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又一龙头房企启动全面“瘦身”,楼市深层次阵痛何时休?
艳姐说
房企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压力”、“保守”、“控制”,这些关键词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房企的公开场合中。而更明显的表现,莫过于近期屡屡曝出的房企“瘦身”和“裁员事件”。
近日,艳姐又获得一则独家重磅消息。
有业内知情人士称:
因为战略收缩,某龙头房企也已经开启全面“瘦身”模式。不仅集团下的几个板块面临大范围的裁撤、裁员,还直接解散了环北京某个事业部;某核心业务裁员更是高达60%。
截至发稿之前,地产人言还未看到有关该消息的正式文件,该房企也没有对此事进行明确回应。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该消息在地产圈内已有不少人知晓。
那么,此次被爆料的这家房企,为何也走上了“瘦身之路”?此番又将如何操作呢?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该房企此次的“瘦身”行动中,首先被“牵连”的是其旗下的住宅集团。
具体操作如下:
1、业务体量大的公司,下沉到区域;
2、业务体量小的或者没有业务成绩的公司,直接被裁撤。
虽然住宅板块并非该房企的主营业务,但作为其旗下的住宅开发平台,该住宅集团一直通过高速的开发模式来获得现金流,进而反哺主营业务,算得上是该房企重要的业务板块和现金流工具。
此番大刀阔斧的砍断住宅板块的枝节,确实让人震惊。
而更令人意外的是,该房企对其主营业务中的多个区域事业部,也进行了大幅裁撤。比如,环北京某事业部就直接宣布解散,裁减了大批员工。
而据艳姐了解,该事业部能量级并不算低,从往年的业绩情况来看,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这次被裁撤的背后,具体原因仍值得深究。
除此之外,该房企对主营业务中的另一项核心业务也“动了刀”。
据知情人士透露,该核心业务或将裁员60%,裁员后与住宅板块合并,力度也算是非常大了。
事实上,关于此次“瘦身”,并非没有前兆。
据知情人士透露,自去年起,该房企就在长沙、济南事业部以及广州区域,进行了“瘦身”裁员。接下来,此番“瘦身”有可能还将持续。
对于该房企此次进行的大幅“瘦身”,艳姐认为,有可能出于三方面的原因:
1、资金链紧张
一般来讲,收缩规模、裁员或者业务板块的压缩,最直接的效果是:降低和控制成本。而控制成本的背后,反映的是资金的问题。
去年以来,该房企就因资金问题数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虽然从财务报告数据来看,该房企并未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但是随着调控政策和融资渠道的不断紧缩,房企的资金压力在不断增加,也是不争的事实。
从2018年上半年上市房企发布的财务报告来看,不少房企负债超过百亿,一些行业龙头房企的负债金额更是达到千亿级。去杠杆、维持充沛的现金流,成为房企当下和未来的首要任务。
而“瘦身”和“裁员”,显然是最直接快捷的方式。
另外,资金压力的增大,也导致了拿地和项目的减少。
从今年来看,很多房企确实放缓了投资拿地节奏,全国范围内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土地流拍。
减少拿地和项目,必然意味着未来不需要这么多区域公司和人。所以,“瘦身”和“裁员”也就不难理解了。
2、盲目求大的后遗症
前两年,“规模竞赛”成为了地产圈的“必修课”。房企们无论大小,对规模的渴望都日趋强烈,跑马圈地,不亦乐乎。
但是,扩张的太快,就很容易出现问题。
一是,为了满足规模扩张的需要,新成立了很多区域公司,导致集团的组织架构过于散乱、冗杂,在运营和管理上就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阻碍;
二是,为了满足新增区域公司的需要,引进了大批的人员。一方面,这些新进的员工并非来自于企业的自身培养,对公司文化的认同度不高,在管理上容易产生问题;
另一方面,扩招还容易降低人才的筛选标准线,导致部分员工的自身能力与岗位不匹配。近期各大房企“清理小白兔”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就是缘于此。
艳姐认为,该房企此次的“瘦身”,如果能减去不必要的或者业务低下的公司,对过去相对臃肿的企业运营模式进行优化,或许会为该房企带来新的发展模式。
3、区域性结构调整
目前,楼市调控依然没有缓解的迹象。
对于房企来说,尤其是重仓一二线城市的房企,受到政策市场影响比较大。为了长远的发展考虑,提前进行一些区域性结构调整也是情理之中。
比如,将集团的业务从调控较严、市场相对饱和的城市,转向调控较松、市场空间大的城市,那么,随着区域的改变,区域公司和人员自然要随之进行删减、变动。
之前,也有“瘦身”的房企曾表示,公司没有明确的裁员计划,只是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公司战略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梳理,对组织和布局做了局部的调整和优化。
因此,艳姐猜测,这次该房企的“瘦身”,也许是一定压力下的缓兵之计,也可能会为该房企带来另一种战略模式的安排。
只不过,短短两年就对主营业务的区域事业部进行了好几次大规模的裁撤,对大企业来说并不常见。
该房企的“全面瘦身”并不是个案。
最近几个月,已经有好几家排名靠前的房企,接连被曝出“瘦身”、“裁员”计划,有的一次性裁掉了好几个区域公司,力度可见一斑。
除此之外,万科、保利等龙头房企,也已经通过更名,淡化了其地产色彩。
虽然相关房企有的对此避而不谈,有的以“消息不实”、“结构优化”来作回应。但是,种种迹象都印证了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举步维艰”,也说明房地产行业的调整和优化正在逐渐蔓延并不断深化。
在行业巨变之下,未来十年或许不再是房地产行业的黄金时代。但艳姐认为,无论市场环境好坏与否,修炼好企业的内功,把握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产品+资金+服务”,才是最扎实、最有效的途径。
另外,房企也可以通过加强与其他房企的合作,来降低风险、共摊成本,与此同时,也可以从合作开发中获得项目溢价。
对于地产从业人员来说,深刻的危机感之下,如何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去适应行业的新变化,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比如,通过内部转岗成为跨界复合型人才。目前,很多公司都在进行多元化转型,一旦战略改变,相应的岗位也会出现人员的调整。
如果只会一个专业,是很容易被抛弃或替代掉的。而成为一名复合型的人才,既懂营销、投资,又懂金融,抗“裁员风险”的能力自然会大大增强。
除此之外,作为地产从业者,还要注重培养自身的个人品牌和行业人脉,这些都是不可替代的行业沉淀和软实力。
房企“瘦身”裁员、土地流拍、房企更名,这或许是预判楼市下半场的三个关键信号。但艳姐认为,当下的调整和阵痛并非是一件坏事。
随着调控政策的深入和融资环境的改变,房地产行业已然开始从“野蛮生长”趋于“理性成长”。尽管楼市的下行线还没有看到尽头,苦日子可能还会持续很久,但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淘汰那些单纯依靠拿钱买地来实现规模增长的房企,让房地产行业真正服务于居住需求。
在艳姐看来,未来,如何实现对土地价值的挖掘,如何完成对城市更新的升级,或许是楼市下半场的全新竞争点。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