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走向远方的脚步很凌乱
文字仅关联读书时的感悟和行走中的思考。
只需真正喜欢读书和行走的人关注。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一年,习惯了在一列又一列叫火车的车上,习惯了经过一个又一个叫站台的地方,习惯了与一个又一个陌生人擦肩而过,习惯了在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地方保持沉默。最深的感触,很多时候,路,不在脚下,而更接近是一种虚无。唯一安慰,我知道自己去向哪里。说走就走,有时不是勇气,只是不想辜负自己。
这一年,零零散散的写了180多篇“想到就说”的文章,回头看看,发现那么多文章的题目都关联了快乐、读书和远方。
这些快乐,未必是快乐,有时候,快乐只是悲伤的一件换洗衬衫,那上边经历了过多的汗水和异乡的雨水。沉渍久了,成为铠甲,用来抵挡自卑和眼泪。
↓以下蓝色字体可直接打开进入阅读。
读书,是能够让自己真正快乐的事情之一。尽管没有读出什么章法和经验,还是有意无意间写了很多与读书相关的文字,这些文字也或多或少影响了几个人,让他们因此喜欢上阅读,算是意外收获。每个周六与达哥的对话中,感受这个渐渐长大成人的孩子也喜欢着读书,内心温暖而满足,前路充满未知,因为喜欢读书,他必将拥有他自己满意的故事。
其实,没有绝对的远方,脚步所及之处,都是家乡。从一个地方到达另外一个地方,最美好的收获不是那些风景,也不是偶遇的人和事,只是一种感觉。一个人,默默走在异乡的街上,看着陌生的林荫树,看着那些陌生的建筑,这种千篇一律的陌生,让人沉静。某个小店,听着陌生食客们陌生的方言,会自然想起曾经一起喝酒的某个人,心就暖起来。有人把这种感觉叫孤单和寂寞,那是他没有一个人走过。我更倾向于把这种感觉定义为孤独,孤独是用来品味和享受的,而不是用来为赋新词强说愁。
这一年,感受了大大小小30几个城市,除了深圳和珠海那些永远记不清名字的绿植和树木,除了西安古城墙上渐渐落下去的夕阳和渐渐升起的灯光,除了灵岩寺那几株染尽岁月风霜的青檀,除了蒙山上那场不期而遇的风雨和费县那条不期而遇的河流,除了商丘古城墙外那一树洁白的木槿,除了那个因为诞生了《聊斋志异》而声名鹊起的院子,除了即便没有泰山和岱庙也一样记忆终生的那个叫泰安的城市,除了滕州古城深夜里那段崎岖的路途,除了红叶谷那满山早已红过了的红叶,我不知道为这些城市写些什么。模板化的面孔,工业化的骨骼,肮脏的空气,杂乱的街道和交通工具……在我悲观的双眼里,我轻易忽略了本该存在的美好,盯着这些阴暗的角落,我无从下笔。
最值得特别记录的是,这一年,我看了120多本绘本,其中特别有感触的都写了篇幅不短的文字,算不得读后感,也算不得导读,同样是看着看着想到了什么就记了下来。遗憾和抱歉的是,毛毛虫童书馆总编辑张冬先生赠送的国内传统故事系列绘本,还没有全部看完。更加惭愧的是,那本《野葡萄》已经看了5遍,感触很深,却依然找不到抒发的角度。
早已远离愤青的年纪,可还是没有磨去愤青的脾气。这一年,也毫不例外的关注了一些读书、行走之外的现象,所以有了若干吐槽发泄的文章。在年终之际,参加量子学派发起的“少数派阅读”,读过将近20本选读版之后,感觉对自己有了新的认知。假如陈述这一年的收获,毫无疑问这算是最大的收获。
这一年,学会自己为自己取暖,学会更加深入冷静的思考,学会组团学习互相激励。因此有了内心的阳光,有了越来越接近自己真实声音的文字,有了四十九分之一这个7人学习小组共同协作的公众账号。
这一年,读过的书很杂很乱,读过的痕迹都散落在朋友圈和微博里,无法估计准确的数字,大概60本,或者80本,谁知道呢。很多读过的书,就如同很多去过的城市,我不知道该记忆一些什么东西,该写下一些什么感慨。
就让这一年这样结束吧。 毕竟同行的路上,总有人默默离开。
每一个朋友,每一个陌生的关注者,感恩有你们同行。在今天,让我真心祝愿你们——好人一生平安,自己将自己成全。
这算我的自白,看后,也许我们会成为朋友。
让我们一起,为2017干杯!
题外话:
你的答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