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 214 秦赵翻脸——赵国版群雄辩论
连续几集为您讲到了赵奢和他的宝贝儿子赵括,讲赵奢实际上就是为了讲下一场大战。这一场大战,是秦国和赵国十年蜜月期过去以后的第一场大战,这一场大战史称阏与大战。
阏与是一个地名,在今天山西和顺,这个阏字是门字里面加个淤泥的淤去掉三点水的那个字,与呢,是给与的与参与的与。这一场大战,也是赵惠文王生命当中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从某一个方面来说,赵惠文王是一个很软弱的国君,在和强秦的外交上总是处于下风。但是不可否认,在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上,两个国家是不相上下的,这位赵王总是有事儿没事儿的担心和焦虑,没什么特别远大的志向和抱负,私下里认为大家其乐融融,互相之间平平安安的过日子就挺好,童年时候沙丘之乱的阴影是挥之不去。
在权臣和争斗的夹缝当中生存下来的赵惠文王,直到人过中年才真真切切的看清楚自己的江山。他发现赵国比自己想象当中要强大许多,国内人才济济呀,为什么就不敢赌一把呢!人生难得几回搏,想起从前自己的各种焦虑和不安,赵惠文王赵何笑了,原来一切的难过都源于自己太多虑了。既然赵国比想象当中的强大,秦国又没有想象当中那么可怕,我为什么就不能玩他一把呀!赵何决定这一次得给秦国一个下马威,让他好好难堪一把,嗯,就这么定了!
渑池会后的十年,秦赵两国表面上都保持了一种和谐的状态,没有发生直接的冲突。谁也没有想到,暗流涌动之下打破这种平静的居然是赵国。秦昭襄王更是做梦也不会猜到,那个懦弱的软蛋赵王居然斗胆来玩他。
公元前270年,赵国提出了一个建议,说是有些土地是赵国的,但是在秦国的势力范围之内,有些土地是属于秦国的,却深入了赵国,这样管理起来大家都很麻烦。既然双方是友好邻邦了,那么干脆交换一些土地呗,把我境内的你的东西拿回去,我从你家里再把属于我的东西拿回来。
在战国时期,这种交换土地的事儿时有发生,秦国也没怎么怀疑,很痛快就答应了。当时的合约规定是这样的:赵国先派公子郚到秦国作人质,然后用焦、黎、牛狐这些地方,交换被秦国攻占的蔺、离石、祁等等地方。秦国一看,赵国人挺有诚意,生意还没做呢抵押品先来了,成啊!于是如约交还了蔺、离石、祁等等地方。收了秦国的土地以后,赵惠文王亮剑了,撕毁了合同,拒绝将合约当中划定的土地还给秦国人。后果可想而知,秦国好几代人了,世世代代都是靠强权和耍诈发家致富的。秦昭襄王更狠了,一上台先骗得楚怀王客死异乡,如今,老千却被小贼骗了,乱棍打死老师傅,自己反而给赵国佬给耍了,怒火中烧那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那必须是拿点颜色出来看看啦!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秦国派出了中更胡阳,越过韩国的上党进攻赵国的险要之地阏与。这里的中更是一个职位,当年白起刚刚发迹的时候第一个官职就是右更。而这一位胡阳,据说就是战神白起的徒弟。阏与这个地方距离邯郸西面的门户武安很近,是个要害之地。拿战国的地图一比划就知道,进攻阏与那是极为厉害的一手,拿围棋的术语来说那就是手筋,足以牵动赵国整个中枢神经。
秦国人一旦占领了阏与也就意味着赵国的国土被切成两半,首尾不能相顾,东西失去联络。赵国的发家福地晋阳就会彻底失去首都邯郸的支援。由于有太行山脉所形成的天然的阻断,赵国想要迅速增援自己的北方领土,怕且也是非常困难的。从这个角度讲不得不佩服秦军统帅的军事智慧,视野扩大而且招招击中对方的要害,甚是了得,秦国人总打胜仗靠的不仅仅是耍流氓。
看这样子这一次秦国人真是被惹火了,来玩真的了。赵惠文王一听头疼,就和大家伙商量救还是不救。赵国上上下下就开始集体讨论了,原本以为秦国想要进攻阏与必须经过韩国的土地,怎么地韩国人也要支撑一下吧。没想到韩国这个小老弟直接就放弃了,变成了秦国的跟班,和秦国一起联手来犯,越过上党直取阏与,这一招相当的狠,事先任谁都没有想到作为赵国盟友的韩国会和秦国人狼狈为奸。
不过这个时候已经不是吃不吃惊的时候,赵王吩咐下去,“给我呈上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别唧唧歪歪的在那说些闲话!”论打仗,第一个出来发表意见的一定是廉颇。廉颇就说,“大王,这事儿不好办呐,如果一定要救,我国军队将遇到前所未有的最大困难,路途遥远道路狭窄难以施救哇。”说完这话,其他的将领纷纷表示赞同,包括蔺相如、乐乘等人,蔺相如还加了一条意见,与其冒险远征去救阏与不如退而在武安设防。
听了大家的意见,赵惠文王又开始犹豫:这事儿实际上是自己不讲诚信挑起来的,如果因为这个丢了军事要塞,碰一鼻子灰,那就糗大了,那绝对属于偷鸡不成蚀把米呀。正在左右为难,平原君赵胜站了出来,“各位,唇亡齿寒哪,韩国这个盟友已经没了,在把阏与给丢了,下一个就该宰咱们了。到时候晋阳救不得,邯郸也完蛋。阏与乃军事要塞国之命脉,必须得救。”朝堂之上,公有公的理婆有婆的理,大家各摆道理,就是说不服对方。
赵惠文王突然留意到,人群当中只有赵奢站在一旁沉默着不说话,赵王看出点苗头,于是宣布散朝。然后单独召见了赵奢,“赵将军,朝堂之上大家各有道理,独独就是你一言不发,想必心中已有万全之策了吧?”赵奢说:“大王,阏与不是能不能救的问题,而是必须要救。如果按照相国蔺相如的方案,我们退守武安,即便能够在这里消灭进犯的秦国军队,但如果丢掉了阏与,邯郸始终是失去了西部的屏障。秦国人不能跨国占领,韩国人也会偷偷的据为己有,到时候一样很麻烦啊!”
赵王一听点点头,“将军所言甚是,但是远途救阏与,路途遥远道路狭窄,这该当如何?”赵奢说,“大王,阏与到我们这儿的道路狭窄险要,这不假。不过咱认为在这种犄角旮旯儿里打架,那就像两只老鼠在一个狭窄的洞里面相遇了,他们两个打架,勇敢的那个就能取胜,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您留意了,在这一段话里面,赵奢说了一句千古名言流传后世,特别是对军事历史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力,那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几千年以后,当一路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时候,也遭遇了几千年前赵国人碰到的相似的困难,有一位将军就引用了赵奢的话,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战略效果,这个人就是开国元帅刘伯承。
赵奢的一番言语终于打动了赵惠文王,他一锤子落地,“好,就你了!”他采纳了赵奢的意见,拨出五万精兵命他增援阏与。事隔十年,赵奢再一次挂帅出征了。
赵奢是个很聪明的人而且多才多艺,闲暇之余,据说还创作了一部兵法,只可惜这部兵法根本就没流传下来,看过这本兵法的人更是寥寥无几。那么做一个大胆的猜测,赵奢这一部兵法肯定是实实在在存在过的。但好东西为什么没能流传下来呢?可能这个原因就在他的宝贝儿子赵括身上。赵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如果分析了赵括的性格特点就不难得出结论,赵括的性格有非常自私的一面,这是后来赵括的老妈说的。
长平之战的前夕,大家伙都说赵括好用啊聪明啊理论知识杠杠的呀,偏偏是赵妈妈上书赵王说赵括必败。赵王就疑惑,“这仗还没开打呢,你就能断定赵括必败呀!你还是人家老妈呢,怎么就这么乌鸦嘴呢!”赵妈妈就说了,“从前赵括他父亲出战,接到命令以后就忘了家,把别人送来的礼物都拿到军营和士兵共同分享。但这赵括呢,一当上将军就大把大把地向家里搂东西,常常惦记者哪一块土地便宜,什么时候能买呢!”这是赵妈妈说到的赵括的一个性格特点,看出什么来了吗?赵括相当的自私,肥水不流外人田那。
从这个角度来讲,他父亲的兵书他能没读过?而且这一点蔺相如是可以作证,到后来赵王要临阵换将的时候,蔺相如曾经一言否定赵括,说:“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何变也。”意思是说,赵括只能读读他老爸的兵书,不能随机应变。而事实上在这之前,齐国摆弄火牛阵的田单也曾经读过赵奢的兵法,并且阴差阳错地这两位还凑在一起,有了一段精彩的辩论。
田单反对赵奢用兵策略当中的“用众”的主张,用就是使用的用,众就是众多的众。所谓的用众,就是大家伙一起上,人越多越好,人海战术。田单当时说,“兵众多影响农耕,粮食供应太困难了,是自破之道。我听说古代帝王兵不过三万而天下服,今将军必须具有十万二十万兵才用,这一点我一点不佩服。”赵奢就说,“你不止不懂得用兵,更不明白时事,古代天下分为万国,最大的城不过三百丈,最多的人口不过三千家,用三万兵攻或守,有什么困难呢?而今日是把古代的万国分为战国七个,千丈之城万家之邑能够互相望到。
以三万兵围城不足野战不够,你将如何?”一番话把田单说得一愣一愣的,赵奢所拥有的用兵的理论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文人的范畴,完全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军总结出来的。而从他宝贝儿子赵括的事儿我们也可以看出,他写的兵书那是一定有的,只不过赵括看完以后就没了。估计是这小伙子把他当成传家宝给藏起来了,去打长平之战之前,他没想到自己回不来了,所以也没把这事交代给别人。结果,传家宝就再也传不下来了。
文案校正:羊羊
音频剪辑:so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