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学习不靠“吼”!请看完这篇再靠近孩子……

这些天一直在看家长提的关于孩子学习的诸多问题,有很多感想,我会逐一总结。今天先写一些。

01 我们觉得容易的,孩子可能觉得很难!

从家长对孩子学习问题的描述中,可以感觉到一点: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这些问题感到不解——他为什么会这样?!他怎么这么懒?!这种不解,会带来情绪,然后这种不满、责备、看不上,在和孩子互动中必然会表现出来。不解,是因为家长没有意识到,在我们眼里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在孩子那,不是那么容易的——他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做到。

比如,这些:做题要动脑筋、要仔细读题、好好写字、作业工整、上课持续专注听讲、写作文、读自己不熟悉领域的书……对孩子来说,都是需要他们使出很大劲才能做到的事情。我们常低估了这些事对他们的难度。人的大脑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总是在自动寻找节能的做法。孩子如果没有特别强的动力驱使,必然会更加依本能天性来做事——怎么省事怎么来!上面这些,对于刚刚开始学校生活的孩子来说,不是能轻易就发生的,不是他们天然就能做到的。

您可能想,那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就能做到呢?必须说,每个孩子不一样,同样的任务,他们感受到的难度是不同的。好动的孩子,也许听课差,但或许更有创造力(最近的研究显示,有多动症的孩子创造力更强)。

对此,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或者其他孩子的标准来衡量。他的感受是真实的。他的现状,就是努力的起点。他哪里做得不好,不说明他笨,不说明您教养失败!

记得有一次期末时,我女儿在学校大概每天都学习很累,做很多卷纸。晚上,一次她写完一部分作业之后,我提醒她要练琴。我想,反正是不一样的事情,就当做换换脑子了,但她拒绝,说今天不练了,因为脑子太累了!她也已经五年级了,不是小小孩了,所以之前我没想过她学习会怎样累。后来也注意到,有时晚上她如果学习时间长,之后,即使我说我手机上有个演讲很好看,她也不看,嫌费劲(平时会很喜欢看的)。那种时刻,就玩和运动可以,凡是需要动脑的,她一概不想做。那时她最想做的,大概就是退化到小婴儿状态,和我傻傻地卖萌撒娇。

我们家长自己先理解这一点。对于做不到的,别只是生气,要帮他降低难度,拆解任务,一次强调一样,别求完美,有一点进步就好,一步一步提高。

02 费劲的才能带来进步

同时,想办法和孩子把下面这两点沟通清楚:

第一、学习的确不是个轻松的事情,学习就是要费劲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这其实是个学习观的问题。研究发现,那些认同学习是需要付出努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他们会更能坚持,更肯下功夫。相反,认为学习应该是轻松的、快速完成的学生,他们更容易敷衍应付、放弃。

学习就像很多其他事情一样,你付出了努力,费劲了,你才有改变,才能提高。做题,当你感觉这题难,一下子没解出来,这说明你要有收获了。写作文,费了半天劲,才组织完整一篇文章,或者写完一遍,又重新改了一稿,看似很亏,花了太多时间,但这个过程中,你的写作能力提高了一点。你运动健身,感到肌肉疼痛、流汗了,身体才会有变化。

刚开始上学的孩子们,往往不清楚这一点。他们认为,他们看到的就是一切,或者想象的就是真实情况。他们认为别人都是很轻松就做好一切的,我凭什么费这么大劲,我又不笨。其实我们只是没有看到他人的努力和之前的付出。

第二个真相是,学习有个加速度效应,就是说,随着你持续付出努力,你会感到进步越来越快。你越是努力,学习就会变得越容易。最初总是更难一些的,一旦坚持下来,后面就容易些。好比拼拼图,最初不知从何下手,越是要到结束,看得越清楚,拼得越快。我们练习,就会更熟练。我们学得多,头脑里背景知识积累多了,再学新内容时,就能更快地理解掌握。

而知识和技能上的提高,也会让你更有信心,在心理上也进入良性循环。

看到这个趋势,会帮孩子更有勇气面对最初的困难——为了以后的容易,现在多多加油吧!(当然,真实的情况是,后面的难度也在随之增加。不过这部分可以先不提,他们以后会自己发现这一点。这也是正常——我们就是不断战胜新的困难,才会向前进步的啊。)

03 动力来自哪?

那么,搞清这两点后,孩子一定就会努力吗?

我猜很多家长在愁孩子学习时,并不太清楚的是:孩子对此事究竟有多大动力,他有多么想做好这事。如果家长在教训、谈话时问他,那么他一定会说,我也想学习好。但,这究竟是逼供出来的,还是他的真实想法?他的这个动力有多强?“皇帝不急太监急”怎么办?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未来目标所起的作用还不大,影响他们动力的大概有:成熟的早晚、性格、自尊水平、在群体中的地位、亲子关系、事情的难易和成功概率等等因素。

低年级小学生,主要靠家长想办法带动他做到,常常做到,就形成习惯。四年级以后的孩子,他们会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启发他们有动力,前提是,您要了解他!您的孩子喜欢什么、最近的热衷点是什么、崇拜谁、目前面临哪些困境、为什么感到需要撒那个谎……我们是否知道?

说到动力,有人说,“我孩子什么追求也没有啊”,不一定是这样。有可能只是他的动机体系与您所想的完全不同而已。或许他最关注的不是学习,而是怎么玩更酷;课堂接话,是要让全部哄笑,或者炫耀知识,好成为焦点;调皮捣蛋,或许是他更想被男生群体接纳,或成为挑战校规的“英雄”;苦练体育项目,是想运动会夺冠好让喜欢的女生佩服……他们有自己明确的或者模糊的小想法。

所以,不要总是用大人“正确”的框框来看他,放下这些,少些评判,才能了解真正的他,然后才能开始有交流……

这种了解和沟通,不在于考完试的一次训话,在于平时的相处,在于家长对他有尊重、理解和支持的态度。孩子不担心会被评判、说教,他才敢展露真实的自己。

有了了解的基础,您才会知道他的价值体系是怎样的,在他心里,事情的排序是怎样的,然后才能去引导。我们提出问题,让他自己思考,自己得出结论。这样的结论,才是属于他自己的,由此而来的目标,才是他肯去为之努力的。

你永远不能按着他的头让他做什么!

04 动力还来自成就感

学霸们之所以甘愿付出努力,是因为他们在过程中,能感受到成就感。在外人看来,他们在不停地“自虐”,在他们那,那是一连串的快乐和满足。能带来这种满足的事情,是那种有些难度,但只要你努力或坚持一下,就能取得成功的事情。做这样的事情,我们获得“心流”体验,头脑中的满足就是奖励,这个奖励会让你渴望重复这个过程,让你某种程度上对它上瘾。

所以,想让孩子爱学习,家长要做的,无非就是把学习任务,变成这样难度的事情。

具体操作过程就是:

你要一直想办法给任务降低难度,调整到对您孩子来说刚好的程度(办法是:拆解任务、给出类似的简单些的例子、减少工作量、降低标准等等)——

 给些启发或帮助,让他做成——

 再强化这种成就感,让他看到努力和进步的关系——

用事实为依据,树立关于学习的积极的自我形象,比如说“这道题你也做对了,看来你能够举一反三了”、“这首诗背的不错,说明你记忆力挺好,就是需要多练几次”……

反复重复上面的过程,逐渐孩子就能体会到完成任务、做成了,是感觉不错的,他也更加相信自己可以学会可以做成。

上面这个过程,本来是从学前的幼儿期就一直要在做的,在孩子玩玩具、学轮滑、学琴、做手工等等任何需要努力的活动中做。上学后的学习,只是项目换一个而已。学前如果经常这样,孩子就已经学会了寻找挑战,坚持一下,从中享受成就感。

小学做也不晚。过程中,家长要有耐心,因为孩子会因挫败和疲惫而沮丧,所以您要挺住。现实中常常是,孩子没怎样呢,家长先烦躁崩溃了。

我知道,保持耐心,这是很消耗人的事,但这是您亲孩子啊!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大脑要一点点地发育。记得我们前面说的吗——开始总是更难的,以后就会容易些……

最后对于具体问题,给一些小建议。这些不一定全面,不一定适用。请家长理解思路,结合您的情况具体开发办法。说实话,小学阶段,鉴于目前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学习方法和策略并不会用上多么高深复杂的,大部分问题,就像写字和运算,多练练,都可以改善。

05 具体建议

学生字:

把生字写在卡片上,贴在家中各处;家里准备个大白板,大家留言,或者把重点生字写上;给孩子讲讲偏旁部首,汉字大部分都有道理可言,家长买几本好的解字的书,自己学习,和孩子分享……

 

 课堂听讲:

让孩子知道老师喜欢课堂举手发言或提问的学生,课堂积极参与;让他回家给你们上课;让孩子把所学知识讲讲,录视频发抖音大家点赞;戴个手环什么的,提醒他上课别走神,别搞小动作(小动作多的孩子,平时多玩一些需要动手的游戏,做手指操)……对于低年级课堂坐不住的学生,家长平时带他玩一些需要专注的游戏,学棋类等,逐渐延长能专注的时间,同时放学和周末,让孩子有足够的运动量……

 

 丢三落四:

书包里面放置格局形成固定习惯,什么放在哪里,固定下来,家中也是同样,东西有固定的位置;每天,留出一点时间,不做别的,就整理物品,比如把书桌整理好,把书包整理好,把第二天的衣服准备出来;在家多培养物归原位的习惯;平时做点家务活,家长不要凡事代劳;对女孩,把物品拟人化或许有用;对男孩,读一些野外生存、宇宙探险的故事,明白主人公的每一样物品都有特殊价值,丢了或许会送命的……

 

 读书不少但作文写不好:

平时聊天讨论,开拓思路,锻炼思维能力;就孩子所读的书,问他一些问题,启发他深入思考;拓展读书范围,不只读故事书;写作需要练习,每天写日记,写几句话都可以;结合具体作文,给孩子讲几次作文的基本结构;如果孩子允许你给他作文点评,之后能修改,再写一稿,那么他提高会很大;读到好的文章或句子,和孩子分享……写作文是积累出来的,是读书、思考、思想成熟、练笔,这几方面积累的结果。所以家长不要心急。很多孩子不是写作能力差,而是心智还不够成熟,头脑里所关注的、所想的,都是孩子的角度。以后年龄增长,会有改变。

 

 阅读理解题错的多:

找出错题和孩子一起分析。有时孩子没有搞清这是要回答具体信息,还是需要他提炼核心内容,或者是他提炼的不准确。低年级学生非常容易只关注表面意思,没有领会作者的意图。分析几次,再找一些阅读文章练练。当然要留意,阅读理解题的出题质量如何。

 

 写字、写作业、练琴、读书,都是草草完成,只求速度不认真,质量差,不求甚解:

这和性格很有关系。做事快,执行力强,这是优点。家长可以让他明白,做得再快,如果都错了,还不如不做。速度要有,准确也很重要,否则返工,耗时更长。然后制定一点具体标准,让他努力达到。另外,任务如果太多,孩子急着完成好去玩,也会贪快。所以看看怎样能减少点工作量,或者只在某项任务上强调质量。

 

 遇到不会的题或者被指出错误,就发脾气哭闹暴跳如雷:

低年级时的一些小错误,家长不必都给指出,可以提醒他自己检查,有没有哪类错误;需要指正时,先肯定某个进步,再说问题(过去我说过,大约四五个正面沟通搭配一个负面沟通,是可以接受的比例,现在家长们一晚上和孩子说话的正负比例是怎样的?);指出问题时,你的语言方式很重要,关注点是改进还是责怪?让他感到是你在帮他,还是在否定打击他?是就事论事还是把问题扩大化、永久化、标签化?

平时多肯定孩子的进步,多发展优势长项,多给他机会做事,感受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平时心理上自我分值高,就会承受得了被指正时的暂时减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