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孩子,有话为什么不能好好说?
01
昨晚的文章《因为有爱,有话才要好好说》引发了不少中年朋友的感慨。
让他们感慨的不是夫妻之间不能好好对话,而现在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已经无法正常进行。
王三姐,五十开外,孩子今年读大三。因为回家就跟三姐说话总是顶着来,所以放假后就没有回家,直接躲进了姨妈家。
三姐很是伤感,感慨现在的孩子都长大了,翅膀硬了,不听话了,跟父母都不能好好说话了。
人至中年,估计不少的父母都会有这样的失落。是啊,孩子长大了后,为什么有话不能好好说?为什么对外人比对父母还好?
我告诉三姐,因为你在他小时,也曾这样跟他说话,曾剥夺过他的话语权。那时他年纪尚小,无论体能、自主能力,还是智力,都无法跟父母抗衡,所以,别看他沉默,父母的言行举止却像一颗种子深深埋在了心里。
随着他个头的长高、自我认知的发展,那颗种子便生根发芽。有专家说过,“父母嘴里的逆反,其实就是在抗拒孩子长大。”他学识增加了,能力提升了,父母却仍在用原来的标准要求他,他当然会顶着来,而且脾气秉性却越来越像年轻时强势的父母。
残酷的现实一次次验证,父母和孩子,真的互为一面镜子。
什么样的父母,决定了会有什么样的孩子;而什么样的孩子,背后必定会有什么样的父母。
02
父母与子女,并非生而亲密,都是通过抚育培养的过程,才建立起来的深厚感情。所以,“因为我是你妈”,“我是你爸,打你怎么了?”“我是你的妈,怎么做都是对的。”“我是你爸,必须告诉我。”这些话调侃可以,开玩笑可以,但一旦用来强迫孩子,势必得到最大的心理反弹。
中国的父母需要慢慢明白的是,若没有陪伴,父母和孩子都只能是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在现实生活中,亲人因为不理解而成为仇人的比比皆是。
当我们学会尊重孩子,尊重他的选择,尊重他的权力,尊重他说话的自由,孩子会在尊重里学会成长,自然会长成我们喜欢的样子。反之,则会以惹我们痛苦为乐。
任何时候,都不能强行将我们的价值观、审美观放到孩子身上。无论多好的教育,都要因材施教,不能强行放到孩子身上。
中国人重天生的血缘,而外国人重后天的培养。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抱养孩子,会千方百计地掩藏真相;而国外,每年都会有养父母带着中国的弃婴回国寻根。
对于孩子,抚养的恩情要远远大于生育的恩情。生一个孩子,男人只需要几分钟,而女人漫长,也不过十个月。但抚养孩子却需要漫长的十几二十年,期间,要经济上付出,要精神上守护,要陪着读书,要供养上学,要陪伴长大,要照顾感情,生病要去医院,失败了需要鼓励......诸多付出,又岂是短短的十个月可以相比?
我们生养了孩子,只能说明了血缘,并不能代表感情。如果你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学,也不要责怪孩子为什么会跟你越来越远?
孩子身上出现的一切问题,都应该抽丝剥茧从家庭教育上找原因。
03
当我们埋怨孩子不听话时,当我们抱怨孩子不孝顺时,当我们挑剔孩子不会说话时,当我们指责孩子做得不对时,不妨问问自己,在他小时,你是怎么样对待他的?有否说话尊重?有否给他足够的空间?有否给他足够的权力?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时代已经过去。既然在过去的重重生活重压之下,我们不曾真正努力去学着是做好父母,那么,今天就不要用苛刻的要求,强求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好孩子。
父母停在原地,忘记成长,而孩子却在以超快的速度进步。他的眼界、知识面等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如果不陪着他一起成长,还总是拿自己那套理论来要求他,那么亲子关系一定好不了。
其实,每一对父母和孩子都是相爱相杀。好的时候,百花齐放,不好的时候,百花凋零。但其间,一定有一条路,可以让两者达成和解。
那条路,就是适当的距离感和尽可能低的姿态。
对于已过十八岁的子女,父母的手不要伸的太长,不该管的不要管,不要问的不要问,要学会得体退出;不要再总是摆父母的架子,该夸奖时夸奖,该承认错误承认错误。谁还没有个错的时候,勇敢地对孩子说声对不起,其实没有那么难为情。
我曾在一次跟女儿闹误会后,对女儿说过,我知道我和你之间未来一定会隔着千沟万壑千山万水。但是,我已经老了,没有体力,也没有精力去翻山越岭找到你。我们彼此之间本来互不相欠,只是你无意来,让我们有缘做了母女。既然都是第一次为人母为人女,那么也请不要互相嫌弃。你不懂的时候,我不会嘲笑你;我落后的时候,也请你一定要温柔对我。
父母与孩子,虽然不是生而亲密。但因为有爱,我们一定有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