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平府清晖书院案首、被历史湮没的一代文化大师李世昌

李世昌肖像

李世昌是清末民初诞生在邯郸的一代文化大师,书法、绘画、诗歌、文章、楹联、篆刻乃至剪纸艺术各领风骚。书法迂回洒脱,独具神韵;绘画与晚清进士王琴堂、银匠世家杨洞庭并称为近代邯郸“画坛三绝”。诗歌清新脱俗、寓意深刻,尤其是他为亡妇撰写的《百哀诗》堪称爱情诗的千古绝唱!文章质朴生动,引人入胜,他的《觚棱剩录》堪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相媲美。楹联浑厚古朴,匠心独运。篆刻优美大方,技艺精湛,即使是剪纸艺术,也是多姿多彩、生动活泼。二十岁即以府学第一的成绩,案首广平府清晖书院。在清晖书院读书期间即被书院学子们赞誉为“文坛翘楚”!光绪壬寅年乡试中举,贤明远播。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位曾久负盛名的“广平才子”一代文化大师被历史的烟云所湮没。当今文化繁荣、国运昌盛,我们再一次领略这位文坛大师的书画文章时,依然为他的艺术才华所折服,一代文化大师!

第一章,李世昌生平纪事

李世昌,字少安(原字济民),笔名灌叟,小字龙文。广平府邯郸县刘二庄人,生于1871年元月七日。少聪敏,随祖郡庠生香山公李素学文。受祖父耕读传家思想的影响,少时便攻读经史子集,诗辞歌赋,广为采撷,率皆纯熟;吟诗缀文,应手拾取,无不恰如其分、浑然天成。同时又勿忘农桑,耕种耘收,不辞辛劳,样样入行。二十岁入清晖书院,二十七岁便开始在多地设帐育人,成为一方名师。三十三岁赴开封应直隶乡试,中式第六十六名举人。中举后,他的母亲张氏夫人也因父子皆中举而为人称道。

广平府清辉书院

世昌平生爱国求真,谨言简朴,温和中宽,坦荡大度,乐善好施,惠及寒门百姓。性耿介,不慕荣利,不畏权势,困境不戚戚,裕如仍拳拳。才名虽为一乡之冠,却恒以礼贤下士为怀,从无倨傲之意,并以之教戒子孙,永持为宗。虽饱读经书,但在多年执教和社会实践中,又深感旧知识的狭隘,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时代需求。为了与时俱进,在三十多岁时竟毅然弃教,至保定师范学习新学,以不断增添自己多方面的才干。之后又在正定、赵州、易州等地继续执教。在三十余载执教过程中,全心全意、勤恳奋勉,多有建树,蜚声腾茂。对所教之文,俱有评点训诂,颇有独到之见解。

世昌终生著述甚丰,诸如论文、笔记、小说、诗辞、歌赋,不一而足,尤以律诗为著。论事则透彻臻理,针砭则入木三分,述人则至诚中肯,咏物则别具匠心。至於游记、杂感、唱和、题画等,俱皆籍以舒志。所著虽夥,惜因俗务冗杂均未成册,况经乱世,散佚甚多。至今所存仅有在天津《益世报》发表针砭时弊文章百余篇,各种诗篇一千五六百首、楹联三百余副、笔记小说五十余篇等。

一九三一年,代总纂王琴堂重修邯郸县志,历经三年多的艰辛努力,终使零散志书得以完善,使之成为历代邯郸县志中最佳之版本。

李世昌修《邯郸县志》

李世昌与参编邯郸县志同事合影

世昌精书法:真草隶篆,率皆精湛。楷书集颜、柳、欧、赵等众家特长,自成一体。草书则纳历代诸名家之长,独具风格,当为众人啧啧颂扬。初贵瘦硬,如劲竹之凌空,虬松之挺拔;晚年则刚柔相济,挥洒自如,若乱云之翻滚,如万马之狂奔。字迹飘逸灵动婆娑多姿,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交错,满纸留言。然仔细观之,则行行成线,字字中规,堪称草书中的一支奇葩。

世昌精丹青、善水墨、谙指墨,被誉为清末民初邯郸画坛“三绝”之一。诸凡山水人物,翎毛花卉,虽无名师指点,率皆应手而得,栩栩传神,是为妙品。他画的“八仙图”,八洞神仙各具神韵,个个传神;他画的“十八学士登科图”十八只麻雀登在梅上,或动,或静,神态各异,呼之欲出;他画的墨菊,浓淡相宜,舒卷得体,颇有吴昌硕的画风。在众多绘画中,尤以画兰著称。兰竹梅菊称为画中“四君子”。画兰历来不易出彩,素有“一生竹子半世兰”之称。然他画兰不泥古法,而是结合现代画法另辟蹊径。他笔下的兰草重在写意,意在抒情。兰叶飘洒,舒卷自如,错落有序,一气呵成,淡墨润花,浓墨点蕊,使观画者如临兰室,如闻其香。再配以奇岩怪石,草书篆刻,更加有骨有香相得益彰。又常以“风睛雨露”组成兰草四扇屏,风则如金蛇狂舞,晴则亭亭玉立,雨则乱态纷呈,露则叶沉花重,虽不见风雨却似听到风声雨声。因画兰有名,故求画者络绎,但常因事务繁忙负债不及者甚众。

1928年参与重修武灵丛台,绘兰草并题诗刻石于丛台之上,至今尚存。该兰草石刻,诗画并茂,笔走龙凤,印鉴精妙浑然天成。凡登丛台观瞻者无不交口称赞,已成为丛台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他还善剪纸,不论剪花剪字,从不打底稿,手到自成。有一年春节,孩子擦玻璃时不慎把玻璃震裂,家人皆以为不祥。他看了以后略一沉吟,信手取过一方红纸,立即剪成一束兰草贴在震裂的玻璃上。兰叶与裂纹丝丝入扣处处吻合,不仅弥补了玻璃裂纹的遗憾,更增添了节日喜庆气氛,众人无不拍手称绝。

世昌亦精篆刻,他在易州教学时,因那里的天然石质很好,闲暇辄捡石而刻,因势布局,小大由之,书写刻工俱佳。从现存的一百多枚印鉴来看,不仅字好,意境亦绝,件件精妙,粒粒上成,方寸之间别有天地。如“亚中大有人”、“唯吾知足”等,布局独具匠心,又如“四万万同胞中一分子“,“吾是识字耕田夫”等,更凸显他身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身为百姓平民的自得心境。

爱国求真是李世昌笃守的信条和处世准则。他在天津《益世报》做编辑期间,正值袁世凯卖国求荣,上演称帝闹剧之时。他奋笔疾书,在《益世报》上发表了抨击时局的诗文一百余篇。在《吊国魂文》中,他对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予以了有力的抨击。他写道:“密约兮将成,丧主权兮形。望爱国兮男儿,及热心兮志士,需誓死兮相争。誓不承认兮此约,纵九死兮弗悔……”言之凿凿,掷地有声,激情如火,气势如虹,堪称讨袁之檄文。

爱国求真的思想贯穿于李世昌的整个人生。一九一五年他赴京参加招考县长的考试,成绩优秀榜上有名。后因拒交五百吊贿赂钱而弃官不做愤然而回。日寇侵我神州后,日伪慕名曾多次邀他出来做官和重修伪邯郸县志,均被他严辞拒绝。他的言行家教,深刻地影响着他的子孙,纷纷毅然投入抗日救亡斗争。长子李守恂、四子李守协、五子李守㤛,孙儿李书芬、李书芹、李书艺、李书藩、孙女李书惠、李书芙等都直接参与抗日斗争和解放战争,战斗中人人奋勇个个当先颇多建树。其他在家务农的子孙亦不辱父命,如他次子李守恒就在众兄弟和乡邻协助下,亲手杀死一个前来村里糟蹋乡民的日本鬼子,彰显了中华民族不甘外辱的大无畏精神。他的三子李守恮,子承父业,常年执教,桃李众多……。

他崇尚科学,鄙夷迷信,在《嘲抬爷无雨》一诗中写道:“社鼓咚咚几日声,谁知祈雨获长晴。龙神不怕骄阳晒,扫净浮云看太清。”诗句幽默有趣,对抬龙求雨迷信活动的嘲讽溢于言表,跃然纸上。

李世昌不幸于1942年元月十九日辞世,享年七十有二。一代文化大师,驾鹤西归!

第二章,书香门第

李世昌先生生于耕读世家,为书香门第。他的祖父李素,号香山,晚年号梅窗散人,是一位才艺出众的秀オ,曾著有《诗瓢集》三卷。

《邯郸县志》记载如下:

李素,字香山,邑庠生,刘二庄人。性耿介,俭朴不慕纷华。事亲孝,与兄庄友爱。兄以家务烦,议析居,素乃负荆请罪,不获,已而从命。生平恂恂谨饬,有退让君子之风,行未尝由径,望之粹者儒者也。尤工吟咏,老而不倦,著有《诗瓢集》,藏于家。外祖父张箴,号雪山公,邯郸县苏里人,清咸丰戊午举人。两亲家翁交谊甚密,经常一起谈文论道,品茗赋诗。他们赞美圣井甘泉之和诗三首,现在依然镌刻在圣井岗庙门前,现已成为圣井岗的镇庙之宝。

张箴 诗一

张箴 其一

千年古井至今留,祠宇荒凉景色幽。

山下出泉兴雨露,地中有水卧龙虬。

神功远被苏民困,闿泽宏敷解圣忧。

从此邯郸添故事,两朝星使拜灵湫。

张箴 诗二

张箴 其二

古往今来不计年,邯郸圣井尚依然。

珠浆足慰三农望,玉液能滋万顷田。

地近龙池横秀气,山邻马服锁寒烟。

人间并受王明福,应是神州第一泉。

李素诗《圣井岗》

李素 题圣井冈

葱笼佳气锁平冈,古井名流百世芳。

红湿桃花春雨润,绿舒橘叶夏云长。

万方禾麦滋灵液,千里簪缨报瑞浆。

莫谓珠泉不择地,凤鸣龙卧并呈祥。

另录李 素 诗五首

1、丛台怀古

赏心何处觅高楼,寓目丛台最上头,

滏水绕城廷若线,邯山映郭小于丘。

歌残舞歇伤前代,地迥天高快此游。

几辈登临鸿迹在,闲披邑乘数名流。

2、题温明殿

温明古殿锁烟霞,长望当年一叹嗟。

幕雨荒苔无刺瓦,夕阳衰柳有啼鸦。

楼台故址生禾黍,脂粉残妆作野花。

在昔豪华都寂寞,空教牧竖笑王家。

3、题照眉池

废苑荒台蔓草滋,至今犹说照眉池。

远山空落娇娆影,新月徒涵妩媚姿。

秋水菱花无限恨,春风柳叶有余悲。

当年此地饶佳丽,谁向寒塘一问之?

4、游双泉观

古观双泉好,邯郸第一方。

天光收碧嶂,水景上红墙。

胜迹惊初见,仙丹愧未尝。

问山谁是主?烟树指前庄。

5、题黄粱梦

匆匆旅舍煮黄梁,指点浮生梦一场。

四十荣华成幻境,积年恩怨付斜阳。

恼烦世上炎凉扰,抚倚枕头日月长。

摧倒愁山惟熟睡,至今还在黑甜乡。

  李世昌先生自幼聪颖,少时随祖父李素学文,经史子集、诗辞歌赋,广为采撷,且博学强记,过目成诵,率皆纯熟;吟诗缀文,应手拾取,无不恰如其分、浑然天成,深受外祖父张箴钟爱。李素先生特为其外孙赠诗一首:

《赠外孙》(香山孙,吾外孙也)

桑榆晚景逼残年,狗苟蝇营百虑煎。

德薄难医诸子劣,相成端藉外孙贤。

王朗风韵如袁粲,杨恽文章似马迁。

会待瑞龙头角见,登堂应复醉华筵。

注:1、王朗风韵如袁粲:南史,王筠清洁好学,沈约以为似其外祖袁粲;谓仆射张曰:王朗非惟额类袁公,风韵都欲相似。

2、杨挥文章似马迁:杨挥字子幼,司马迁外孙也。白香山诗,子幼能文似马迁。诗文情真意切,对外孙期盼之殷,赏识之深,一表无遗。

在祖父外祖父的谆谆教导下,李世昌的学业突飞猛进,二十岁入郡庠,复试诗作,获取第一名,三十三岁中举,成为一方名仕。

第三章、丛台兰草石刻

一九二八年,李世昌先生参与丛台修建工程,绘兰草诗画,刻石嵌砌于丛台《据胜亭》西侧。该石刻为横式,高67厘米,宽80厘米。此石刻书画合璧,情趣卓然。兰石构图简洁明快,用墨沉实,意境疏宕清隽。兰叶飘逸,如随风起舞;兰花抒展,有精有神。画面左上方书七言绝句四首,洋洋洒洒,满纸留言。字迹潇洒豪放,如乱云飞渡,似野马脱缰。配以姓名章两枚,闲章两枚。曰:“唯予情信其芳”,曰“画中有诗”。兰草、怪石、草书、印鉴,组成一幅完美的画面。堪称旷世佳作。该石刻至今尚存,深受游客青睐。已成为邯郸丛台的一道亮靓景观。

丛台兰草刻石

李世昌印章

兰草石刻题诗

诗 文 如 下

(一)

兰宫桂殿已灰尘,唯有丛台迹尚存。

选胜登临多逸兴,聊将画意托荃荪。

(二)

英雄艳说武灵王,兰亦人称王者香。

不数郑妃燕姞梦,嘉名肇锡为征祥。

(三)

芊绵蔓草绕高台,台下何人袨服来,

纫取芳兰堪作佩,荷衣芰制不须裁

(四)

冰瓯涤笔写幽兰,香国初迎第一仙。

蓬岛客来留盼睐,琼花瑶草许争妍。

注释:

[1]荃荪:香草,古代常用以喻贤良的人。

[2]郑妃燕姞梦:据左传记载,郑文公有一个贱妾名叫燕姞,梦见有人给她一支兰花,说,由于兰花是国香,佩带着它,别人就会像爱兰一样爱你。不久以后文公因兰花而让她侍寝,后来生了一子,取名为兰,后继承王位,即郑穆公。故“燕姞梦兰”是一种象征瑞兆。

[3]嘉名肇锡:出自离骚,“肇锡余以嘉名”。在古代“锡”与“赐”为通假字,即“锡”通“赐”。嘉名肇锡意思是赐予一个好的名子。

[4]荷衣芰制:出自离骚,荷叶菱草做的衣服。后表高洁的人或是隐士所穿的衣服。

[5]冰瓯:洁净的杯子。

今日丛台

第四章、水墨丹青

世昌先生精丹青、谙指墨,诸凡山水人物、翎毛花卉,虽无名师指点,率皆应手而得,栩栩传神。他画的“八仙图”,八洞神仙各具神韵,个个传神;他画的“十八学士登科图”十八只麻雀登在梅上,或动、或静,神态各异,呼之欲出;他画的墨菊,浓淡相宜,舒卷得体,颇有吴昌硕的画风。在众多绘画中尤以画兰著称。兰竹梅菊称为画中“四君子”。画兰历来不易出彩,素有“一生竹、半世兰”之称。然他画兰不泥古法,而是结合现代画法另辟蹊径。他笔下的兰草重在写意,意在抒情。兰叶飘洒,舒卷自如,错落有致,一气呵成。淡墨润花,浓墨点蕊,使观画者如临兰室,如闻其香。再配以奇岩怪石,草书篆刻,更加有骨有香相得益彰。因画兰有名,故求画者络绎,常因事务繁忙负债不及者甚众。在他的绘画生涯中山水人物、翎毛花卉,皆得心应手,但他最擅长的还是画兰花。他笔下的兰花潇洒飘逸,神采飞扬。他的画,师古而不似古,画风已脱古画之呆板,而具现代画之神韵。据说世昌作画时,画有小鸟或游鱼时,由于画作逼真,画纸经常被猫误抓而破损。世事沧桑,战乱纷呈,世昌先生画作虽广但存世不多。经世昌孙书苓、曾孙晓峰父子二人多方努力,将少安书画作品九十幅,书法作品二十幅,对联八付,印章七十枚,制成图片,整理成册,定名《少安书画集》,已于2015年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使世昌先生的作品得以展示,实为邯郸文坛一大幸事。

世昌先生画 作 赏析:

一、古诗情画(四扇屏)

李世昌诗意画

上图是以古诗为题材的四扇屏,由诗情引出画意,以画意表现诗情。

1、(唐.王维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明.杨奇士 伯川席上作 ) 飞雪初停酒未消,溪山深处踏琼瑶。 不嫌寒气侵入骨,贪看梅花过野桥。

3、(唐.白居易 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4、(唐.王维 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小娃偷采白莲回(局部)

小娃偷采白莲回,本当藏匿在船舱内,而天真烂漫的孩子却扛在肩上,招摇过市,把童心无忌表现得淋漓至尽。

二、十八学士登科图

十八学士登科图

世昌先生画的十八学士登科图,十八只麻雀登在梅上,或动、或静神态各异,,呼之欲出,堪称传世名品。

三、八仙图

八仙图中八洞神仙各具神韵,个个传神。

八仙图

1、韩湘子、何仙姑

千岁蟠桃摘满篮,仙姑应于其分甘。 鲜血重复瑶池宴,王母宴中筵更酣。

2.蓝采和、曹国舅

踏踏歌行说采和,飘然吟箫乐如河。 更须檀板来相和,毕竟神仙逸兴多。

3.张果老、 铁拐李

莫问神仙究有无,凭谁打破闷葫芦。长生不老何由见?张果髯髯垂白鬍。

4.汉钟离、吕洞宾

纯阳昔日遇云房,便作逰仙梦一场。衣钵传来能度世,卢生坐待煮黄粱。

四、古代贤人四扇屏

古代贤人四扇屏

诗书印

1.高情独钓乌篷船

莫道羊裘著有心,清标处暑不能侵。无问富贵中肠热,此老高情岂易寻。

表现柳宗元不求富贵独钓寒江的高情逸致。

2.骑驴灞桥唱诗篇

一天风雪灞桥头,驴背寒生兴未休。到此诗情应更逸,佳章尽入锦囊收。

表现唐代诗人孟浩然于风雪中在长安城外的灞桥附近骑着毛驴寻找写诗的灵感。

3.长啸一声天地宽

长啸一声天地宽,林泉壑谷响俱传。可知万籁相呼应,帝坐遥通入九天。

张孝祥,南宋绍兴年间状元,文学家、书法家,因力挺岳飞为秦桧所不容。常泛舟洞庭湖“扣舷独啸”,抒发“孤轮独照江山尽,长啸一声天地宽”的豪情。

4.翠羽翩跹卧雪眠

翠羽翩跹绿萼华,逋仙清兴讬无涯。山中日月堪持赠,卧雪眠云共一家。

北宋名士林逋,隐于西湖孤山,不娶,种梅养鹤以自娱,人谓之“梅妻鹤子”,后世常以“逋仙”称誉之。

五、兰草四扇屏

兰草四扇屏

从左到右为风、睛、雨、露。风则如金蛇狂舞,晴则亭亭玉立,雨则乱态纷呈,露则叶沉花重,虽不见风雨却似听到风声雨声。

六、彩墨山水四扇屏

春、夏、秋、冬

从右到左为春、夏、秋、冬。春则山青水秀,夏则枝繁叶茂,秋则满山黄叶,冬则叶落枝枯。四季分明,景色各异。堪称上品。

七、梅花迎春

梅花迎春

书法

范文正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惑不动其心,而既然有志于天下,尝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公作岳阳楼记能以此二语,可以见公之所存矣。

八、指墨画

指墨画

世昌先生除了挥笔作画外还善长指墨画,他以指代笔,妙手涂抹,落墨有奇趣,浑厚朴拙、简洁明快,极尽变化莫测之妙,非笔力可达。既有中国画的神韵,又具西洋画的特征。

(九)梅菊四扇屏

梅菊四扇屏

(十)仙露晨酣 骨廋神清

仙露晨酣

骨廋神清

十一、风晴雨露四方兰

风送清芳 晴晖增媚 珠滴添艳 酥润芳姿

风晴雨露四方兰

第五章、世昌书画印章赏析

世昌先生在创作书画作品的同时,也自书自刻了大量的绘画印章。印章所用石材大部分是在易县执教时,利用工作之余,从易水河河床中采集而来。因采自天然,形状各异,或方或圆,或弯或曲,大小不一,参差不齐。然世昌先生不泥古法,独具匠心,量材施用,因形布局,加以字体秀美,刀法精细,致使印章绚丽多姿,极有情趣。

现存“李世昌印”姓名章十枚;“李世昌书画之印”章一枚;“少安”名号章十一枚;“少安娱墨”章一枚;“少安之章”一枚;另有闲文章四十八枚。

闲文章亦称吉语章,警句章。世昌先生的闲文章刻文多从古代贤文中精心挑选而来。从周鼎铭文到诗经论语,从离骚史记到唐宋诗句,出处之广,选材之慎,意境之高,喻意之深,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

印章虽小,却是雕刻工艺、书法功底、文采优劣、人品高下的集中体现。方寸之间,金戈铁马别有天地。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现把世昌遗章择要展示,究其出处,探其真意,与诸君共赏。

闲文章选(46枚)

1、墨戏·出自《宣和画谱·墨竹诗意图》:“阎士安,性喜墨戏,荆槚枳棘,荒崖断岸,皆极精妙。”墨戏指随兴而成的写意画。

世昌先生绘画体裁广泛,技法娴熟。所画墨兰更是重在写意,意在抒情。兰叶飘洒,舒卷自如,错落有致,笔法流畅,一气呵成。淡墨润花,浓墨点蕊,颇具神韵。观之如临兰室,如闻其香,给人于美的享受。

2、砚田·砚田即砚台,文人恃文墨为生,故谓砚台为砚田。

3、目耕·出自元·王逢《目耕轩》诗:“身耕劳百骸,目耕劳两瞳。”目耕即读书,力学不倦若耕田不止,故称。

此印章布局独特,别具匠心。井字居中,顶天立地,左田右目,十分对称。字体圆韵,竖直横平。如纸鸢飞天,如挑担远行,美哉,目耕。

4、泉石·出自《梁书·徐摛传》:“摛年老,又爱泉石,意在一郡,以自怡养。”又杨万里《送刘惠卿》诗:“旧病诗狂与酒狂,新来泉石又膏肓。”两句中泉石皆指山水。

5、陶情·怡悦性情之意。是古诗文中常用词。如唐·贾岛《和刘涵》诗:“陶情惜清澹,此意复谁攀。”又如唐·杜荀鹤《和友人见题山居水阁八韵》诗:“鉴己每将天作镜,陶情常以海为杯。”

泉石、陶情两印章是世昌先生陶情于山水,热爱大自然的思想体现。

6、永宝用·宝用·两枚印章含意相同。“永宝用”是青铜器上最常见的铭文,最早出现在西周康王时期青铜鼎的铭文上。意为希望此器能代代相传,永世流芳。

世昌先生以此为印,一是希望书画作品得以传世,二是希望子孙后代继承祖业,开创未来。

7、毋不敬·出自朱子《礼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民安哉。”

毋不敬是一种修练,是一种涵养。意为不要存在任何不敬之心,敬天地万物,敬父母妻子,敬布衣百姓,更要敬重自己。敬自己才能遵纪守法,敬自己才能保重身体,敬自己才能永保节操,立于不败之地。此印章仅用三个字,阐明了奉公忘私,立国为民的真理。

8、风清月白·成语·出自宋·欧阳修《采桑子》词:“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风清月白形容夜景幽美宜人。(骖鸾 :指仙人驾鸾鸟云游)

9、吟风弄月·成语。出自唐·范传正《李翰林白墓志铭》:“吟咏风月,席地幕天。但贵其适所以适,不知夫所以然而然。”又元·张养浩《中吕》诗:“游山玩水,吟风弄月,其乐无涯。”吟风弄月,形容文人的闲情逸致。

10、云中白鹤·成语·出自裴松之·注引三国志·魏志《邴原别传》:“邴君所谓云中白鹤,非鹑鷃之网所能罗矣。”意为云中白鹤志行高洁,不与鹑鷃为伍。世昌先生为人正直,疾恶如仇,以云中白鹤自喻绝不为过。

11、赏心乐事·成语·出自南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意为心情欢畅,事情快乐。

12、林泉清兴·宋·曾巩《寄赵宫保》诗:“高情清兴入林泉”演绎而来。意为以清雅的兴致融入林泉之中。少安先生用此印表现自己热爱林泉的兴致。

13、画中有诗·成语·出自苏轼《东城志林·题王维(蓝关烟雨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字摩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王维诗画的评语。诗中涵着画一样的神韵;画中涵着诗一样的情趣。世昌先生以此为印,表明对自己画作诗作的自信。

14、一握为笑·出自周易《第45卦初六爻辞》:“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意为只要坚持下去,最终定能度过劫波,握手言欢。此印章为异形章,边沿曲折,形状特异。世昌先生以形布局,刻字巧妙合理,别具匠心。

15、不二法门·成语·原为佛家语,在佛看来,没有一个法门是独一无二的。一切法门从根本上讲没有高下优劣之分。“不二”是说诸多法门,都是第一没有第二。譬如日出日落,日出于东而落于西,有日出才有日落,同理有日落才会有下一次日出。依此言之,日出即日落,日落即日出,出落不二,性相如一,都是日行于天的统一过程。

对学法而言,“不二”指修法必专。所谓“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才是不二法门的要旨。见异思迁,朝秦暮楚,必无正果。“不二”又指学法用心专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日曝之,十日寒之,必无收获。故一门深入,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是学成出世之法的不二法门。后来不二法门演释为成语,含义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形容独一无二的方法。

世昌先生以此印,是对佛教“不二”思想的完全认同。他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深刻领悟得其精髓。教学则诲人不倦,修誌则一丝不苟。赋诗作画著书作文,无不精益求精,用自己行动践行不二法门的真意。

16、不堪持赠·出自西汉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原意为不能持赠,后渐演绎成赠予时的自谦之词。少安先生一生坦荡大度,谨言慎行,乐善好施,帮贫助弱,惠及寒门。写书作画名噪一时。然礼贤下士,从无倨傲之意。以不堪持赠为印,表现他赠人书画时的谦逊之意,也彰显了他为人处事谦虚谨慎的品德。

17、紫阳山民·紫阳,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别称。其父朱松曾在安徽紫阳山读书,朱熹后居福建崇安,题自家厅事曰“紫阳书室”,以示不忘祖根。后人因以“紫阳”为朱熹别称。后在紫阳山建“紫阳书院”,学风渐浓。历代都把紫阳山视为读书圣地加以尊崇。故读书之人常自称紫阳山民,以表对读书的喜爱和自豪。

18、明月前身·出自唐·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洗炼》:“流水今日,明月前身。”意为今日如流水般的洁净,皆因纯净皎洁的明月是吾的前身。昭示有着隽永纯洁的灵魂。出污泥而不染,居闹市而知自尊,威武不屈,贫贱不移,正是读书人应有的本分。此句内涵极深,故古贤今人多有以此为印者。

19、以乐其志·葛天之民·此两枚章刻文出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不知是无怀氏之民还是葛天氏之民。无怀氏、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古帝王,治下民风淳朴,民生安乐。世昌先生用此两印文,表现自乐其志,与世无争,以葛天氏之民自居的良好心态。

20、学画工笔·这是一款异形白文章。这是世昌先生开始学画工笔画时所制,以此印表学好工笔画的决心。果然后来他的工笔画颇有成就,翎毛花卉,细致入微,活灵活现,非常逼真。民间传说他画的鹰,可以在夜间展翅高飞搏击长空。

21、游戏叁昧·佛教语·用游戏之心放下一切名

利束缚,超然自得,游戏世间。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灵》卷八:“扣大寂之室,顿然忘筌,得游戏三昧。”

22、永言保之·出自诗经《载见》:“以介眉寿,永言保之,思皇多祜。”祈求赐我绵绵年寿,永远得到神灵的保佑。永言保之意为祈求神灵保佑,天长地久,福寿恒昌。少安先生以此为印,是希骥家族兴旺,代代传承。

23、抗心希古·成语·出自三国·魏·嵇康《幽愤》:“抗心希古,任其所尚。”抗同亢,高尚。抗心:使志向高尚。希:期望。抗心希古意为使自己志节高尚,以古代贤人为榜样。表现少安先生效法古贤,追求高尚的人生理念。

24、唯吾知足·最早出现在汉朝的古钱币上,利用钱币的中间方孔当做“口”字,与上下左右共用,称做借口钱。因结构奇特,寓意佳美,深受文人雅士青睐,纷纷用作印章。其形其神可用一首小诗加以描述。

四四方方在中间,上下左右都相联。

西边射来一支箭,东边谁也不参言。

头上悬着一巴掌,下面无土走难全。

25、从吾所好·成语·出自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意为遵从我的爱好行事。

26、享帚自珍·成语·出自《东观汉记·光武帝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比喻物虽微劣,而自视为宝。此印表现世昌先生对自己画作的珍爱。

27、奇文共欣赏·出自陶渊明《移居两首》:“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成语奇文共赏便是由此而来。

28、好古敏求·成语·出自春秋《论语·述而》子曰:“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好古,喜好古代文化,敏以求之,勤奋学习得到知识。好古敏求,意为喜好古学而勉力追求。

29、吾亦见真吾·出自元翁森《四时读书乐·冬》:“木落水尽千岩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树叶落尽,河水干涸,群山枯槁,一片开阔,我也看到了自己的本性。吾亦见真吾,表示世昌先生对自己人品的自信,对自己画作的自信。

30、月到天心处·出自宋·邵雍《清夜吟》:“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月到天心,风来水面,都含有清凉、明净的意味,只有细心才能体会。月到天心处,表示清凉明净,景色优雅。

(31)此中有真意·出自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其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中”二句:意谓这里含有人生的真义,有很深的奥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32、古赵之布衣也·邯郸,古代赵国国都,称邯郸为古赵之地。布衣与锦衣相对应,布衣指平民百姓,锦衣则指官宦显贵。此印表作者不与权贵为伍,甘作平民百姓的自得心情。

33、见笑大方之家·出自庄子·秋水《河伯与北海》:“……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和有专长的人。成语贻笑大方便是由此句转化而来。此印是世昌先生自谦之词。

34、我是识字耕田夫·宋苏轼诗句:“青衫半作霜叶枯,遇民如儿吏如奴。吏民莫作官长看,我是识字耕田夫。”诗文表达苏轼身为官宦却具有平民的本色。世昌先生身为举人,能诗善画,时人称他为邯郸画坛三绝之一,其身份可想而知。然他不附炎趋势,不屈从于权贵,而与平民百姓相处甚欢。他贫困不戚戚,裕如仍拳拳。以识字耕田夫自居,足见他心系百姓的平民本色。

35、唯予情其信芳·出自屈原《离骚》:“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裁制荷叶作上衣,收集木芙蓉为下裳,没有人了解我也没有什么,只要自己自信,保持真正的馥郁芳柔。此印表作者自己人品节操学业技艺诸方面的自信。

36、笔补造化天无功·出自唐·李贺《高轩过》诗:“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笔补造化天无功意为一支妙笔生花,能描绘出超自然的精妙美景,此美景非天然存在,而是凭人功化作而成。少安先生的画作,功力深厚,技法娴熟,浓淡相宜,色彩凝重,是笔补造化天无功的最好佐证。

(37)金粟如来是后身·出自唐·李白《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诗:“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金粟如来,古佛之名,是维摩诘居士的前生。维摩诘又称净名大师,是与释迦牟尼同时代的大乘佛教在家居士。以思想深邃辩才出众而著称。李白此诗意思是说,如果再转世的话,我就是金粟如来了。世昌先生以此印是对李白的推崇和赞许,也是对自己的认定。

38、平生好诗仍好画·出自苏轼《郭详正家,醉画竹石壁上。郭作诗为谢,且遗二古铜剑》诗:“平生好诗仍好画,书墙涴壁长遭骂。不嗔不骂喜有余,世间谁复如君者。”世昌先生借用苏轼的诗句,表达自己对诗画的热爱。

39、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0、白玉壶中一片冰·出自唐·杨巨源《酬崔博士》诗:“青松树杪三千鹤,白玉壶中一片冰。今日为君书壁右,孤城莫怕世人憎。”

玉者,君子也。而白玉壶则以软玉中的白玉制成,通体雪白晶莹可人。比喻人的清廉正直,纯洁透明。这两款印章虽出处相异,然意境相同。是世昌先生为人处世的写照。

(41)自笑平生为口忙·出自苏轼《初到黄州》诗:“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又是鱼美,又是笋香,加上自笑平生为口忙的诗句,不知就里的人,还误以为苏轼只是个贪吃的吃货。其实不然,这首诗是苏轼由京官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吏的时候所写。团练吏只相当于现代的民兵连长。职场失意,一落千丈,使老来事业变荒唐。究其原因,全因诗文获罪而起。故“为口忙”实为祸从口出之意。

42、培心上地养性中天·出自清·郑板桥对联:“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天。”这一副关于涵养修为的对联,意思是注重经营自我的内心天地,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世昌先生以此为印,说明他严于律己,注重加强自身修养。

43、亚中大有人·这是一枚隐字印。亚字充当印章的外廓,内刻“大有人”三字。因“大有人”在亚字之中,故曰亚中大有人。

44、四万万同胞中一分子·亚中大有人即中国大有人,四万万同胞中一分子,是说我是四万万中国人中间的一员。这两枚印章的刻文初看起极为普通,甚至有人认为普通的可笑,不足以作为印文。但仔细想来却有着极其深刻的含意。

第六章、世昌石刻

世昌先生在留下大量诗画文联作品的同时,也留下了多处碑刻。除闻名遐迩的丛台《兰草石刻》外,还有《新建丛台公园记》碑,黄粱梦吕仙祠的《吕祠碑记》,东扶仁玉皇庙内的《修醮设坛果蒙嘉佑碑记》,安放于丛台公园碑林的《王琴堂墓志铭》,还有为其祖父香山公撰写的墓志铭、为其外祖父张箴撰写的墓志铭等。现介绍如下:

一、丛台兰草石刻

1928年,世昌先生参与丛台修建工程,绘兰草诗画石刻嵌砌于丛台《据胜亭》西侧。该石刻为横式,高67厘米,宽80厘米。此石刻书画合璧,情趣卓然。兰石构图简洁明快,用墨沉实,意境疏宕清隽。兰叶飘逸,如随风起舞;兰花抒展,有精有神。画面左上方书七言绝句四首,洋洋洒洒,满纸留言。字迹潇洒豪放,如乱云飞渡,似野马脱缰。配以姓名章两枚,闲文章两枚。曰:“唯予情信其芳”,曰“画中有诗”。兰草、怪石、草书、印鉴,组成一幅完美的画面。堪称旷世佳作。该石刻至今尚存,深受游客青睐。已成为邯郸丛台的一道亮靓景观。

诗文如下:

兰宫桂殿已成灰,唯有丛台迹尚存。

选胜登临多逸兴,聊将画意托荃荪。

英雄艳说武灵王,兰亦人称王者香。

不数郑妃燕姞梦,嘉名肇锡为征祥。

芊绵蔓草绕高台,台下何人袨服来,

纫取芳兰堪作佩,荷衣芰制不须裁

冰瓯涤笔写幽兰,香国初迎第一仙。

蓬岛客来留昐睐,琼花瑶草许争妍。

二、《新建丛台公园记》碑

邯郸之名始见于《春秋左氏传》迄今业数千年,亦可云古矣。然犹未若前人之骏烈休光,焜耀后世,其遗迹所留,人尤艳称乐道,悠悠然而动遐思焉。由是修而葺之,增而新之,俾永久流传弗替,亦惓怀往哲景仰芳徽之至意也。县城东北隅,旧为武灵丛台旧址,然“连聚非一”仅属传闻。昔之雪洞、天桥、花苑、妆阁诸胜,盖已荡然无存矣。后世莅斯土者,乃因垣之上更加建筑,望之巍然,岂好为多事哉!良田思古之情,感深慨慕动于不自觉耳。岁戊寅秋故城杨公宰是邑,登斯台而旷然遐瞻,觉风景适宜,洵足恰情悦目。又顾城下,见有沼亭,弥为引人入胜。迺谋增置设备,辟作公园,以期与众同乐。阖境商民闻之,莫不踊跃赞助,愿捐资以促其成。于是鸠工庀材,概加修治,且周以围墙俾益整洁。东北两方即以城垣为界,其西南二面则用棘槐培植编就,青葱蔚然,又益以土阜焉、板桥焉、二亭焉、球场焉。凡台之左右前后及其余上下广狭诸隙地,无不遍植花木,叶荣发秀,绚烂拟锦绣千纯。从此胜地名区愈形壮色,斯不恃踵事增华徒夸点缀,实藉是以表彰前人之余烈,俾延长不致废坠乎!于戏!是可记己。

民国二十八年邑举人李世昌撰、县公署建设科长何砚祥书

(三)吕祖祠碑记

1917年少安先生由县府委派临时管理黄粱梦乡务,且代管吕仙祠。其间,受县长王肇基所托为吕仙祠撰写碑文。少安先生欣然命笔,文不加点,一气呵成。碑文朴实无华,通顺流畅,备述吕仙祠内塑像庄严,楹联俊美,诗书满墙之盛况。更进而阐明黄粱一梦通过枕中富贵唤醒世人,所谓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而矣。该碑现存于黄粱梦吕仙祠钟离殿西侧。碑文如下:

吕祖祠碑记

邯郸之名,始见于《春秋左氏传》,迄今业数千载,亦可云古矣。然犹未若《邯郸之梦》为举世所闻,彰彰在人耳目也!读唐邺候《枕中记》,备述仙踪,而一枕黄粱,遂腾播传诵,齿颊流芳。且骚人墨客,又从而咏歌扬颂之。四海之内,盖皆企望遥瞻,思欲一至,余固神游日想久矣。今岁承乏兹邑,公余之暇,乃得寻访祠宇,备极览观。仰见夫钟离、纯阳二神,皆塑像庄严,精彩奕奕飞动。最后卢生石像,镌刻尤工,侧身偃卧,俨然在黑甜乡。为之情移意怿者良久。因复前后周历,睹壁上所嵌石刻,“蓬莱仙境”四字,笔力超卓,真不啻龙攫虎拏。又观吴舒等所撰诸楹联,字字照人出色。外有乩书数额,活脱超尘,皆难得而可贵者。至题壁之诗,若魏,若张,若程蒋诸人,及杨、李、桂、薛辈,悉显书深刻,彪炳满垣。而本邑王绅所画梅,益形神采。虽时代不同,要莫非古物之可存者。于是叹观止矣!夫神仙之事,自古传述,非尽乌有子虚,实不过言黄白飞升、长生久视诸术。犹未若此祠所示枕中富贵,可以唤理世人,使知名位之荣,胥[9]为幻梦。当莫不豁然顿悟,而觉路先登也!今值缮葺暨饰甫竣。爰述巅末,以谂世人,使热心奔走者,庶几废然知返,亦苦海之慈航云。

邯郸县县长王肇基立

邑人 李 世 昌 撰文

大名 赵连璧 书丹

民国二十六年五月口一日

四、修醮设坛果蒙嘉佑碑记

邯郸城东北20公里处的东扶仁村东有一座玉皇庙,庙内大殿东侧有一石碑,是1941年东扶仁村为纪念修醮之事而立。此碑特邀世昌老先生撰文并书石。碑文言简意赅、朴实无华;书法飘逸潇洒、一气呵成。更应着重指出的是,次年春天世昌先生不幸仙逝,故此碑文堪称世昌先生之绝笔,弥足珍贵。此碑现存于东扶仁村玉皇庙大殿东侧。

东扶仁玉皇庙是邯郸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醮设坛果蒙嘉佑碑又是玉皇庙的镇庙之宝。

修醮设坛果蒙嘉佑碑记

盖闻行道有福作善降祥,古训昭垂,固历历不爽者也。邯郸县东扶仁村旧有玉皇醮会,不知始自何年,迨后渐就湮没,约已六十余岁矣。嗣经世变纷呈,暴徒滋扰,匪特赀财,器物不翼皆飞,即性命身家亦有朝不保夕之虑。斯时也,举众莫不惶骇,呼吁无门。乃有本村乔先生宗孔、申先生国治,倡率全村及邻村人等,咸赴玉皇庙前,虔诚祈祷,许愿修醮,四年以是,果蒙神佑。暴匪从此绝迹,不慬数村人口平安,即财物之受损失者亦寥寥无几。得不信为自天降康乎。遂于二十七年二月十九日起正醮,至二月二十日方止。乃有范庄村搭东客棚,西扶仁村搭西客棚,邵庄村搭鬼魂坛,贾口村备施茶水,均来献勤,共勷盛事。然届时前二日,须到永年县沙屯村请用神轴,各村备有旌鼓轿夫等,数百人往返送迎且数十里,如是者盖二载。其在非常时期,深恐或生意外,爰于二十八年春,从事募化,敬画新轴十三坛,一劳永逸。至三十年,仍虞岁久湮灭,用为立石表章,既可彰示神功,又可劝勉众庶,再将新轴布施会首姓名列于碑阴,以昭兹来,许洵所云,光耀后世而垂无穷者,弥久弥芳,岂非树碣之意哉。

社首 东扶仁 西扶仁 贾口 范庄 邵庄 仝拈香顶礼敬立

中华民国三十年二月十九日

庚子辛丑併科举人邑人李世昌撰文并沐手书石

五、王琴堂墓志铭

此身是谁身,姓王讳琴堂,莫作平常勘,乘风来帝旁。生秉颖悟资,年少更轩昂。总角习六艺,扎发试三场。子非甘久困,杏坛设梓桑。上承膝前乐,讲义课间尝。文重写三要,培心擎五常。士穷不失义,达善道弥光。守约修天爵,心德宜高尚。既膺廪贡选,拔擢题秋榜。苏门谋升斗,难为时人量。会计仕为贫,家山茁牛羊。大比无宠异,宦途总茫茫。进士成晚节,好花晚亦香。学究兼新旧,知明彻华洋。庶任安肃域,仁闻被四方。伊尹之所誌,颜渊之所藏。若人安此穴,卜吉终允当。唐吕纯阳临乩题誌墓。

此身是谁身,若翁字韻泉。门庭本寒洁,身心在圣边。阴德推已久,桂根发谐前。妙手兼文心,书画尤精研。枝干挺劲秀,云窗绘臞仙。墨宝传世界,道法遗人寰。好逑连理枝,相继续四弦。子女各双双,身教非等闲。伯仲曰絍绘,叔季曰縚缵,同一脉傅体,继志绍耆年。天上仙座少,名世落尘凡。兴行慈善举,建造救生船。赈济解危急,推恩孤儿园。老老及人老,幼幼人亦怜,不以势禄计,拳拳重耻廉。大节既不紊,刻刻厌汙贪。此人世难有,七四唤回天。汉关壮缪降乩题古歌誌墓。

此身是谁身,道号王了一。秉文天地正,五行蕴至德。善济人之危,善解人之急。別号称粛山,遗墨唾余集。暮年参玄牝,息心谋化力。世路堪自伤,沧浊何濯足。抱道退而隐,不问世人语。言为后财法,云举斯民益。调理箇中妙,料道人难识。事变风亦衰,哀哀自哽噎。卸肩谈道务,辢手留字迹。圣道总不昌,早应步云阙。吾与心志合,特题誌墓碣。十载留佳话,黄鹤翻飞翼。漫道无因果,上天有云梯。宋南屏济僧,拟古歌誌墓。

右吕祖、关帝、济师题词各一,皆临坛降乩所书。不特于将先生姓氏名号悉举靡遗,且并科第仕进及生平事迹其昭昭在人耳目,无不膻陈而备列之,以谂诸来世。此尤见先生之品德,感通精灵在神,且願为表彰俾垂不朽,其永光泉壤也。宜哉!且诸词皆作韻,语简意赅,恐代远年湮,读者或不易明其真相,谨即句中之偶来详者注于下區。经传之有笺释,庶使百代之后可一目了然。此固墓誌之格,亦墓誌之异数也。

壬寅举人邑人李世昌谨跋并书丹。篆书于民国 年 月 日

附:李世昌族谱

李氏祖籍山西汾州孝义县大柳村,明永乐年间迁至邯郸城內衙前街城隍庙前。清康熙年间,始祖紫汶自城内迁至北郊刘二庄至今。紫汶有兄弟三人,长兄迁居河北正定事不详,仲兄于邻村北十里铺定居绝嗣。

一世 李紫汶,字鲁溪,配段氏(本村人)、继配薛氏(薛家庄人)。有子三,阳春、陨春、鞠春。

二世 鞠春,字长仰,薛氏子,配张氏,居三,有子一、全祥。

三世 全祥,字建功,配李氏,有子四,超伦、超元、调元、文元。

四世 超伦,字宽馀,武庠生,配郭氏(北苏曹人),居长,有子二,庄、素。

五世 李素,字香山,晚号梅窗散人,郡庠生,配姜氏(丛冢人),居次,有子三,鸿声、骏声、麟声。

六世 鸿声,字德舆,配张氏(苏里人、咸丰八年戊午举人张箴女),居长,有子四,世昌、其昌、克昌、永昌。

七世 世昌,字少安,光绪二十八年壬寅举人,配丁氏(南苏曹人)、继配杨氏(南屯头人),居长,有子五,守恂、守恒、守恮、守协(丁氏生)、守仁(杨氏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