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点素质?尊老!”50岁阿姨轰赶孩子让座,点赞年轻男子反应

“尊老爱幼”向来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孩子从小便会受到这方面的教育。但是到了最近,有些美德在部分人身上有了“变味”的意思。

前两天在搭乘公交车时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晚上6点左右,是晚高峰,车子停车后上来一位阿姨,年纪不大,50岁出头,提着购物袋,里面装着今晚的食材。

阿姨是挤着走进来的,因为人实在是多,要是换做我,我宁愿在前头待着,也不愿意挤着穿过人群来到中间,阿姨边挤还一边埋怨,真是挤死了,还不让一让。

没人愿意搭理她,车照样开动。阿姨挤到爱心专座旁,扫了一眼,除了一个七八岁大的孩子,其他位置上都是年纪比她大一些的人。

于是她又挤到孩子身边,说道,有没有点素质?尊老,懂不懂!赶紧起开,现在的孩子都是怎么教育的!

孩子被突如其来的“轰赶”有些意外,但也不敢说什么,毕竟年纪还小,面对力量差异悬殊的成年人来说,自然是顺从点比较好。

但是正当孩子准备起身时,肩膀被一位年轻小伙给按住了,“小弟弟,你坐好了,别搭理这种倚老卖老的。”

阿姨听到这句话,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瞧瞧,现在人的素质,孩子就是跟着你们这群人给学坏的,什么东西都不知道,早晚得遭报应,一副磕碜模样……

其实听莫名其妙,只是因为一句话,阿姨后来脾气越来越大,说的话也越来越难听。

座位上的孩子为了平息事端,仍是想要起身,年轻小伙示意他放松,你怕个啥劲,她还能吃了你不成?你这小胳膊小腿在这车厢里不得被挤成肉包,老老实实坐着,要不然你那脚踝得肿成什么样。

“您可别再这丢人了,几站的距离就老得快要断气,手脚车厢性骨折,给惯得臭毛病,再找事,整个车厢的人给你治治。”不得不说,年轻小伙这一段话说得极为痛快,不少人都说好。

当时我也才看到原来那位孩子的脚踝裹着纱布,让这样一个孩子在拥挤的车厢与一群成年人挤占空间,恐怕只会加重情况。

小伙子说完,阿姨面子上过不去,骂骂咧咧了几句,车正好到站,她便下了车,下车前还是推搡着周围的人下车的,车厢里还有人嘲笑道,有这推人的力气,都能跑马拉松回家了,还坐啥啊,把座位顶头上得了。

分析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能够看到类似的情况,现在有部分老年人喜欢“倚老卖老”、“贩卖尊老”的现象较为严重, 这点也正是现在的年轻人所厌恶的。

但凡遇到个正常点的老年人,不用说,出于内心的道德约束,大家都会予以尊重,但如果部分老年人将这种“尊老”变了味,滥用这一特点,自然是显得不太妥当。

当家长们在面对这种情况时,怎么让孩子去应对呢?要知道,孩子们都是单纯的,在与这部分“倚老卖老”的老年人做博弈时,孩子无疑会选择尊重老人,因为这是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使然。

但家长们同样也应该教育孩子,“善良应该高级”。并不是对所有人都应该如此对待,通常情况下,若是能够“礼让”与“尊重”,那么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以及考虑到孩子自身力量的薄弱,容易吃亏,最好还是学会“顺从”。

但是如果“礼让”、“尊重”的代价可能会让自己受伤,诸如公交车上的那位男孩,脚脖子原本就受了伤,如果这种情况下选择让座,那么出现危险的可能性更大,万一在被推挤的过程中再次拐到脚踝,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对于人生才刚刚开始的他而言,打击是多么大。

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孩子会不会有这样一种想法“都是因为我当时让了座,选择了所谓的尊老,才导致我现在这种情况”?于是从此之后,再也不敢苟同“尊老”,就算是对他人也是如此,这不利于一个社会良好尊老风气的形成。

因此,让孩子学会明辨,什么情况以及遇到什么样的人可以礼让尊重,相反,遇到什么样的人就要强势一点,不要以“牺牲”自己为代价。

这样一来,不仅教会孩子正确地“尊老”,更是让孩子明白应该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个社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