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新厌旧可能会成为人类的美德,颠覆你的三观!
1
今天端午节。有可能是这些年来最尴尬的一个端午节,现实生活中没有看到什么节日的气氛,互联网上没有看到关于端午节的什么信息。
新华网公号今早倒是发了一条,题目是《我真是太“花心”了》,封面图片是QQ表情中表示好色和贪婪的那一个,有点色诱的意思。点进去一看,只有一句话“你的每一个味道我都喜欢”,再看是一长串各种馅儿的粽子图片,这就是“花心”,别多想。人民日报公号发了篇《今日端午》,非常简单地说了说粽子、屈原和龙舟。原来每年珠海斗门区是会在端午节举行龙舟赛的,除了广东省的代表队,还有会港澳台和东南亚的代表队参加,有几年还有庙会。今年这个特殊时期肯定是什么都没有了。
这是一个特殊的端午节,应该是最没有气氛的端午节。
不过,有没有气氛都得过,就像有些老人不喜欢过年一样,喜不喜欢也得过,你一生过多少个年,就过多少端午节。
你过了多少个了?20个、30个、50个、80个?
也就是,无论日子怎么样,大环境、小环境如何变化,有多少不确定性,下一个端午节都会如此到来。
节日是每年时间轴上的一个大刻度,它会时刻提醒我们年度的时钟走到了哪个位置,然而是向着别一个刻度出发。
2
2000年,过65个以上端午节的人只占人口比例的6.81%,2018年这个数字升到了10.92%,而1959年,这个数字只有3.85%。
一提到老龄化很多人就担忧,其实对知道老龄化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
美国这个比例是15.81%,英国是18.4%,德国是21.46%,日本是27.58%,所以说,我们这个社会还不是很老。从另一个侧面讲,谁老代表谁发达。
2016亚马逊全网有一本畅销书叫《百岁人生》,被彭博社、美联社评为2016年最值得阅读的十大图书之一,这并不是本养生的书,而是英国伦敦商学院经济学家琳达·格拉顿和心理学家安德鲁·J·斯科特合著的经济学和自我成长通俗读物,副标题是:长寿时代的生活和工作。
书的第一章叫天降长寿,序言叫长寿改变一切。就是说,不是你想不想活的问题,是你有幸中彩,进入了一个长寿时代。
3
公元前欧洲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仅20岁左右,以后持续缓慢地延长,1850年左右达到40岁。也就是通过了近2000年的时间让寿命增长了一倍,按这个速度计算,平均每百年不过增寿一岁而已,非常慢。
19世纪是一个转折点,随着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得到解放,食物有了充分的供给。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迅速上升。自1850年以来的100多年内,欧洲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大约增加了三十多岁,按1977年联合国人口年鉴所示,已达到平均72岁的水平。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等研究机构做过一项统计:
从1840年开始,每年人类寿命以约3个月的速度增长。进入21世纪后,人类平均寿命的增速加快,2001—2015年的短短15年间,人类平均寿命增加了5岁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增速统计的可是全球的平均寿命,一个取了平均值的寿命都可以有这么高的增幅。而且它的这个增加可不仅仅是针对于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也是一样的,甚至增幅表现得更加猛烈。
比如说咱们中国,在建国初期的平均寿命是不到四十,而现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权威报告,截至2016年,中国早已突破了七十六岁,整整多了三十六年,差不多是一年增加0.5岁。而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居民人均寿命提高到77.3岁。
另有一项相关预测给出的答案更加鼓舞人心:2007年出生的“00后”,活到104岁的概率高达50%。也就是说,2007年以后出生的孩子中,可能每两人就有一个是百岁寿星。
4
《百岁人生》的作者认为,传统的三段式人生必将消亡,多段式人生很快登场,请你做好准备,开始调整人生节奏。
所谓多段式,就是一辈子被分割成四段、五段,甚至七段、八段,乃至更多的小阶段,每个小段都有自己不同的主题,并且各段之间是穿插进行的,不会再有明确的边界。
这就需要我们,自我更新、自我革命将会是未来我们每个人的第一生存技能,喜新厌旧可能会成为人类的美德。
注:这些内容太长,我就不打字了,听文稿最下方的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