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些极具收藏价值的古铜镜,家里有的可千万别丢了
在中国古代,公元前2000年已有镜子的记载,东晋顾恺之的名画《女史箴图》中有一段为贵 族女性在镜架前梳妆的场景,画中镜子为圆形,有高高的支架作为底座。
古铜镜的赝品大量出现是在清末民初,古玩商为了追逐暴利而仿制古铜镜,但数量不多。要识别仿制品,一定要在博物馆、展览馆、研讨会上多看多听,和同行多交流,多上手,多观察,多对比。对于真品,就要多把玩,多研究,看熟了之后,对假货就会有较高的灵敏度。因为新镜子的分量和老镜子的分量都不一样。还要知道铜镜加工工艺,唐代的铜镜做工比较细腻,唐以后的铜镜普遍质地粗糙。
从近几十年考古发掘出土的金代铜镜来看,其主体、纹饰也是十分丰富的。虽有不少是模仿汉、唐、宋各代的铜镜做工,但也有一些别开生面的图纹。常见的有双前镜、历史人物故事镜、盘龙镜、瑞兽镜、瑞花镜等。金代铜镜纹饰,一是仿造汉、唐、宋三代铜镜的图案;二是吸收了前者的纹样,又创造出一些新式图样。以双鱼镜、人物故事镜较为多见,特别是双鱼镜、童子攀枝镜最为流行。
很多人认为水银古是由水银沁入,水银沾染成的。此主要依据,可能是宋应星《天工开物》的一段文字,说铜镜铸成后“开面成光,则水银附体而成,非铜有光明如许也。”可见宋应星确实说了镜面镀水银。但这是以讹传讹,原来是宋应星弄错了。水银极易挥发,是很难镀到镜面上去的。从一些学者的研究数据发现,在水银古中并未查出含汞,至于铜镜入土是否先受了水银沾染便成了水银古,先受血水污秽、后得水银沁入,便成了铅背,只是猜测而已。而水银沁镜多见于北方,铅背多见于南方。若依据此说,若不是北方镜先受了水银,南方镜先受了血水污染,这是说不通的。诸镜表面在色泽上的差异我们认为主要应取决于镀层腐蚀产物的物质结构形态和数量比例,影响表层化合物存在形式和数量比例的因素较多,加工条件和腐蚀条件的微小差异,都会对它产生不同的作用。所以不但南北两方因气候条件、土壤性质不同会影响到铜镜表面状态,哪怕同一墓坑的镜,或者同一镜的不同部位,也会产生色泽差异的。从前面的数据可以看出,水银古的铜镜表面和内部的成分相差较少,应该是水银沁受腐蚀最轻。
铜镜在拍场上迭创新高。2006年秋拍,唐代一面放日圆形瑞兽镜以44万元成 交,比一年前的成 交价上涨了14.3万元。2008年秋拍,中国嘉德铜镜专场一件估价55万的元代缠枝花卉镜拍出了100.8万元。2010年春拍,铜镜拍卖纪录上升到了268万元,秋拍则一举跃升到了728万元。
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不仅是现代人喜欢照镜子,就连我们的老祖宗也不例外,只不过古人照的不是玻璃镜,而是铜镜。
镜子能驱邪照妖,是中国古代以至现代的传统观念,古人不理解铜镜映射的原理,以为铜镜可以发光,具有「法力」,可以照妖驱邪。很多道士修行、炼丹时都镜不离身;佛教和道教举行宗教仪轨时,铜镜亦成为不可缺少的法器;有些人还以镜子作为镇宅的法器。这虽然未必符合科学精神,却也可以在精神和心理上,给虚怯的人以一点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