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帝责——庸君嘉靖起狂澜:赶虎入笼
码字的继续给明朝最聪明的皇帝——嘉靖歌功颂德。
说到嘉靖朝,在民间的传说中有两个人非常受欢迎,一个是明朝执政时间最久的奸相,一个是明朝的第一清官。
在民间传说中清官刚正不阿与奸相斗智斗勇最终扳倒了奸相,这很符合广大人民的最淳朴的愿望。
但是显然这是不符合史实的,历史上同时期的海瑞连严嵩的眼都入不了,根本就没资格去与严嵩斗智斗勇。
这个故事真正的主角是徐阶,他不但斗倒了严嵩也救了被打入昭狱的海瑞的性命。
但是徐阶斗倒严嵩在后世的史料中并不是什么忠臣斗倒奸臣那么简单的二元化的一件事情,后世史学家认为徐阶和严嵩的斗争是明末党争的开端。
虽然关于明朝灭亡后世有各种说法:明亡于万历,明亡于天启,明亡于崇祯。
但是嘉靖朝确确实实把明朝末年崇祯朝的毛病:流寇、兵变、北患、党争等等都集齐了。
嘉靖朝活脱脱的一个崇祯朝的预演。
可为啥偏偏在嘉靖朝党争会兴起呢?徐阶斗倒严嵩仅仅是因为权力斗争吗?
显然史料中并不认为徐阶斗严嵩仅仅是为了权力,线索都指向了一个名字——夏言。
夏言——夏桂洲
徐阶是夏言的学生,他斗严嵩明显带有为老师复仇的动机。
夏言这人对嘉靖朝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刚直不阿很强势的首辅,但作为大权在握者按史料的说法他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心太软。
后来合谋算计夏言的严嵩、陆炳,之前都是有把柄落在他的手上的,可是他都因为严嵩、陆炳的苦苦哀求就轻轻放过了他们。
最终‘妇人之仁’的夏言死在了严嵩、陆炳的合谋之下,可是他留下了一个种子——徐阶,最终徐阶成长起来让杀害夏言的人都付出了代价。
对史书中夏言放过严嵩、陆炳的这段记载码字的有些怀疑,夏言是个很强势的人,怎么会这么心慈手软?严嵩也就罢了,陆炳这人风评并不是那么差,夏言明明放过了他那他干嘛还那么恨夏言?
唯一合理的解释——嘉靖表明了态度。
既然皇帝已经明确了态度,那么夏言手上的把柄就不再是把柄了,自然也就没可能用这把柄去对付严嵩和陆炳了。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严嵩、陆炳还要去苦苦哀求夏言呢?
这很可能是嘉靖对夏言授意的,给严嵩和陆炳一个教训让他们收敛点。
嘉靖这人真的很阴,很会御下。
《明史》宣称陆炳对放过他的夏言心存怨恨那这怨恨哪来的呢?
不出意外是嘉靖挑出来的,嘉靖只跟陆炳说他当年不准备追究他的过错,却只字不提他让夏言敲打陆炳的授意。
《明史》对陆炳是背锅侠心知肚明
不过提不提的也不重要了,后来夏言、曾铣案负责审讯曾铣把夏言牵进去的正是陆炳,这是谁的授意还用说吗?谁要夏言死还不清楚吗?
所以《明史》在写陆炳传时精神分裂了一把,传记中记录陆炳参与构陷了包括夏言在内的很多人,后边却评价陆炳礼贤下士不曾陷害一人。
这说明《明史》的编纂者们是清醒的,他们很清楚夏言之死是谁构陷的,有没有严嵩、陆炳都一样,曾铣进昭狱那一刻起夏言就死定了。夏言、曾铣案中最冤的是曾铣,他就是一把被强行拿来杀夏言的刀。
那么嘉靖为什么一定要夏言死呢?
回首前尘,我们发现夏言是嘉靖早年重要的政治盟友,“大礼议”事件中他坚定地站在了势孤的嘉靖一边给了嘉靖极大的支持。
严嵩上台前,掌控嘉靖朝内阁的都是“大礼议”中站在嘉靖一边的正德朝旧臣们。
这是理所当然的,“大礼议”事件(杨廷和等要求嘉靖改易父为明孝宗的事件)从来就不是时年十五岁的嘉靖换不换个爹那么简单的一件事情。
“大礼议”中杨廷和没团结好官僚集团,最终失败了。
这是以杨廷和为首的官僚集团试图限制初登大宝的嘉靖权力的一次尝试,是明朝被废除的相权对皇权的一次反攻倒算。
这听起来似乎码字的是在支持坊间流传的文官阴谋论,并不是哦,码字的支持杨廷和等人的行为。
明武宗的肆意妄为向世人充分展示了皇权不能得到约束的严重后果,杨廷和等人试图趁着嘉靖刚刚登基根基未固时加强对皇权的限制是符合明朝国家利益的。
但是嘉靖的态度令人大跌眼镜,他不但拒绝认明孝宗当爹还要把他爹给请入太庙!
年仅15岁的嘉靖态度何以如此坚决?难道就是因为他孝顺?
当然不是,肯定是有人向嘉靖说明了杨廷和等人的目的,因此嘉靖才那么坚决地跟杨廷和为首的官僚势力对着干。
这些人里面,我们知道有张璁、霍韬、桂萼、夏言......但是这些都是小人物,给嘉靖吃了定心丸让他能全力与杨廷和争权的那个真正的大佬是——杨一清。
正德一朝权臣中明确站在嘉靖这边的就是杨一清,也只有他才能鼓动张璁等人坚定地站在嘉靖皇帝的一边与当时权势熏天的杨廷和对着干。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杨一清确实眼光独到,他清醒地认识到了朱元璋一手缔造的制度中皇权独大不可动摇,就算是杨廷和也不能挑战。
杨廷和的完败无疑杨一清是一个重要因素。
《明史》为啥不点明这件事呢,就像上篇码字的说的那样屁股决定脑袋,当然不能说明了。
码字的说了嘉靖那么多坏话,那么嘉靖朝有没有值得称道之处呢?
当然有。
其中有一件政绩十分值得称道,那就是大量裁撤中官(派驻地方掌管贡物验收和税收的太监),但是大量裁撤太监也使得嘉靖感到自己势单力孤了。
怎么办呢?
大礼议中文官集团中以杨廷和和杨一清为首的分裂,让敏锐的嘉靖意识到了有机可趁。
杨廷和的强势带给嘉靖的心理阴影面积无疑是巨大的,而帮助他掌握大权的杨一清,嘉靖很清楚是比杨廷和更厉害的存在,真正的大明第一人。
好在杨一清已经帮他找好了现成的人选,于是嘉靖示意张璁等人弹劾杨一清。
当杨一清被张璁等人攻讦时,以他的聪明才智焉能不明这是嘉靖要卸磨杀驴了,所以他才会那么地悲愤交加,一代名臣就这么被嘉靖活活气死了!
子为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啊。
所以后来我们看到嘉靖朝文官集团内部斗争激烈程度远非明朝的前朝可比啊。
杨一清、张璁等联手击败了杨廷和;张璁击败了杨一清;夏言击败了张璁;严嵩击败了夏言;徐阶击败了严嵩。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桩桩一件件真是热闹非凡啊。
谁说嘉靖一心炼丹求道的?这一幕幕朝堂大戏的背后提着线的不都是他嘉靖吗?
影视剧中于大红扮演的严嵩
为啥嘉靖一朝掌握内阁最久的是严嵩,不就是因为这老兄他只捞钱不擅权嘛,对嘉靖没威胁啊。
说到严嵩这里码字的想为他抱个屈,他老人家并不是一无是处只会捞钱的,不然的话张居正当年会把他当成偶像?
后来因为庚戌之变才使得张居正改投徐阶门下,那时的张居正太年轻他还不能看懂严嵩的聪明之处。
为什么严嵩被抄家时家产并不多?
有的说严世蕃花了,有的说严嵩收集古玩字画用了,码字的好奇就没人想过他拿去孝敬嘉靖了吗?
每年嘉靖求神问道花费比全国税收高出一大截,不靠严大首辅能填得了那窟窿?
严嵩卖官鬻爵那都是为了为国分忧,只不过他和他儿子顺便也给自己捞了点好处。
说到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明朝那些事》对严世蕃大加赞赏说他是天下第一聪明人,别逗了好吧。
严嵩之所以倒台都是因为严世蕃这个蠢蛋的锅。
严嵩尸位素餐只想着捞钱对嘉靖又尽孝,嘉靖当然也就由着他了,可是他那宝贝儿子严世蕃不同啊。这位被《明朝那些事》吹上天的严公子他可不像他老子那样眼里只有钱,他还想要权,这不是坑爹是啥啊?
徐阶为啥后来给严世蕃安一个通倭寇的罪名,不就是在提醒嘉靖,这严家小子想要夺您权啊!
嘉靖一看徐阶给严世蕃安的罪名马上就明白了,于是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严嵩彻底完了。
严世蕃聪明个屁啊,他连‘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的道理都没有整明白。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一辈子打鹰的嘉靖皇帝最终在晚年被徐阶这只鹰啄了眼,看来老老实实严嵩第二的徐阶不但阻止了嘉靖杀海瑞还阻止了嘉靖禁绝《西游记》。
徐阶保住《西游记》这件小事其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因为《西游记》解禁比保住海瑞性命对嘉靖的权威打击要大得多。
各位,这猴头真是在骂如来吗?
嘿嘿,《西游记》中这一段如来大骂大唐的话才是全篇的精华,堪称古今第一骂。海瑞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啰里八嗦废话太多,哪有这几句来得耿直明了。
嘉靖最早因为与权势熏天的杨廷和的斗争而被载入了史册,可他最后却被记录输给了看似老实的徐阶。
徐阶赢了,赢得很彻底,他的前辈杨廷和没能办到的事情他办到了。
从朱元璋到嘉靖兜兜转转一圈,最终皇权还是被相权制衡住了,明朝的皇权这头大老虎暂时被赶进了笼子里。
明朝最后辉煌的时代——名相时代就要到来了。
哦,码字的还没说嘉靖为何要杀夏言,还用说吗?
夏言虽然是徐阶的恩师,但隐忍的学生徐阶显然比强势的老师夏言聪明,当然这也得益于嘉靖皇帝后来分心做道君皇帝。
有兴趣了解更多的您可以在头条中搜索码字的文章,《明亡帝责——庸君嘉靖起狂澜:爆发》或点击文末的传送门了解更多。
都到这了,给个赞给个关注鼓励下码字的吧。