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小时,轻松做体检——胃经自我体检法

01

胃经的循行线路

足阳明胃经是人体前面从头至足的经络,主要分布在头面、胸腹第二侧线及下肢外侧前缘。具体分布如下:

1、从鼻旁开始。

2、交会鼻根中。

3、向下沿鼻外侧进入上齿,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

4、沿下颌出面动脉部(大迎),再沿下颌角,上耳前,经颧弓上,沿发际,至额颅中部。

5、从大迎前向下,经颈动脉部,沿喉咙。

6、进入锁骨上窝(缺盆)。

7、通过膈肌,进入胃,络于脾。

8、从缺盆向下,经乳中,直下夹脐两旁,进入气街(腹股沟动脉部气冲穴)。

9、从胃口向下,沿腹里。

10、至腹股沟动脉处与前者会合,由此下行经髋关节前到大腿股四头肌隆起处,下向膝膑中。

11、沿胫骨外侧,下行足背,进入中趾内侧趾缝,出第二趾外末端。

12、从膝下3寸处(足三里)分出,向下进入中趾外侧趾缝,出中趾末端。

13、从足背部分出,进大趾趾缝,出大趾末端,接足太阴脾经。

胃经的循行线路是在我们身体的正面,从头上一直到脚下,所以当正面受到邪气的侵袭时会先伤害到胃。

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病的道理,面部胃经经过的线路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常可以通过调理下肢胃经的穴位来解决。

循行路线7、9途经体内胸腹腔,描述了脾胃相联系的路线,所以调理胃病时一般要脾胃同调。

02

探查部位

03

疏理手法、感受

1、正坐位从大腿中线偏外侧一线,由腿根至膝盖用双手小指掌指关节轻轻敲打3—5遍,在腿根中点下面3指宽的地方或者髌骨上3指宽处有明显痛感。

腿根中点下3指宽的地方我们称之为「髀关穴」。胃有隐患时,此处的反应十分强烈。一般时候「梁丘穴」痛感没有「髀关穴」明显。「梁丘穴」是胃经的郄穴。郄穴都是气血深聚之处,有救急的作用,阳经的郄穴止痛效果很好。

初次探查的朋友,如果胃有潜在疾患,在这两个部位其中一个会有痛点,或在左侧或在右侧,两侧全部有反应的人不多。急性胃痛发作或者前额部头痛者,这个线路上必有痛点,严重者会痛不可摸。当把经络堵塞之痛点经过敲、点、揉疏通之后,上述症状会马上缓解。

2、形体偏胖者,由于体内痰湿较重,沿着胃经小腿部分也是由上向下轻敲,丰隆穴会有反应。

「丰隆穴」是化痰要穴,不论是我们能咳出的有形之痰还是体态肥厚的无形之痰,经常疏理这个地方益处颇多,初次疏理此穴可能有红肿的现象,严重者还会影响走路,这也是正气足的表现,不要恐慌,一两日也就没事了。

解释说明:在「审微恙」理论形成的过程中,对胃经反应点的寻找,我首先想到的是「足三里穴」,此穴是公认的保健养生要穴,现代研究亦证实此穴可以双向调节胃肠功能。

但很多人这个穴位感觉并不明显。我接触的朋友,他们常让我帮助找「足三里」,因为他们按照标准定位来寻找时并没有明显酸痛感觉,所以不确定此穴。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久,直到发现「髀关穴」或「梁丘穴」痛点的存在,我就明白了,和道路堵车一样,顺着车流方向前方的道路是空旷无物的,因为车辆都被堵在上面了,所以当经气被堵在大腿部时,膝盖下方的足三里自然反应不明显了。只有把上面疏通了,足三里才可能有感觉。

点击下图

带走路老师的新书

作者 路新宇

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

中医养生文化学者  执业中医师

致力于中医科普工作,努力去除中医神秘化与神奇化色彩。

著有健康书籍:《徒手祛百病》《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季节养生,经络有道》《上班族身体保养指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