则佞人忧,邕之祸端,故自此始。且邕比任外官,卒无一毁;天意暂顾,罪过旋生。谚曰'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唯陛下明察。”【女要俏,须带三分孝;男要美,须带三分威】(谚)见“男人要俏一锭墨,女人要俏三分白”。【女子无性,乱草漫秧;男儿无性,钝铁无钢】(谚)见“男儿没性,寸铁无钢;女人没性,烂如麻糖”。
【暖水瓶儿——外面冰凉,里边热乎】(歇)冰凉:本指温度低,转指冷淡。热乎:本指温度高,转指热情。指外表看似冷淡,而内心很热情。刘振夏《长空风雨》八:“甄惠兰望着春玲这一切举动,有意逗趣地对着小天说起话来:'小天呐,你看你这个妈呀,真是个暖水瓶儿啊,外面冰凉,里边可热乎着哪!’”〇也作①〔暖水瓶——表面冷,心里热〕。王英先《枫香树》二六章:“林瑛的脸一红:'喜姑,我不是说你妈不好,你妈是个暖水瓶,表面冷,心里热。’”②〔属暖水瓶的——外头冷,里头热〕。林予等《咆哮的松花江》一九章:“于绵堂简直不让富贵插话,只顾自个儿往下说:'富贵啊,为人在世,邻里相处,图希个啥?不就图希个为人的义气吗?我这个人是属暖水瓶的,别看外头冷,里头热着哪!’”
来源:网络 编辑:雅荷淡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