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血按摩哪里最有效,气血不足按摩哪里

很多人在气血不足的时候,都会选择用食补的方法来补气血,其实适度的按摩刺激一些穴位,对于补气血同样有很好的效果,那么补气血按摩哪里最有效呢?

1

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的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是补气之要穴。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因而百会是各经络脉气汇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因此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是调节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穴位。

2

脾俞穴

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是人体最重要的补气穴位之一。

脾脏中的湿气散不出去,脾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脏受损,气血就会虚弱,脾俞穴是负责湿气外散的穴位,每天20点左右对脾俞穴进行按摩,可以更好的排出废气,补充新气。

3

肺俞穴

肺俞穴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为补气重要穴位。

中医认为,肺主一身之气,俞通输,即运输之意,由此可说肺俞穴具有调补废气,补虚清热的作用,对于呼吸系统及一切与气有关的疾病,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

膻中穴

膻中穴位于人体胸部的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重点,属于奇经八脉中的任脉,为补气要穴。

按摩此穴可打开“气闸”,让全身之气畅通无阻。按摩膻中穴多选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每次按摩10分钟,6次为1遍,每天按摩5遍,力度稍有痛感为宜。

5

气海穴

气海穴位于肚脐直下约1.5寸,被誉为补气要穴。

人体肚脐下1.5寸是人体正中央,是生气之源,人体真气由此而处,对于因阳气不足,生气乏源所致的虚寒性疾病,按摩气海均可以达到治疗作用。

6

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肚脐直下3寸,为任脉与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三焦元气所发之处,联系命门真阳,是补益全身元气的要穴。

经常按摩关元穴,对气虚体质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7

足三里穴

足三里位于犊鼻下3寸,胫骨前缘旁开1横指处,为补气关键穴位。

中医认为,人体多气多血的经络当属胃经,而足三里是胃经上的重要穴位,主要作用在于补中益气,调理脾胃,通经活络,扶正祛邪,对足三里施以恰当刺激,可促进气血生化与运行。

8

期门穴

期门穴位于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处,是足太阴,足厥阴,阳维诸多经脉汇集之处,是补血要穴。

从期门的位置来看,它是肝经气血汇聚点,打开期门穴就等于打通了肝经,可有效缓解气血亏虚的问题。多按摩期门穴,不但可以保证肝经气血充足,还可疏解肝气。

9

章门穴

章门穴位于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是养血大穴之一。

章门穴是八会穴的脏会之处,是五脏气血的汇聚点,也是通往五脏的门户,所以经常刺激该穴位,可以调节五脏的气血,使五脏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章门穴与期门穴一样属于足厥阴肝经,为脾经气血出入内脏的要地,经常按摩此穴位,可养肝血,另外脾脏不好的人,经常按摩该穴可疏肝健脾。

10

天枢穴

天枢穴位于肚脐左右2寸开外的地方,是对称的两个穴位,补血要穴之一。

天枢穴与胃经及大肠经关系密切,经常刺激该穴可使胃经及大肠经更加活跃,促进胃经内气血循行,帮助气血由胃经源源不断的送向大肠经。胃经内气血充盈,可以促进食物充分消化,为造血系统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为补血奠定良好的基础。

11

隐白穴

隐白穴位于脚部大脚趾的内侧,在趾甲旁边一点的位置,补血效果十分显著。

脾脏有统血作用,隐白穴是脾经上的第一个穴位,经常按摩此穴可达到健脾统血的目的,促使气血源源不断的生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