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牡丹
大唐盛世三百年,除去太宗的贞观,玄宗的开元,最鼎盛繁华的时候,却是在一个女人统领下的岁月。
武曌,武媚,武皇后,武皇……这些形形色色的身份,堆砌出这个女人传奇的一生。
一个女人,担起了天下苍生,坐在本该属于男人的位置上,号令天下。姑且先不论她的政绩如何,单单是这份勇气,这等胆量,足以令天下须眉为她臣服。
贞观年间,她年方豆蔻,便进了这冷清的深宫。先帝驾崩,她怀着早已死去的心,在感业寺落发剃度,遁入空门。不久,新帝一道圣旨,又将她接回宫中,封为昭仪。
她是个不甘于命运的女人,但是前朝后妃哪个愿意青灯古佛了此余生?但敢让新帝念念不忘,顶着满朝文武的非议也要接回来的女人,只有她一个人。
或许是命运阴差阳错,或许是她精心布局,她重新回到了皇宫。不知她当时会是怎样的神情,冷笑,错愕,但或许更多的,是她一双乌眸里,泛着寒光的冷漠。
很难想象一个女人只身处在深宫,从天真烂漫,到老谋深算;从娇艳如花,到鹤发苍颜……执政三十余年,六十七岁登基,执掌大周十五年,寿终正寝。没有人知道她这么多年是怎么过来的,人们只知道她的前进的路上,染着殷红的血,累着森森白骨。
她曾下令让百花冬日齐放,惟牡丹不从,武皇大怒,将牡丹迁出长安。只因她也是一棵牡丹,艳绝一时,她想看到同为花王的牡丹对她的认可,但是并没有等来牡丹的支持。
晚年她过得很凄凉,众叛亲离,只有一个狄仁杰还能和她说说话。丈夫离世多年,女儿儿子都盼着她早早离世好把握政权,好似她也成了那一株被迁走的牡丹。
前段日子《武媚娘》大热,看了之后感慨良多,我觉得在武后心里,始终爱着的只有那个赐她名媚娘的男人。是他,教会了她权谋决断,也是他,让她有了后来如此精彩辉煌的人生。但只有李治,能陪她走过风风雨雨;只有李治,陪她看长安城的烟火迷离;只有李治,能为了她和长孙无忌抗衡;只有李治,能包容她的野心。
一如剧中插曲所说“功过随人是非我无悔,史册任由他写不求了解。”我看过那面无字碑,也看过它的一旁那块给高宗歌功颂德的碑面,反而是那块无字碑,给人更大震撼。武曌无疑是个聪明的女人,她知道她这一生被人非议舆论,一幅碑文也堵不住悠悠之口,功过如何,后世自有论断。
公元705年,一朵金色的牡丹,凋落在大唐的土地上,但她却在史册里风干,成了不朽的传奇。
(感谢您关注“淮阴语文”,欢迎赐稿。来稿邮箱27864002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