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学生、教师与知识的关系

转型课堂的特征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学为主”。这三句话是从概念上来讲的。

“以学定教“是讲教师教的活动的出发点,“先学后教”是讲教和学的先后顺序,“以学为主”是从时间上来描述学的重要性。这三句话对转型课堂的概括非常准确精要,对帮助老师们理解转型课堂的内涵和特征作用很大。但是,从操作上来讲,这三句话又还不够。课堂操作涉及到学生、教师和知识(即教学内容),这三者之间,任一对关系的调整,都涉及到三者关系调整。转型课堂的操作模式的实质,是学生、教师与知识的关系重构。

在课堂里,知识首先是作为学习内容存在的,知识首先是学生的学习对象。这句话看似平常,却包蕴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课堂是学习的场所,课堂关系,首先是学生与知识的关系,学生与知识直接发生关系,所谓课堂才能真正产生。用这条标准来看我们现在的一些课堂,我们发现存在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学生与知识没有发生直接关系,一个问题是学生与知识的关系并没有成为首要的关系。我们用这样两句话来描述现在的一些课堂关系:老师把知识讲给学生听学生听老师讲知识。在这样一种课堂关系中,直接与知识发生关系的是老师,知识是老师“讲”的直接对象。学生的活动是“听”,“听”的直接对象是老师的“讲”,学生与知识的关系是间接的。在这样的课堂里,决定课堂的首要因素,是老师对”知识”掌握的准确和深刻,以及“讲”知识的清晰度、鲜明性、生动性。而对学生来说,知识是间接的,其间隔着老师的“讲”。

我们讲课堂要转型,转什么呢?首先要转的就是这种学生与知识的间接关系,改间接关系为直接关系,即将其间隔着的教师的“讲”尽可能减少到最低程度。说得更明白点,让学生与知识直接接触,让学生接触到知识的“原态”。这就是“以学为主”的真正含义,“以学为主”价值的根本体现,也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根本出发点。

那么,在课堂里,老师的作用体现在何处呢?我们先来看看在课堂里学生与知识的直接接触活动是如何产生的。我们说,课堂教学应该“以学为主”,让学生与知识直接接触。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学生与知识的接触又不是自动发生的。很多人误会“以学为主”就是让学生“自学”,就是放弃教师的活动和作用。其实这不是“以学为主”的意思。“以学为主”的意思是让学生直接与知识接触;但学生“与知识接触”的活动又是如何发生的呢?这个时候,教师的作用开始发挥,即:教师的行为,导致学生的行为;学生的行为,导致他与知识的接触。在这一组关系里,知识是学生学习行为的直接对象,教师的行为直接作用于学生。教师的行为的意义在于:教师的行为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行为的发生、运作和推进。这与传统课堂里教师的行为有根本的不同。传统课堂里,教师的主要行为就是“讲知识”,转型课堂里,教师的主要行为是“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对教学的定义为:“教学是导致学习活动发生的、系统持续的交流活动。”

教师、学生与知识的关系的改变,必将导致教师和学生在课堂里的行为变革。既然教师的行为主要目的并不在“讲知识”,而是“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那么,传统的“阐明”“解释”“叙述”“描述”“论证”等行为就不再起到关键的作用,而“提问题”“筹划活动”“推步骤”“给材料”“答疑”“指导方法”“作总结”“评价学生”等行为则成为最重要的活动。既然学生的行为主要目的不是听老师的讲,而是“直接接待知识”,那么,传统的“聆听”呀义辨析“语句理解”与“逻辑解析”等行为就不是最重要的方式,至少不是不可或缺的方式,而“阅读”“感知”“交流”“研讨”“展示”“提问”“答问”“分析材料“”操作“”试讲“等行为成为最主要、最关键的行为方式。

由此可见,“以学为主“并不是不要教师,并不是削弱教师的作用,而是变教师直接讲知识为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活动,让学生的活动来作用于知识,直接接触知识,达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以学为主”要改变的并不是教师的作用,而是改变教师的活动所作用的对象,即从直接作用于知识为直接作用于学生,即所谓“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

那么,知识(即教学内容)对教师不起作用吗?不是的,是要起到作用的。只是过去知识直接决定了教师的讲授内容,现在呢,知识作为教学目标,指导教师设计自己的行为方式,教师的这种特定的行为方式,会“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行为,而学生的行为,直接作用于知识,从而掌握知识。这其间的关系,可以概括如下:知识作为教学目标,指导教师设计自己的活动;教师的活动,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接触并掌握知识。

(0)

相关推荐

  • 课堂教学的本质与有效课堂的标准

    文喆教授在<课堂教学的本质>一文中,有二个重要的观点值得深入研读: 一是关于教学的本质,他认为教学是一种交往活动,是一种交往性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活动是比较特殊的,是由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 ...

  • 课堂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

    <学习科学与教学变革>一书的第二章的最后部分(P46)提出了一个分析课堂的理论框架: 基于学习教学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教和学的各要素及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呈现以下特征(下面的8个要素及 ...

  • 学生·教师·学校

    什么是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人.只有学生处于学习的状态,学习才会发生. 这个定义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谁也不能代替,只有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才会发生. 对于顽固不化的学生,所谓的一切威逼利诱,似乎都 ...

  • 普通话证书和教师资格证有什么关系?

    发送: 普通话,获取普通话等级考试报名入口 发送: 计算机,获取计算机一级二级考试大纲 发送: 四六级,获取四六级报名入口和成绩查询入口 在考取教师资格证的路上,不仅需要教师资格证书,还需要有普通话证 ...

  • 湖南省长沙市2021年教师业务知识与能力专题测试高中数学试题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2021年教师业务知识与能力专题测试高中数学试题答案

  • 学生成绩与风水的关系 这是一小孩卧室风水...

    学生成绩与风水的关系 这是一小孩卧室风水,一看此风水布局,就跟客户讲,你儿子的成绩不怎么样! 客户很惊讶:我儿子四年级了,成绩从一年级到现在确实一直都不太好,平时平均成绩才六七十分而已,他很惊讶:风水 ...

  • 语文教师文学知识的更新与发展

    雷二凤 新课标重新确立了文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对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新课标教材的文学作品教学,知识开发相对系统,增加了许多新的文学要素,评价体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吸收了文学研究领域已被学 ...

  •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教师实践知识

    教学的真正秘密存在于局部的细节上和教师的日常生活中. 随着现代化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才素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显然离不开高水平的教育,当然也离不开高水平教师的发展.尤其是 ...

  • 凌宗伟:理解我们与学生之间的知识偏差

    [异史氏曰]教学说得简单点不过就是给学生及时提供帮助而已,其复杂性则在于如何给学生提供帮助以及提供怎样的帮助.罗宾·R. 杰克逊认为:"知识偏差每天都在课堂中上演.我们勤勤恳恳地敲出勾股定理 ...

  • 基于扎根理论的教师个人知识生成路径探究

    在复杂多变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对象是有灵动的.有主观能动性的生命,是能够持续发生反应.连续性发展的个体.教师的专业素养不仅体现在教师执行了课程计划,更应该体现在教师是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助推者.一起 ...

  • 专题复习,一点想法——让学生回忆起知识形成的过程

    今天下午在襄阳七中参加了曾庆丰名师工作室组织的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九年级复习研讨活动,听了两位老师的两节复习研讨课,最后也听了市教研室初中数学教研员胡华老师的点评及对专题复习课的指导. 两节课的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