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起诉威马,这是好事
文丨冯金刚
编辑丨小叮当
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
8月底,一则“吉利起诉威马侵害商业秘密”的案件被曝光,原告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被告为威马汽车旗下的4家子公司,包括威马汽车科技集团、威马智慧出行科技、威马汽车制造温州公司以及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公司。
诉讼的焦点在于,据其它媒体报道,曾任吉利集团副总裁、吉利成都制造基地总经理的候姓高管,在2018年离职时带走了吉利SUV车型GX7的全部资料,并且这名高管和其团队核心成员随后加入了威马汽车,并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了威马EX5车型。
当然,说EX5来自吉利GX7,这只是媒体臆测,所谓的“轮距法”,未免太过片面。一款车的平台由多种因素构成,从机械参数,比如轴距、轮距等,到机械设计,比如转向、悬架等,甚至还有电气架构。
目前,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EX5源自GX7平台。
由于案件涉及到吉利与威马这两家“新老”且比较有话题性的自主品牌,还有高达21亿元的巨额赔偿,该案件被业内广泛关注。另外,尽管是在最近才被曝光出来,但是早在去年10月吉利就已经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这说明事态在恶化。
9月17日,这一闹得沸沸扬扬的案件在上海高级人民法院正式开庭审理。尽管大家都在翘首以盼,但很可惜,并没有料被释放出来,这是因为此案的审理过程是非公开状态,据说还签了保密协议,这意味着庭审情况如何,没人知道。
大家应该都比较疑惑,为什么审理不公开?
其实,此案最早是公开审理的,不过吉利上周变卦,选择不公开,背后发生了什么还无从知晓。而作为被告,威马坚称并无侵权行为,选择支持公开审理。
仅从法理层面上对该案做一些解读,吉利似乎并不愿意将案件过程公布与众,威马作为被告反而支持公开审理,似乎很乐意让大家知道法庭到底发生了什么。就目前的结果来看,此案最终是不公开审理的,但两者截然不同的态度似乎能说明点什么……
虽然提出高达21亿元这一足以扼杀威马的巨额赔偿,但吉利在最关键的诉讼环节欲遮还掩,表明吉利并无必胜把握。而威马尽管是被告,却主动选择公开审理,似乎在验证着沈晖的“对赢得这起诉讼非常有信心。”
法理在向威马倾斜。
既然如此,那吉利如此大动干戈地诉讼威马的目的何在?按照目前这个走势,这21亿元吉利拿到的可能性并不大,威马也作出了回应,“21亿元标的额不具备相应依据。”所以,相较名利,警示可能是吉利此次起诉威马的核心诉求。
从汽车开发上来说,每一款车都不会是从零开始,都有参考对标,而自主品牌的车型怎么来的大家也都了然,随着工程师的来来去去,车型雷同也不必诧异。当然了,这一直是一个灰色地带,尤其是对知识产权保护薄弱的中国汽车业。
尽管还没有确凿证据表明EX5源自GX7平台,但从此次诉讼来看,吉利似乎希望改变中国汽车业知识产权薄弱的问题,尤其是在吸收沃尔沃技术之后,吉利的自我保护意识更加迫切。
所以,吉利此次诉讼威马,名为敲打,实为警示业内,以及吉利内部员工。
这么看来,这毫无疑问是一桩好事,它为中国汽车业树立了一个积极案例,为知识产权保护法传遍神州大地做了强力推动。
Think different ……
冯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