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劲点、领劲点、腹部坚实点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枰(6)凖(7),活似车轮,偏沈(8)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汲取营养。以我之见,通篇文章能够有一句话对自己有用,能够让自己记住就算是好的了。看此文用

秒,分享朋友圈只需3秒!

讲点内家太极拳的真东西,按以前的说法叫不传心法。

发劲点即是发力起点,领劲点即是发力的目的点、腹部坚实点即是所谓的丹田点。

内家太极拳大原则的发劲点在脚后跟,领劲点在双腰、腹部坚实点在下丹田。在围绕中轴左旋右转的不同8字轨迹中,领劲点过渡到双肩。

  内家太极拳大原则下的变化是:发劲点可以移动,如从力从脚后跟转到后腰,以后腰为发劲点,以肩臂为领劲点、腹部坚实点劲象转为斜上。发劲点也可转到夹脊穴两旁之大筋,领劲点转到前肘,腹部坚实点劲象转为斜平圆。也可肘部领劲点通过内劲运动转到手领劲等。

  太极桩法主要是站七星桩,这个七星桩是配合呼吸作开合起落的微动桩,锻炼的就是“发劲点在脚后跟,领劲点在双腰、腹部坚实点在下丹田”这个东西。练好后七星窝即双膝关节后内窝、双腰窝、双腋窝及后脑窝七个部位坚实饱满为验证标准。太极盘架是意劲随着“发劲点、领劲点、腹部坚实点”不同变化而变化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以意劲随拳架在不同三点能随心所欲地缓慢运行为标准。

补充:劲形合一,实际上总结了内家拳的一个大原则。劲形合一就是指古人讲的内外六合。桩功是静六合,单操手是动六合,熟能生巧就是自然六合了。

  内家拳都知道内外六合,外三合(肩胯合,肘膝合,手脚合)好理解,但内三合(心意合,意气合,气劲合)则有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了。

  劲形合一的内三合有操作的提纲吗?

  当然有,只是看你得到了内家拳的心法没有。内三合操作的三点:“发劲点、领劲点、腹部坚实点”即是内劲操作的提纲之一,内家太极拳大原则的发劲点在脚后跟,领劲点在双腰、腹部坚实点在下丹田。掌握内三合操作的三点,外形上形成螺旋升降,杠杆传导的运动模式。

  领劲点,腹部坚实点随着拳架的需要在作不同的变化的,比如太极起式,起、领劲点意劲在手,落、领劲点转到肘部。云手上穿、领劲点意劲在大指,平转、领劲点意劲在从大指转到小指,下落会抱时领劲点意劲在前臂阴面了。

  随着领劲点的变化,腹部坚实点的轨迹也在作相应的变化,比如太极起式腹部坚实点作上下变化,云手腹部坚实点作左斜上与右斜上的变化。

  领劲点,腹部坚实点随着意劲的变化作不同的传到杆杆线路变化,如肩靠,手领启动,在接触对方时变为肩领,此时是腹部坚实点膨胀斜上传到肩部,砰一下,对方就飞出了。

  发劲点,领劲点,腹部坚实点此三点,大家可以反复琢磨,找出了规律,那么祝贺你,功夫上了一个台阶了。

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不一定代表公众号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不盲从,不排斥。评论处大家可以补充文章解释不对或欠缺的部分,请勿谩骂。这样下一个看到的人会学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