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的重要病因找到了

作者 | 张思玮 李惠钰

一直以来,科学家都在探究孤独症的发病机制与肠道菌群的关联。

这是由于,多数孤独症患儿都存在消化道疾病,并且很多研究也发现了孤独症儿童肠道菌群失调,比如双歧杆菌丰度降低,梭菌属丰度上升。

但肠道菌群如何参与孤独症的发病机制尚未被阐明。

最近,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王娟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康禹团队给出了答案。

他们研究发现,由于孤独症儿童微生物组的失衡,出现了微生物解毒功能受损,进而导致孤独症个体中毒素蓄积以及线粒体功能受损,这可能是微生物参与孤独症发病的重要新机制。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进展》上。

“这一发现有助于解释孤独症儿童为何对环境毒素暴露更为敏感,探索制定孤独症医学治疗的相关策略,并获得更有针对性的产品或方法。”王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

王娟(左一)与康禹(右二)正在讨论交流。

逐渐攀升的发病率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受损的社交功能、重复刻板行为、狭窄兴趣为主要特征。

特别是近年来,孤独症的发病率逐渐攀升,已成为最严重、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远超其他类型的发育障碍。

美国疾病预防中心发布的一组数据,2020年,该国8岁儿童的孤独症患病率为1/54,再次超过了之前报道的1/59。

我国虽然尚未有大规模关于孤独症的流调数据,但今年有学者报道称国内部分地区孤独症发病率为0.7%。

“孤独症发病率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女比例大约是4.5 :1,也就是说,在患者群体中,男性占大多数。”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贾美香表示,孤独症发病没有明显地区差异。

目前,国际公认临床上对孤独症诊断的金标准是ADOS+ADIR问卷结合,当患者的评估分数达到诊断阈值,就可以被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

不过,由于ADOS+ADIR费时费力,临床比较常用的方法是使用DSM-V作为诊断标准,同时结合ABC量表等。

在孤独症药物治疗上,虽然美国已经批准利培酮和阿立哌唑两个药物,但主要都针对冲动行为的控制,并没有针对病因的治疗。

儿童肠道解毒功能受损机制

孤独症的治疗之所以“捉襟见肘”,主要因为其作为一种典型的复杂疾病,病因机制涉及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王娟更为支持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Trent Gaugle等人2014年在《自然》发表的观点:在孤独症病因机制中,约50%与常见的遗传变异有关,3%是新生突变,还有约40%可能是环境因素。

“既然科学证实了孤独症并不是一个单纯的遗传病,而是一个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个体差异很大,那么如果从环境因素入手探究病因学机制,孤独症是可以治疗和预防的。”王娟说。

为此,王娟团队在早期工作中使用16S RNA测序方法的确发现了孤独症儿童与健康对照儿童之间的肠道菌群组成差异。

但微生物组即使在健康人群中也存在极大异质性,另外,微生物组分被复杂的代谢关系所影响,同时也处于复杂的代谢网络中。

基于这些因素,王娟团队与康禹团队联手应用了一种新型的宏基因组分析策略,即类配对分析法。

他们将具有相似代谢背景的孤独症组和对照组个体一一配对,将原始的分组转换为配对组。

研究者共招募39名孤独症儿童和3~8岁年龄性别相匹配的40名对照组儿童,采集他们的粪便和晨尿分别用于宏基因组测序和尿液代谢物检测。

采用边界配对的方法对两组微生物特征进行分析。

尿液标记物和临床评估得分用于验证孤独症相关微生物特征的作用。

“最终,我们发现了孤独症儿童肠道解毒相关的5个通路受损,并且通路中所有的解毒酶都在孤独症组中下降。孤独症儿童受损的微生物解毒功能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显著相关,也与孤独症严重程度显著相关。而使用分析得到的解毒酶构建孤独症诊断模型,能够很好地区分孤独症组与健康对照组。”

王娟说,与健康个体相比,孤独症儿童由于肠道菌群的组成失衡、解毒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毒素积累,谷胱甘肽耗竭,进而导致线粒体功能受损,出现生理功能障碍。

继续在研究与临床中验证

采访中,王娟告诉记者,他们遇到最大的困难是孤独症儿童个体差异很大,在前期工作中分析得到的多项组间差异,随着样本量的增加,变得不再有显著差异。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适合孤独症微生物组这样异质性高、多维度数据的分析方法。”

康禹团队开发的类配对分析法解决了王娟的“燃眉之急”。

康禹告诉《中国科学报》,该方法能将具有相似代谢背景但表型不同的样本进行配对,排除共同的代谢背景,挖掘出两组样本之间的菌群功能特征,基本上解决了因组内数据差异大而掩盖了组间差异的问题。

在审稿过程中,审稿人首先关注类配对分析方法的使用。

因为这个分析方法是首次用于肠道菌群微生物组的分析,所以研究团队从方法学上进行了长时间的认证。

关于线粒体功能障碍,审稿人建议使用血液样本做进一步检查。

“但是肠道微生物解毒功能受损与线粒体功能障碍的关系,是我们分析完所有数据才发现的关联,在研究初期并没有设计专门针对线粒体功能的血液检测。”

王娟表示,后续研究会在不同独立样本中继续验证此次的分析结果,并分析受损的解毒通路可能通过什么途径加以弥补。

此外,还将与临床医生合作,进行临床试验,寻找和确认可能的干预措施。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26/sciadv.aba3760

(0)

相关推荐

  • 益生菌还能预防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症多发生于老年前期和老年期,65 岁以后发病者则称为老年性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目前,全球共有约 5000 万人受到痴呆症的困扰,已成为世界范 ...

  • 综述 | Cell Metab:肠道菌群为免疫代谢服务

    编译:小范儿,编辑:小菌菌.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功能有关.调节免疫细胞中发生的代谢过程对于维持体内平衡和免疫发病机制至关重要.新兴数据表明,肠道菌群是免疫代谢的 ...

  • Science:重磅!高脂饮食伤肠道损菌群,促进心脏病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被认为是21世纪的大流行病.在中国,超重和肥胖人群已逾3亿人.肥胖者更有可能患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等. 众所周知,高脂饮食会导致肥胖和肠道菌群失衡,使有害微生物群增加,但目 ...

  • Gut:抗生素副作用的影响远比你想象的更广泛、更复杂

    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人和动物,据估计,40%的成年人及70%的儿童每年至少使用一次抗生素.尽管抗生素延长了人类的寿命,但有10%的人会遭受抗生素副作用的影响.那么抗生素的副作用有哪些呢?本文将带来对抗生素 ...

  • 长寿的秘诀在肠道和肠道微生物,益生菌或许就有用

    衰老和慢性疾病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的过程,涉及代谢.炎症.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动力学的累积效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变化与衰老相关的表型有关,而益生菌在治疗慢性疾病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 肠道菌群 ...

  • 陈根:肠道微生物与自闭症有什么隐秘联系?

    文/陈根 人体内的肠道菌群种类繁多,包括了至少100万亿个细菌,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分属1000多个种. 肠道微生物在消化.调解人体免疫功能.抵御疾病以及生产人体必须的维生素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

  • 益生菌能抗衰老吗?

    衰老是不可避免的生理现象,但人们并不想变老.抗衰老产品的市场正在逐步扩大,人们正在不断地开发新产品或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进,向有效.安全.天然和不含化学物质的药物和化妆品迈进. 衰老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 ...

  • 重大进展!我国学者发现肠道菌群异常或可导致自闭症

    "基因举起了枪,环境扣下了扳机"!在自闭症的病因研究中,一直有这样的一个说法. 目前,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自闭症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导致的,而且不同人的症状很有可能是由不同的原因引 ...

  • 世界自闭症日:寻找和解决自闭症的根本原因

    几十年前,自闭症还是相当罕见的,但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它们的发病率急剧增长.比如,根据<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III>的数据,自闭症发病率逐年上升,报告中援引了美国最新统计 ...

  • 饮食与抑郁症密不可分,一文涵盖多种生物学机制

    焦虑,抑郁,双相情感障碍, 这类词越来越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 你也许不知道 饮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心理健康 即便知道了饮食干预可以改善抑郁, 那么如何进行饮食干预呢? 饮食干预措施有好几大类,包括 营 ...

  • Science子刊: 类配对分析法揭示孤独症患者肠道菌群解毒功能受损

    Science Advances: 类配对分析法揭示孤独症患者肠道菌群解毒功能受损 标题:类配对法揭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肠道微生物解毒功能受损 Title:A quasi-paired cohort ...

  • 关于中医药与肠道菌群

    关于中医药与肠道菌群: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刘教授的互动交流 刘教授的信息: 对于您上次所说的很多中药(不被人体吸收),如不保密的话,您可以尽可能多的告诉我中药名称,我想从中医层面看看有无规律? 现有几点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