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照片】-1万-1751-袁世凯青年时代之鼻烟壶往事
袁世凯出生于河南项城以南17公里的袁寨村,当时袁家是河南项城首屈一指的名门世家望族。袁世凯出生后,父亲就把袁世凯过继给袁保庆为子。
袁世凯诞生地
袁世凯既然从小就不是读书的料,但是他自幼好武,喜豪饮,善骑射。笃好交友,不论文人侠士,又或屠狗之辈,皆相友善。同时喜读兵书,立志学“万人敌”。写出的文章有时粗陋不通,却能常常口出大言,“若能够掌握十万精兵,便可横行天下”云云。袁保庆一直在外地做官,袁世凯就一直跟着嗣父远离家乡,到过济南,扬州,南京,上海等地方,游历各地,放荡不羁。
青年时代的袁世凯
袁的嗣父和生父过世都很早,真正认为“世凯可堪造就”,对他悉心栽培,有深厚教诲的,是他的堂叔袁保龄、袁保恒兄弟。袁保恒,袁保龄,也都非等闲人物,袁保恒于湘军淮军中为将二十余年,游刃有余,无论曾国藩亦是李鸿章,均对其十分器重,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中,在左文襄公帐下为将,颇立战功。袁保龄同样深得曾国藩与李鸿章重用,更为李鸿章献策谋划海防六策,包括整个北洋海军的统帅、作战模式,以及成立海军部,再加上后来的修建旅顺威海两大军港,以互为掎角之势,均出自袁保龄之手,对中国近代海军海防的发展,可谓居功甚伟。
袁世凯的堂叔在北京为他聘请了名师王雁臣教其功课。上有叔父管教甚严,下有严师督导,再加上袁世凯本人也非常自律,所以这四年间,是袁世凯书读的最多,学问非常长进的四年。
民国街道
等到袁世凯的两位堂叔也分别去世,自己又两次科举不中,袁世凯只能蛰居故里。后来在他的兄长徐世昌的建议之下,打算去投奔曾经的老师,当时已经任上海水利厅同知的王雁臣。
袁世凯带着路费盘缠和家中全部细软古玩杀奔上海,大有“不得功名誓不还”的劲头儿。不想刚到上海,就迷上沪上一青楼女子。袁世凯偶见之下,惊为天人,此女子最善弹奏琵琶,袁世凯也精于此道,于是引为知音,一进青楼,再也足不出户,晨昏颠倒,乐不思蜀,早就忘了来之前的雄心壮志。他还赠给此女子一联:“商妇飘零,一曲琵琶知已少,英雄落魄,百年岁月感怀多”。
英雄落魄
老袁的银子是没少带,但也架不住天天会所嫩模啊,没过多少日子,盘缠用尽。只剩手头上还有一些离家时带的古玩,现在也顾不了那么多了,袁世凯就想到变卖古玩,以解燃眉之急。于是找出两个鼻烟壶,是他的叔祖袁甲三的遗物,袁家分家时分给袁世凯,壶长三寸,口径半寸,玛瑙质地,色泽鲜明,壶中隐现龙凤花纹,可值2000金。
说到袁世凯的叔祖袁甲三,得多说两句,袁甲三是袁世凯爷爷袁树三的弟弟,也就是袁世凯的二爷爷。袁甲三和曾国蕃有同年之谊,相交莫逆,为官轨迹也和曾文正公相差无几,早年以正牌科举进士出身,为官正直,素有廉名。但真正是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中,才以武名世,转战大江南北二十余年,最终官居一品,做到漕运总督兼江南河道总督,是当时袁家官做的最大的一位。
袁世凯
袁世凯托一位狼友,把这一对玛瑙鼻烟壶转押给上海陆巡道,要了500金。事情就是这么巧,这位陆巡道和袁世凯此行要投奔的老师王雁臣正好是亲戚,陆把这对鼻烟壶给王雁臣显摆,王一眼就认出这是袁家的宝物,赶紧追问这鼻烟壶是从哪得来。陆巡道把经过一说,王这才知道袁世凯已经到了上海快一个月了,赶紧把袁世凯找来,严加责备。王雁臣知道袁世凯才有余而德不足,只有在言语中多多刺激,才能让他自己反省:说瞧你这点出息,会所嫩模都要靠卖祖宗的遗物了,你对的起袁家的列祖列宗吗?袁世凯被老师言辞责问,不禁潸然泪下。王于是说,得了得了,把鼻涕眼泪擦干了,可以在我这儿先住下,别的事以后再说。
王雁臣临云魔将军石碑
在窘迫之中得到老师收留,袁世凯感到非常万幸,于是在王雁臣家刻苦努力,几个月的时间闭门读书。袁世凯少年时期对古文中豪迈之句偏爱有加,引经据典,而又不求甚解,所作的文章,虽然桀骜不驯,气概非常,但是蛮横无理。但是在王雁臣家这几个月的时间,勤奋攻读,一改从前的恶习,王雁臣还时不时的偷偷观察一下小袁的学习情况,每次他都是在秉烛夜读。检查他的学习笔记和所作的文章,居然也是渐渐的流畅达意了,可见学业是大有长进,于是王雁臣花钱为袁世凯赎回了那一对鼻烟壶。
袁世凯称帝
袁世凯离家之时的雄才壮志并未落空,在老师家住了大半年,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庆军统领吴长庆督办山东海防,吴长庆是袁保庆的结拜兄弟,再加上王雁臣的推荐,袁世凯高高兴兴的去投奔老叔,也正式开启了他一生的戎马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