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养生|强身健体、治病祛疾的导引术

李远国 龙虎山道教

导引,指各种姿势的肢体运动。这类导引往往与自我按摩结合,并与治病的医疗实践活动密切相关。从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导引图》,证明秦汉之际导引相当流行,它反映了两千多年前人们练功强身与疾病作斗争的情况。其中描绘了44个不同年龄、性别的人正在进行导引锻炼,其中记有医疗疾病的图式13个,说明导引不仅对四肢部位的膝痛,消化系统的腹中,五官系统的耳目,甚至某些传染病的治疗也有一定的疗效。
另有一些强身养生的功法,如龙登、鹞背、熊经、猿呼、鹤翔、螳螂等,这些类似于《庄子》所说的“熊在道教看来,导引可以健身防病。《太清导引养生经》说:“所以导引者,令人肢体骨节中诸邪气皆去,正气存处。有能精诚勤习,履行动作言语之间,昼夜行之,则骨节坚强,以愈百病。若卒得中风,病宿固痿腿不随,耳聋不闻,头癞疾,咳逆上气,腰脊苦痛,皆可按图视像,随疾听在,行气导引,以意排除去之。行气者则可补于内,导引者则可治于四肢,自然之道,但能勤行,与天地相保就导引的健身功效而言,主要有四点。葛洪说:“一则以调营卫,二则以消谷水,三则排却风邪,四则以长进血气。故老君曰: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言人导引摇动,而人之精神益盛也。导引于外,而病愈于内,亦如针艾攻其荣俞之源,而众患自除于流末也。”并指出导引之道,“务于祥和,俛仰安徐,屈伸有节。导引秘经,千有余条,或以逆却未生之众病,或以攻治已结之笃疾,行之有效,非空言也。”司马承祯《修真精义杂论》,又从理论上详述了导引的医学根据:“夫肢体关节,本资于动用;经脉荣卫,在于宣通。今既闲居,乃无运役事,须导引以致和畅。户枢不蠹,其义信然。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养生而周其性命;脉经者,所以行血气也;故荣气者,所以通津血,益筋骨,利关隔也;卫气者,所以温肌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关阖也。又浮气之修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荣气。阴阳相随,内外相随,如环之无端也。又头者精明之府,背者胸之府,腰者肾之府,膝者筋之府,髓者骨之府。而又诸骨皆属于目,诸髓皆属于脑,诸筋皆属于节,诸血皆属于心,诸气皆属于肺,此四肢八环之朝夕也。是知五劳之损,动静所久,五禽所导,摇动其关,然人之形体,上下相承,气之源流,升降在序。”
就其特征、功效及其目的而言,导引主要分为强身健体、治病祛疾二大类,强身健体类多为组合套路,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五禽戏、八段锦等。五禽戏传为华佗所传,自问世后深受世人重视,并由之演化为多种功法,至今仍为人们的健康而服务。具体方法见P.131图示(据《万寿仙书》记载)。
八段锦出现于北宋,为钟离权所传。其功为坐式,共分八段:第一段,叩齿集神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双手击天鼓二十四。第二段,左右摇天柱,各二十四。第三段,左右舌搅上腭三十六,漱三十六,分作三口,如硬物咽之,然后方得行火。第四段,两手摩肾堂三十六,以数多更妙。第五段,左右单关辘轳,各三十六。第六段,双关辘轳,三十六。第七段,两手相搓,当呵五呵,后叉手托天按顶,各三或九次。第八段,以两手如钩,向前攀双脚心十二,再收足端坐。其后,明代冷谦《修龄要指》、朱权《活人心法》、胡文焕《类修要诀》中的八段锦导引法等,基本上都沿用了这套功法。
明代周履靖所传《赤凤髓四十六势》,动静结合,图文并茂,示人以修炼秘诀,并说明其医疗效用,切实致用。如彭袓观井法,治腰腿疼。庄周蝴蝶梦法,治梦泄遗精。钟离权摩肾堂法,治肾堂虚冷,腰疼腿痛。魏伯阳谈道法,治背膊疼痛。宋玄白卧雪法,治五谷不消。负局先生磨镜法,治遍身疼痛。吕纯阳行气法,治背膊疼痛。韩湘子存气法,治血气衰败。刘海戏蟾法,治遍身拘束疼痛,时气伤寒。白玉蟾运气法,治胸腹虚饱。金可记焚香静坐法,治绞肠痧痛不可忍。明代罗洪先《万寿仙书》所载诸仙导引法,共有49种功诀,所有的导引法,均配以方药,以助调治。
--节选自李远国《中国道教读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