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全解
图片来自网络
《人民的名义》全解
文 | 杨玉
看点:
一、好长时间没看过了
这些年占据银屏的是古装剧、抗战剧、韩剧、玄幻剧、青春偶像剧。
总体说是剧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演员;演技不重要,重要的是脸蛋;后来脸蛋也不太重要了,重要的是粉丝。
想有大量粉丝的条件是“鲜”,年纪大的喜欢“鲜”,年纪小的更喜欢“鲜”。都是白菜,全民都会选择小白菜,没人喜欢吃老白菜帮子。
"小鲜肉"就这样诞生了,其实,"小鲜肉"这个词不太合适,因为有好多肉不一定鲜嫩就好吃,老一点会更有味道,更有营养。比如,鸡汤就要用老母鸡,王八汤,也要用老王八,小鸡汤和小王八汤就没人喝。
这样的电视剧总是让人感觉缺点什么。从观众的角度说什么吃多了都不好吃;从国家的角度说没有反腐败大环境下的主旋律剧总是遗憾。
《人民的名义》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好久不见,又很接地气,火了。
特别是对于00后的年轻一代来说,这部剧反倒更“新鲜”。
在这个“新鲜”之中观众看出了味道,味道来自演员,老戏骨身上的味道自然比小鲜肉浓。能把最没味道的官场会议演出味道是这些老戏骨的功劳,当然这里面的含义不是姜还是老的辣,是汤味还是老骨头的浓。
从另一个角度说,民众开始关注天天都发生的反腐味道,这也说明了反腐的难度。
反腐了这么多年整个社会都持观望的态度。
二、尺度大
尺度大是《人民的名义》的代名词。
这之前也有很多大尺度的戏,但主题不是反腐,是犯罪,是打黑。
2012年也出了一部反腐戏叫《青瓷》,也是在湖南卫视首播,当时定义的是都市剧。由王志文、张国立这两位老白菜帮子主演,演得不比《人民的名义》差,在艺术成就上比《人民的名义》还要高。但《青瓷》在表现腐败上有一点藏着掖着,虽然把雅贿演得淋漓尽致,但题材也只限房地产市场上的腐败,是一个点的放大,没有体现与人民之间的矛盾。
而《人民的名义》直击官场本身,直接反映与人民的矛盾,这是真正的大尺度。
《人民的名义》的尺度之大不在于它演了什么,剧中的腐败现象在生活中司空见惯,官场内的裙带关系、帮派斗争更是尽人皆知。
尺度之大在于这样的现象可以公开演了,公开说了,公开评论了。
话语权的开放是真正的尺度。
以前人们在讨论腐败的时候会说某某人,他都做了那么大的官,有了那么高的待遇还腐败,这个人太可恨。
有了《人民的名义》,人们可以说立春书记、育良书记、公安厅长。不要小看人名后的这个职务,这个职务是广义性的,代表了一个体系。
原来评价这个体系官员(副厅以上)的话语权在中纪委手里,现在开放到了街头巷尾,这是一种进步。
官员及体系能受到人民的质疑、指责,而非体制内的公告,这是人民的权力。
人民为有这种权力感觉过瘾,体制内部能自暴丑陋,人民更感到过瘾。
中心:
《人民的名义》的立意角度非常高,是国家层面、人民的角度。表述了这样两个观点:
一、没有监督的权力是危险的权力,权力应该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剧中多次提到权力的危险。侯亮平在遗憾老师高育良的腐败时直白地讲出了这句话,设立同级纪律监管也表达了这一意愿。调实干家易学习当京州市纪委书记监管喜欢一手遮天的李达康,就是这一观点的剧情表达。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设立有可能把这一级的监管提到更高的层面。
二、反腐的形势还很严峻,任重道远。
省纪委书记田国富问站在篮球场上的沙瑞金。
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沙瑞金反问。
这不是篮球场吗?还能是什么地方?
田国富回答。
在你来之前,这里是个网球场,赵立春书记喜欢打网球。
沙瑞金不无疑惑地问。
难道有人知道我喜欢打篮球,就把它改成了篮球场?
田国富回答。
在你去基层调研的一周时间里,这里就变成了篮球场。
沙瑞金惊恐地说。
看来我们都很危险啊!田书记,你要做好对我的监督啊!
从沙瑞金的回答中能看出无奈,这种无奈表现出了社会性的腐败,也说出了腐败的本质,腐败不单单是官员体制的问题,是严峻的社会问题。
背景:
《人民的名义》的拍摄是有现实背景的。
中国政府的反腐一直没有停止过。
从1990年到2000年初,我们拍摄过大量反腐题材影视剧,但腐败分子一般都和黑恶势力有关,黑恶势力把官员拉下了水,主题就都是反腐打黑,重点突出黑恶势力对人民的危害,而有意无意地避开了体制这一根本原因。
这些剧基本以案情为中心,不涉及体制的问题。
随着这类案情题材影视剧数量攀升,过多地表现犯罪的细节,在侧面上有传播犯罪方法之嫌。当时提的主要是警匪剧,说是对青少年成长不利,其实,这其中也有对过多地揭露腐败现象而传播负能量的担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04年度全国电视剧题材规划会上,国家广电总局、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及全国各电视剧制作单位的代表表示要解决反腐、涉案剧过多、过滥的问题,国家广电总局决定进一步压缩警匪剧、反腐剧的规划立项比例。
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下发通知,要求全国所有电视台在晚间黄金时段不得播放渲染凶杀暴力的涉案题材影视剧。
此后,有反腐案情剧出现,但在数量上就很少了。2004年的《无上权益》算是高调的反腐剧,但剧情中打黑情节占了相当大的比重。2005年,也是周梅森的作品《我主沉浮》上演了省一级领导的腐败,有意思的是那个省叫汉江省,《人民的名义》中的这个省叫汉东省。《我主沉浮》中有腐败深度,但没有表现更多的官员之间的裙带关系。2007年还拍了《高纬度战栗》,《高纬度战栗》在表现腐败的力度上弱了很多,算是个悬案剧。
所以有评论说反腐剧自2004年后进入约十年的“沉寂期”。
十八大之后,反腐力度加大,反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认为可尝试恢复制作反腐剧。2014年底,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在征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的同意后,邀请周梅森创作一部反映现实的反腐题材电视剧,就是这部《人民的名义》。
这期间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制作《天网行动2015》和《跨国追贪》。但这两部剧因为太过程式化,又只停留在了执法这样浅层次的表现上,并没有引起社会的反响。
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察局的先后表态,有放开反腐、涉案剧的意思,这被业界视为“有条件解禁”的信号。
这之后,一大批法制题材电视剧播出,特别是《刑警队长》和《人民检察官》在黄金时段播出,2004年的禁令被部分打破。
2004年的禁令使电视制作公司、投资方对制作反腐剧心存禁忌。到了2015年有条件放开的情况下,反腐剧的审查门槛也比2004年之前要高得多,审查关给投资方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再加之,2015年至2016年热播剧前十榜上,现实主义题材剧几乎没有,这使市场对拍反腐剧失去了兴趣。
因此周梅森完成《人民的名义》剧本后,本剧经历了多轮投资方和发行方集体撤资,先后撤资的投资方共计数十家。
本剧开机时仍有2000万元人民币资金缺口。最终仅剩的5家投资方均为第一次投资电视剧的初创公司。
其中,本剧制片人高亚麟作为创始人的嘉会文化投资占比40%,本剧导演李路的弘道影业投资占比10%,大盛国际和上海利达影业投资分别占比15%,最后一家投资方为北京正和顺影业。
本剧的发行也历经波折,与本剧接触过的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等多家电视台最终均因出价太低而没能购买。
直到2016年5月,投资1.2亿元人民币的本剧才被以播出娱乐节目见长的湖南卫视以2.2亿元人民币买下,购剧协议中约定2017年1月15日交片,一旦未通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查,超过一天罚五万元人民币,连续十天后,合同自动终止。
制片方和投资方对如期通过审查均无把握。但经新任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毛羽的支持,本片迅速通过审查,这才避免了合同自动终止。本片2017年3月在湖南卫视首播前,几乎是零宣传。
2016年2月至6月,本剧于北京、南京、泰州、句容、重庆等地拍摄取景,其中95%左右的镜头是在南京拍摄完成。
因为没有宣传,《人民的名义》等于是从天而降,打了观众一个措手不急,反而得到了更好的播放效果。
遗憾的是审片版的外泄,给这部热播剧带来了一点点的影响。
外传:
有意思的是公安部也拍了一部反腐电视剧《国家行动》,有可能在十九大前播出,故事以四川刘汉案为基础。
广东省纪委宣传部也拍了一部反腐电视剧《脊梁》,听说尺度也够大,也有可能在今年上演,号称《人民的名义》2.0版。
无疑,这种扎堆式的上演会给观众带来审美疲劳,不一定有《人民的名义》所达到的效果。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还有很多值得咀嚼的细节,我们明天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