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研究沟通十几年,发现这五种说话方式,容易让你没朋友
A:“让你不听我的!”
B:“真可惜,差一点就成了。”
同样是表达惋惜的两句话,听到第一句时,你是不是感觉浑身不舒服?
而听到第二句,你不仅更容易接受,甚至还可能脱口而出“是啊,当初要是听了你的就好了。”
说话方式比你想象的重要的多。
不少人觉得自己和别人关系的好坏,是由性格、年龄、性别和学历等原因决定的。
但其实,这是大脑在偷懒。
因为,在你周围一定有两种人。
第一种人总能收到各种邀约,和周围人相处愉快,别人有啥好事都会想着他;
第二种人很偶尔才会收到别人的邀请,和周围人的关系紧张,别人聊天基本不会找他。
第一种人不见得在性格、年龄、性别和学历上比第二种人强,但是他的说话方式一定是被人接受和喜欢的。
甚至很多时候,在外表和社会地位等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仅仅因为说话方式不同,两个人的人生际遇就会有很大的差异。
所以,我们要在开口前自省,开口后反思,练就让人喜欢的表达方式。
作为培养沟通技巧的专业人士,日本沟通大师五百田达成研究“表达”十几年,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几乎每天二十四小时、全年三百六十五天无休地思考如何用语言打动人心。”他发现,以下五种沟通方式,在社交中最不受待见,值得你学习和警惕。
1. 以偏概全型
话不多说,先上案例。
“他是做销售的,还是不要信他。”
“他是东北人,脾气肯定很暴躁。”
“这个人穿的衣服不是名牌,肯定没啥钱。”
一些人会仅凭外表、职业、身份或者经验,就会推断别人言行、态度。
这本质上是一种认知偏见。
他会用个别事例,概括整体;用既有经验,看待新局面;用局部特征,衡量全局。
在生活中,他对周围人的评价往往也是这样的。
“他那么冷冰冰,是不是以前有过什么情感创伤啊?”
“她今天穿了件新衣服,是要见什么人吗?”
“他怎么突然那么凶,是不是昨天跟老婆吵架了?”
“创伤”“见人”“吵架”,这几个词看起来煞有介事,貌似很有道理。但仅凭些许信息就随便做出判定,别人不仅很难接话,而且会对你保持警惕和距离。
2.遮掩自己型
请看这样一段日常对话
A:“您在出版社工作啊,有出版过什么书吗?”
B:“嗯,各种各样的书。”
A:“哦,现在很多人都在看电子书,对此您怎么看?”
B:“这个啊,怎么说呢?你觉得呢?”
A:“……”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不过你和对方聊什么话题,他要么是搪塞过去,要么不正面回答,要么岔开话题,就是不表露自己。
这种总是隐藏自己的方式,实际上损害的是自己。
从行为心理学角度讲,这虽然是启动自身防卫的本能,有种不太想暴露自己的感觉。但在对方来看,这是不信赖对方的表现。
一味掩饰自己,就会在你和他人之间竖起一堵墙。它隔绝了信任。
3.显得很老练型
有些人总爱展示自己的老练。他们的口头禅是“绝对是这样”“一定是这样”“放心吧,听我的没错”。
他们对自己的想法很自信,总觉得自己可以听一知十、触类旁通。
比如,听见你咳嗽几声,他会说你着凉了,多喝热水就没事了;听见你说婆婆不好相处,他就说婆媳关系是自古难题,就是这么一回事;看到公司销售额上升,他就说产品功能很全面,用户很喜欢,肯定是这样。
可是,这些显得很老练的话,并不能证明这个人真的老练,反而是一种头脑僵化、思维固化的表现。
他不懂得就事论事,不懂得别人跟他沟通的初衷。
任谁对这种乱下定义、乱总结的人,都很难产生好感。
4.看似自贬,实为自夸型
有些人在聊天时,总喜欢自我贬低。但是他在贬低自己的同时,不忘自夸。这种聊天方式会让对方很不舒服。
比如,“上个月买的那支口红好贵的,太让我心疼了。还好颜色我很喜欢。”“见到我的每一个人,都会说我娃娃脸,我真的那么孩子气吗?”“我每天都休息不了,睡眠不足。一睁眼就是忙工作,一闭眼就是想工作,还好做的是我喜欢做的。”
在日常生活中,这三段对话可能内容不一样,但是形式大同小异。
第一句貌似强调自己心疼,但是显示了口红的贵和好;
第二句貌似在说自己讨厌别人说自己娃娃脸,但却是在显示自己长相年轻;
第三句貌似在抱怨自己睡眠少,但却在显示自己工作比较合心意,工作很充实。
这类聊天方式,即不想遭周围人的白眼,又想被人羡慕;即不想显露自己,又想被人夸奖。因此,他们采用了看似是“自贬”,但实际上是“炫耀”的方式。
但是,话里话外的意思,谁又感知不到呢?
更何况这种话一说出来,别人很难接。同情你没必要,夸赞你又有点奇怪,因为你自己已经夸完了。
5.加深忧虑型
统计发现,当一个人跟别人说自己的烦心事时,最害怕对方做两件事,一件是:给各种建议;另一件是:求证。
先说第一种。抱怨或者吐露心声的人需要的是安慰和共鸣。可是,如果你总是站在一个较高的姿态,给对方各种没有针对性的意见,比如:这件事跟我之前遇到的很像;你说的这个我知道,你可以这么办;没关系,我知道怎么办。
这种沟通策略的风险在于,如果你给出的建议刚好说进了对方心里,那么效果还可以。可是一旦你的建议别人早就想过、做过,根本行不通,那么对方就会把你拉进沟通黑名单,甚至当下就转身而去,不再跟你沟通了。
接着说第二种。所谓求证,就是不停地问为什么?你感受下这样一段对话。
A:“我被甩了。”
B:“你为什么被甩了。”
A:“可能忙于工作,没有体谅对方的感受。”
B:“你为什么要忙于工作?”
A:“……”
对方表达的是心情,可你在“查户口”。这样的求证会让对方非常反感。
给予情感支持、让对方说出这句话,这才是正确的解忧沟通方式。
不给予建议、不求证,这两条是正确沟通的铁律。你一定要牢牢记住。
除了这五种错误的沟通方式外,五百田达成还总结了15条正确的沟通策略,详细介绍了工作、恋爱、家庭、交友等场合“得”“失”两种效果完全相反的说话方式,并把它们全部写进了《别让你的嘴,拖了你后腿》。
另外,在书中,五百田达成老师还给出了这样一个思考题。
一天,你和爱人要出门,可是她在纠结要穿哪双鞋出门。如果你催促她,可能她会更慢;如果你嫌她磨叽,她可能会跟你吵架;如果你立刻给出建议,她可能觉得你不够用心。这时候,你要怎么说,她才能很快确定鞋子,并愉快地跟你出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