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还是将就)~从心理学角度谈婚姻

导语:离婚只是为了帮助你逃避这件事,但它并没有真正帮助你解决问题。

也许你在电视剧的桥段中,或者是电影中看到以下的这个场景。

夫妻吵架时,先生说:“这日子没法过了,我们离婚吧。”

妻子说:“我当初怎么嫁给你这样的人,现在不想过了,离就离。”

经常常把“分手、离婚”挂在嘴边,是给婚姻中另一伴,释放一种威胁的信号,时间久了就像“狼来了”的故事一样,会出现信任危机。

当信任降低的时候,也许只是一件小事,一段感情就这样分离!

婚姻不只是一纸证书,更是一种责任。

维持一段婚姻,或多或少需要一点退步、一点包容,可是那些在雕塑家庭模样地过程中、并不会让你失去本质,如果一段关系必须让你欺骗自己,或许你真的需要诚实的可能。

在很多文章里可以看到,教你如何爱自己、进而学习爱他人,如何让自己的婚姻美满幸福,我们谈相爱、步入婚姻前如何看待你们之间的关系,却很少真正谈“如何离婚”。

离婚,面对的不只是与相爱的人分手,还有需要看清自己的机会!

在很多心理咨询里或者是文章中,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假设:当一对夫妇说他们要离婚时,他们已经完全准备好了。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实际上,当一对伴侣开始进行离婚的种种程序时,往往一方或者双方都没有准备好,这是用这种方式来测试,我在我们之间到底有多重要。

尽管在这段感情结束时,夫妻双方也会达成各种协议,但与调整现状恰恰相反,情况反而停滞不前或变得更槽。

他们经常会在自己的内心中,寻找对方的缺点,而且他们最希望的事情——快速地离婚—逃离现在的状态。

离婚说出来很容易

当双方说出这两个字时,你可以明显地感受到,那并非不可调和的矛盾和问题,而是一股怨气、加上半腔怒火以及满肚子的委屈!

感受到自己是这个世界最最委屈的人,没有之一!

而怨气与怒火的另一个意思,就是五脏六腑内流窜着的、不被看见、也未曾被安抚的情绪一直在渴望。

渴望什么?

渴望温柔的联结,渴望平等的相处,渴望对方在某些方面的改变,或者说,尽对方所能地改变,改变成自己心中的样子!

一段关系的结束往往会产生丰沛的情绪——愤怒、悲伤、指责,这样的过程总是最伤人的,你尝试将你的负面情绪,好比说愤怒、怨恨、失望、羞愧、内疚与焦虑感染对方,使对方在心里产生“负债”。

这是你用情绪勒索一段关系的开始。

即使不能再在一起了,你仍希望他对你感到抱歉,似乎这样在情感面就占上风了。

一个男人娶了一个太太,其实娶回来的不仅是眼前的这个女人,同时娶回来的还有这个女人的前半生!

同样的一个女人嫁给了她的先生,嫁的不仅仅是眼前的这个男人,同时嫁给了这个男人的前半生,都各自带着原生家庭烙印的独立个体,走在一起!

婚姻中相爱的两个人,如同一面镜子,我在你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缺陷,自己的不满足,于是我指责你,实际上是在自责,可怕的是我对此全然不知!

对方变成了原生家庭替罪的羔羊。

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无辜的,两人之所以能在一起,一定是有些东西相互吸引。

当我们出声指责对方的时候,其实也深深触碰了对方的某些过去的创伤,因此,就变成了互相伤害。

那么婚姻也好,关系也好,最终无可挽回。

一个人从小就有一些期待要被满足,如果在童年时期,一些期待没有被满足,那么可能会用一辈子追寻这份需求。

有个心理咨询案例能说明这个问题:一个经历了三次婚姻的女性,她的每一任丈夫都会对她实施家庭暴力。

为什么会这样?

原来,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这位女士的父亲就是个严重的家庭暴力施暴者。

她从小看到自己的母亲被父亲打骂,那么在她的内心潜意识里就想改变这种暴力的男人,来拯救自己的母亲。

于是成年后,她会在潜意识的带领下“我要拯救这种男人!”,潜意识中自动搜寻有暴力倾向的男性为伴。

实质上是想要拯救父母的婚姻,当年幼无力的时候,什么都不能改变,当长大了觉得自己有力量的时候,想要去改变,这是作为孩子对父母忠诚的爱,也是盲目的爱!

最后不断的重复她父母的婚姻模式。

心理学上称为代际传承,不断的重复原生家庭里的相处模式!

结婚和离婚,一字之差,这会导致太多的意义和结果。

在咨询室中,看到了很多的原因,选择在一起还是选择分开,逐渐的明白:

毁掉一段婚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一段婚姻毁掉人生。

遇到不如意的婚姻,问问自己,到底想要在这段婚姻中,得到什么?

如果这段关系让你突破自己的底线,此刻及时止损,不纠结,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交代。

因为,你的幸福别人无法替代!

版权声明: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如需转载请私信联系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