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指引分析

4月16日,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出台《北京市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指引(试行)》。该《指引》共5章47条,在适用对象、监管主体与框架、监管基本要素、机构准入和退出、机构经营规则、经营范围、治理框架、风险控制、监管职责和措施等方面作出详尽规定。指引的出台,将为北京市地方AMC的规范发展奠定政策基础。
一、出台背景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地方政府要在坚持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权的前提下,按照中央统一的规则,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并强调地方金融监管局具体负责属地金融监管和地方金融风险防范,维护属地金融稳定。后下发的中央23号文明确“7 4”机构的监管职能划给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在银保监会针对地方AMC监管政策尚未出台之际,为做好过渡期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工作,制定该《指引》。
二、政策性质
目前地方AMC行业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行业缺少与之发展相适应的方向性引导。该《指引》属于银保监会出台相关制度前,为满足过渡期内行业规范发展需求,在153号文的规定框架下制定的具有首都特色的行业规范引导性文件。
三、影响分析
综合影响:短期有限,长期重大。既为指引,理论上就意味着当前对地方AMC尚无硬约束。在该指引中相关政策条款多前缀“应当”,从法理学意义上讲,“应当”不可以解释为“必须”,但其中的信号意义明显,为地方AMC未来的转型指明方向,应引起高度重视。相关地方AMC应逐项分解《指引》任务,明确负责部门和完成时限,并根据未来银保监会拟出台的监管办法做动态优化调整。
行业属性:地方AMC的性质属性和法律定位尚不明确。该《指引》对地方AMC的定义仍为“公司”,意味着地方AMC未来仍将面临非持牌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地方金融机构和一般工商企业的模糊定位。且在地方工商注册中地方AMC的行业属性也存在着巨大差异。如山东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被归为金融业,天津滨海正信资产管理公司被归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辽宁省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则被归为批发零售业。这种现状导致地方AMC在后续的融资、资本要求和负债率等方面的掣肘仍然明显,也与《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中“开展金融业务必须持有金融牌照”的要求相左,期待银保监会和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在未来能够予以明确。
风险管控:要求地方AMC搭建全面的风险管控体系。地方AMC的风险防控是该《指引》的核心内容,也是地方AMC未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着力点。《指引》要求地方AMC完善风险管理机构设置、搭建流动性风险和集中度风险体系,促进整体经营管理水平提升。此外,《指引》在数量型监管方面,要求地方AMC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9%,和其他省区及对四大要求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2.5%相比,由于目前地方AMC的核心一级资本基本为所有者权益,商誉等对应资本扣减项较少,意味着相比12.5%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更符合当前地方AMC的发展实际。
监管方式:以机构监管为主,行为监管和功能监管增强。综合来看,《指引》明确了市金融监管局对地方AMC机构监管的方式——从设立到不良业务开展及破产清算进行全过程的纵向监管。相比四大AMC,当前地方AMC业务多集中在传统不良资产领域,业务架构并不复杂,机构监管模式能够基本满足其监管要求。同时,《指引》要求持续强化现场监管力度,并不断完善非现场监管措施。近年来地方AMC已定期报送经营数据、重大事项、业务动态和风险情况等。未来监管将深度介入到日常经营管理中,行为监管和功能监管逐步增强,对地方AMC在业务筛选、程序合规方面的要求将更高。
业务结构:突出金融企业不良资产业务。在银保监会、市金融局以往相关办法征求意见稿中,一直对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收购有着明确规定。但本次指引未提及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这可能意味着监管要求地方AMC回归真正的不良资产业务,附条件重组类不良资产业务监管机构将不提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