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六)

石膏称为白虎因为他是白色的,麻黄称为青龙,因为他是青色的,很多人认为麻黄是发汗用的,实际上,在少阴证上也会用到麻黄,桂枝麻黄这两位药从太阳一直用到厥阴,所以,麻黄不一定是只有发汗,关键是看你用在什么地方,当麻黄与石膏配合使用的时候,是让阳气回收,如果这个桂枝二越婢一汤,我们不用石膏,只是桂枝汤加一味麻黄的时候,病人吃了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桂枝汤中的桂枝,芍药,生姜,炙甘草,大枣,这五味药吃了以后,全身的水液循环会加速,血液循环也会加速,这个时候,我们会流汗,如果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再加一味麻黄,这个时候发汗的功能会更强,如果不用桂枝汤,只用一味麻黄,吃了以后,不会流汗,但人会变得很亢奋,所以,麻黄必须要与其他药配合使用,才会发汗。

桂枝二越婢一汤中如果没有石膏,只是桂枝汤中加了麻黄,病人会大发汗,这就是为什么桂枝二越婢一汤中为什么要加石膏的原因,加了石膏只会发一小点微汗,石膏会把这个虚热退掉,虚热退掉以后,烦燥就会没有了,所以伤寒论的条辨30条,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烦燥,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桂枝二越婢一汤主之。

肺在中医的观念里面是白色,肺主皮毛,石膏的颜色也是白色的,入肺,他的药性是寒凉的,肺是在胸腔里面,胸为心肺之所,为阳气聚集之处,所以我们常会有胸阳之说。石膏表面上看起来是寒凉的药,实际上是主管阳之所在,为什么越婢汤能消水肿,是因为有石膏,阳能够回头。所以,桂枝汤配上麻黄和石膏以后,病人会收敛汗,阳会回头的现象。

在本草里面,石膏除了去热以外,还有去烦,为什么会去烦,我们前面讲了肺主魄,主静,病人烦燥是因为魄不守,所以,我们前面讲了用白虎汤就可以,因为石膏可以让胸阳回头。所以,不要以为石膏只是去热,实际上石膏是可以敛阳,当然只是对胸阳,也就是肺。,在给病人发汗的时候,我们要先看看舌头,很干燥的,就不可以发汗。舌头的津液就是从肺上面来的,所以,中医常会讲肺燥津枯。

临床上看,会用到桂枝二越婢一汤的,还有一种情形,忧能伤肺,心胸很狭窄,怕死,烦躁,嘴巴干的,查又查不出病来,因为心里有病,所以,一种是外表看到,运动过量或津液丧失掉了,而无阳,一种是心里胡思乱想的人。桂枝二越婢一汤,前面是桂枝汤,麻黄少用些,桂枝用三,麻黄就不超过二。石膏可多用些,能去肺热,这里的烦躁最主要是脾土不生金,所以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可以解肌健脾阳,,因为他的脾湿不够,所以病人如果津液不足,病人有表证,就可考虑桂枝二越婢一汤。病人情绪烦躁,半夜不能睡觉,胡思乱想,就是标准的桂枝二越婢一汤。

方歌,桂二越一组成方,二一比例自裁详。表里双解称轻剂,表郁里热服之康。

大青龙汤证和桂枝二越婢一汤证都有肌部和肉部的郁热,两者的病理病机是比较接近的,区别在于患者的体质不同。后面我们学到大青龙汤的时候再作详解,这里就不解释了。

桂枝二越婢一汤中的七味药,桂枝,芍药,石膏,麻黄,炙甘草,生姜,大枣,在煮的时候也是先煮麻黄,把那些沫打掉以后,把石膏用布包包好再与其他的药一起放进去煮。

关于这个方剂的剂量用得很轻,就是桂枝汤的四分之一和越婢汤八分之一组合而成,这个方子主要就是治疗太阳温病证,石膏和芍药的用量要大于桂枝和麻黄,至于这个方剂的具体剂量,我差不多都是以3克来计,石膏和芍药我用到4克,我看到有好多地方都是写的2.3克,3.3克,我不会去那么斤斤计较了,特别是现在的中药的质量没有过去的那么纯,所以,我都用3克,这样称起来整数也好称。

(0)

相关推荐

  • 方剂学辛温解表剂的简单归纳

    麻黄汤 <伤寒论>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组成]麻 黄去节,三两(9g) 桂枝去皮,二两(6g)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9g) 甘草炙,一两( ...

  • 经方:桂枝二越婢一汤(发热恶寒,热多寒少)

    桂枝二越婢一汤 [原文]桂枝(去皮) 芍药 麻黄 甘草(炙)各十八铢 大枣四枚(擘) 生姜一两二铢(切) 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右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 ...

  • 《吴述重订伤寒杂病论》49

    欢迎**一路健康APP 注册就有伤寒研究音频版**听! 今天开始分享吴雄志老师整理的伤寒论. 吴雄志老师是中医世家,西医博士.伤寒论都是文言文,看起来非常晦涩难懂,通过吴老师讲的伤寒论,就可以思维清晰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二)

    伤寒论第十八条辨: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第18条辨的意思就是平素有喘病的人,因为感受了外邪而喘,治疗的时候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效果会更好. 如果这个病人本身是桂枝汤证,恶风,风吹难过,有汗,如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八六)

    伤寒论第72条辨: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汗发了以后,病人口渴,脉浮数,病人就是五苓散证,因为水都在皮肤表面上,中焦没有水了,所以病人会烦躁. 成无己说:发汗己解,胃中干,烦躁不得眠,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七六)

    伤寒论第67条辨: 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原文解释:伤寒病人,或经过涌吐或经过攻下的治疗以后,感觉胃脘部气逆闷满,并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五六)

    伤寒论第47条辨 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这因本身的体能比刚刚的更强,刚才的阳气还只是中级强,还需要"麻黄汤"来把寒发出来,这个不用麻黄汤,常见的是小孩子,而且是男 ...

  • 倪海厦针灸笔记(十六)

    合穴,五腧穴的一种,均位于肘关节或膝关节的部位.<体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入为合."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就像各处的江河汇合,流入大海一样. 当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就用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九)

    伤寒论第二十四条辨: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这个条辨就是说,太阳病,服了一遍桂枝汤,不仅表症未解,反而增添了烦闷不安的感觉,这就是邪气郁滞太甚所致.治疗应当先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八)

    如果是脉象微弱而怕冷的,也就是说脉很小又恶寒,这是表里阳气皆虚,阴阳俱虚,这个时候不要再发汗,这个阴阳俱虚有可能是误用汗法.吐法.下法所导致的,因此,就不能再用发汗.攻下.涌吐的方法治疗了.如果面部反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五)

    伤寒论第二十一条辨: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伤寒论第二十二条辨: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伤寒论第21.22两个条辨日本的大塚敬节归纳成了一条.这个条辨的意思就是说太阳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四)

    桂枝汤,我们前面讲过,是调和营卫的,炮附子是回阳固表的,汗流得太多了,表虚的时候就会用到炮附子来固表,总之就是脱水太严重,津液丧失得太多,这个时候就是用炮附子的时候,当然单用炮附子是不行的,必须要加上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

    伤寒论第十六条辨: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温针:针灸的一种方法,用针针于一定穴内,以艾裹针体而蒸烧之,以冀发汗. 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